明末大贼寇
繁体版

第四章:崇文镇

    “二哥,小妹好累啊,小妹怕是要去见爹娘了,二哥你要好好活下去,去找大姐,我也好想大姐的……”章淑瑶自言自语的说着。

    接着眼前一黑,瘦小的身体噗通一声,径直栽倒在章权身上。

    大约盏茶的功夫,章权这才挣扎着睁开了双眼。刚才他虽然看不到,可却能听到小妹说的话,又岂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小妹,小妹!”

    章权发疯似的撕扯下自己身上稍微干净的布条,将小妹的伤口包裹住。

    喉咙间不时涌上的血腥味让他的内心更加的愧疚。

    “快醒醒啊!小妹……”

    “嗯……二哥,我好困”章淑瑶迷迷糊糊回道,接着又嘤咛一声,沉沉的睡了过去。

    “贼老天!你还要不要人活了!”

    章权狠狠地喝骂一声,然后背起小妹奔跑起来。

    “小妹,坚持去,二哥带你去看大夫!”

    章权不停的和小妹说着话,生怕小妹坚持不住。

    没过多长时间,章权的呼吸就凌乱起来,他也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罢了,又饿了许久,根本没有多少气力。

    脚步越发沉重,每迈一步都需要耗费极大地气力。但是章权并未放弃,就如同小妹没有放弃他一般。

    远远地一座小镇的轮廓显现出来,小镇外围绕着数不清的窝棚,杂乱无章的矗立在城外。

    施粥的时间早已过去,但是流民们却并不愿意远离粥铺,这里也是流民聚集最多的地方。他们只想着明天能早点喝到一碗粥。

    章权喘着粗气,从流民中间走过,他的速度已经犹如龟爬一般,可还是一步步的向着城门走去。

    流民的眼神没有丝毫的变化,他们只是麻木的看了一眼章权,然后就又将目光移到了那几口煮粥的大锅上。

    在离城门还有百米距离的时候,章权终究是坚持不住了。

    双腿犹如灌铅一般,一个踉跄,就一头栽倒在地。

    咬牙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城门,章权用自己破旧的衣服将小妹紧紧的绑在自己的背上。手脚并用的向着城门口爬去。

    城门外有一道临时挖出的壕沟,深约丈许,唯一的一处通道就是一座简陋的木桥。

    为了防备流民和叛匪,木桥上设有拒马等一些防御器械,还有大约三十余名兵士驻守。若真到了紧急时刻,这些士兵会直接将木桥毁去。

    守桥的士兵看着爬行的章权,忍不住出言提醒:“小乞丐,别爬了,上面下了严令,不许流民进崇文镇的”

    章权并不理睬士兵的劝告,只是不管不顾的继续爬行。

    “哎,小乞丐,你听不懂话啊!”

    看着章权继续爬行,守桥的士兵有些气恼,也不再劝说,反正他是绝对不会让人过桥的,不然上官怪罪下来,他这份差事可就没了。

    这可是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差事,一个月要八钱饷银呢,虽说一直都欠着,可管饭却是真的,当然,肯定也吃不饱,但起码饿不死。

    “老大,你看这小乞丐,毅力还真强啊!”守桥的士兵扭头对着一旁的小军官说道。

    小军官的眼神复杂,只是叹息一声道:“哎,国将不国,百姓难安,这是我辈读书人的耻辱!”

    “嘿嘿,老大,你一天天的就会冒酸气,这大明朝跟你一个小童生有什么关系?”

    “呵呵”军官闻言冷笑一声,并不屑于和手下人解释。

    他们这些人都是县衙临时招募的士卒,有不少都是之前的地痞流氓,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唯有小军官是县城的一位童生。因为吃不上饭,这才应募为兵。

    不过也正因为童生的身份,他才能当上一个小军官。

    大约一刻钟的时间,章权终于爬到了木桥处。

    士卒拿起长矛,根本不肯放他过去。

    “去去去,一边去,都给你说了,不放人进镇了,还过来。”

    章权只也顾不得羞耻心了,直接趴在地上磕起头来,然后对着士卒挤出一丝讨好的笑容道:“军爷,求您了,放我过去吧,我小妹快要死了,我想带小妹进城看病。”

    “不行就是不行,你这小乞丐,别逼着我用强啊!”士卒不耐烦的说道。

    “军爷,求您放我进去吧……”

    章权继续磕头恳求。

    最后还是那位童生军官看不下去了,将骂骂咧咧的士卒推开,对着章权说道:“小友,非是我等不愿放你过去,实在是县尊严令,不得放流民进城。

    小友还是在城外讨食吧,明日一早便有本镇富户施粥救济。”

    听见军官的说话方式,章权眼睛一亮,将背后的小妹解下,挣扎着起身,恭敬行礼:“晚生乃是府谷县章举人之子,因叛匪造反,这才沦落至此,还请军爷念在圣人的份上,能放晚生过去。”

    为了过桥,章权直接将自己父亲秀才的身份提高了一个等级。

    “举人之子?”

    木桥上的兵卒一阵骚动,这年头的读书人的名头还是很唬人的,更何况还是一位举人之子。

    童生军官心里也是一惊,可还是皱眉问道:“举人之子?你可有证据?”

    “没有”章权说道:“逃亡路上,户帖证明早已丢失,但我尚有学识以作证明!”

    “哦?”

    不等军官考效,章权就朗声背诵起了自己前世最喜欢的一片古文。

    “噫唏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虫……”

    郎朗的读书声响彻在木桥四周,守桥的几十位兵卒在这读书声中竟然有些畏首畏尾起来。

    举人在这些人眼里的地位,那可是能县令谈笑风生的大人物。

    童生脸上的尴尬神色一扫而过,他根本不知道章权背诵的文章,要说起来他的学识也算不上差,最起码熟读四书五经。

    可没想到,居然被一个小孩给难住了,即便这小孩是举人之子,可他还是有些不能接受。

    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不是说章权的学识已经超过童生了,而是章权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他能接触到的资源完全不是古人能比的。

    现代人能随意阅读的书籍,古文,搁古代,可能大多数读书人听都没听过。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童生军官如痴如醉的重复着这一句,脸上已经有了些许痴色。

    “这是什么文章。”

    童生军官看着章权,眼神中满是期冀。

    章权拱手回道:“《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