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不世名将糜芳
繁体版

第72章 布局扬州

    周尚见刘备亲自下堂迎接,当即看穿的用意,但也只是客套地寒暄客气。

    “桓德(周尚字)公,令侄周郎可好?”糜芳不失礼节地打趣道。

    “舍侄才疏,非将军敌手,已经遁入山林逃命去了!”周尚说道。

    糜芳立即起身弓腰下拜,“周公瑾之才远胜于芳,此番不胜,非才不如芳,乃主不如芳也!”

    糜芳虽是在恭维刘备,但说的也是实情。

    糜芳知道周尚虽然归附于袁术,但他之前的丹阳太守官位是朝廷所任,并非袁术私命,因此在周尚和周瑜助孙策破刘繇取丹阳后,袁术立刻将丹阳太守之位给了自己的从弟袁胤。

    袁术不信任周尚,周尚追随袁术也不过是迫于形势罢了。

    “桓德公,芳知道你本是朝廷所命丹阳太守,迫于袁术淫威不得不交出官位,我们虽然还无法助公重取官位,但也能助公和周氏弟子,不必困于袁术掌握。”糜芳说道。

    刘备点了点头,“如今原庐江太守刘勋随袁术东逃,备当即可命人护送桓德公回庐江,暂代庐江太守之位,安顿庐江百姓,我亦上报于朝廷,表公为庐江太守。”

    周尚十分清醒,他岂能不知道刘备这在拉拢他,他更知道后面扬州不一定是刘备说了算,如果贸然投靠,岂不是取祸之道!

    “多谢玄德公厚恩,但尚已经无意仕官,只望回归乡里。”

    刘备看了糜芳一眼。

    糜芳微微一笑,“桓德公是在担心我等返回徐州,留庐江百姓独力对抗袁术吗?”

    周尚没有回答,却是默认了。

    刘备立刻起身上前扶起周尚。“如今汉室倾颓,备虽愚钝,但身为汉室旁支,决无旁观之理,吾已经众人已经商定,备亲守寿春,断绝袁术叛逆之望!桓德公经世为官,世代为汉臣,还望能助备一臂之力!”

    周尚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拜谢而去。

    糜芳见刘晔端坐堂下,虽年岁十六,却容貌魁伟,自有一番威仪,糜芳点了点头。

    看了一眼他的数据。

    统率:56

    武力:64

    智力:90

    政治:81

    魅力:82

    【智力:90】

    糜芳并不惊讶。历史上刘晔是个猛人。十三岁杀人,十九岁单骑智谋降服匪徒。投奔曹操后,多次料事如神,先是为曹操出谋平定袁术败亡后的寿春匪乱,得曹操重用。

    在张鲁投降后,刘晔劝说曹操进取巴蜀,曹操不听,后汉中大战,曹操大败,再无染指巴蜀的可能。

    在孙权背盟关羽败亡后,曹魏群臣都认为刘备实力大损,不会兴兵。

    只有刘晔预测刘备一定会兴兵东吴为关羽报仇,并劝说曹丕合力下扬州,先灭吴再取巴蜀。曹丕不听,接受孙权臣服,封之为大魏吴王,而坐观刘孙成败,算是失去了一次可能的统一机会。

    【特性:明镜、识破、名士】

    糜芳听说了,自己引兵初到时,刘烨向袁术分析了自己下扬州的目的,并提出了确实有效“穷困”计策,确实直击要害,可惜,袁术的一些深层次需求刘晔还并不能看透。

    【亲爱:刘勋】

    历史上刘勋被孙策攻破庐江后,就是听从刘晔的建议,投靠了曹操。

    【厌恶:袁术】

    刘晔家族正是九江郡大族,家族世居寿春东。却不投靠近旁的袁术,而是投靠刘勋,多少有点不喜欢的袁术的原因了。

    “听说刘子扬当日曾劝说袁术不与我军决战,而是阻断淮水,穷困我军!如果袁术听了子扬兄的建议,吾军必败。”糜芳说道。

    刘晔摇头,“子方将军过奖了,晔之谋,不过是一时之断;将军后面种种计谋,一步步让左将军不得不与将军决战,战场临变,挥洒自如,是晔万万不能及的了!”

    被聪明人如此夸奖,糜芳很高兴,于是起身,豪迈但恭敬地坐于刘晔身边。

    “子扬兄!”

    刘晔挽手,“将军年长于晔...实在不敢!”

    “好,子扬贤弟,你是汉室宗亲,玄德公也汉室宗亲,如今汉室倾颓,玄德公欲匡扶汉室,不能没有扬州。如今主公以身犯险,入寿春危地,还望子扬尽心辅佐,一来共兴刘汉,二来,也使扬州免于战火!”

    这时,刘备也走过来,坐在一旁。

    刘晔虽才高早成,但终究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更何况,这十余日糜芳之武略,刘晔打心底佩服,今日糜芳如此礼遇,岂能无动于衷?

    “如此,刘晔当为刘使君竭诚效力!”

    众人大喜。

    “子扬贤弟。如今,吾虽得寿春,但徐州尚未平定,子扬认为当如何确保九江不失?”

    刘晔思忖着,没有回答。

    刘备宽慰道,“子扬勿忧,但说无妨。”

    “晔认为,当以刘府君亲镇寿春,不光能保九江不失,更能豫州所得二郡不失,保徐州无忧!”

    刘备听闻此言,当即与糜芳相视一笑,心道真是君子所见略同!

    “继续说!”

    “袁术占得扬州所依仗者,武力耳,如今府君大败袁术,扬州不愿依附袁术者众,皆在观望于府君。”

    “若府君北返徐州,扬州士族百姓便知府君无进取之心,非可依靠投效者,待袁术复振,就不得不依附袁术,反而与府君为敌了。”

    “如此,府君必败于九江,九江既败,则豫州谯汝必叛归袁术,徐州诸将见将军军败势穷,岂能不起异心呢?”

    糜芳、关羽和刘备听完都连连点头。

    “子扬果如子方所言,乃大才也!”刘备大喜。

    糜芳也很开心,“子扬放心,主公已经决定亲镇九江,不久便会召陈长文前来,开府建制,招揽扬州民心,以为长久之计!”

    刘晔也大喜,毕竟首提计策就被人认可。

    “主公,刘子扬虽年幼,但可委以军师重任,仆与云长返回下邳后,凡大事主公都可与之商议!”糜芳说道。

    刘备点头,“备也正有此言!”

    刘晔忙俯身叩拜,“晔年幼...”

    “子扬不必如此,玄德公用人向来不拘一格,子扬,我助刘府君得九江一郡,卿之才远胜于我,当助刘府君得扬州其他五郡啊!”糜芳打趣道。

    刘晔抬起头,目瞪口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刘晔只能跟着刘备关羽等人大笑,感觉刘备帐下确实氛围与袁术大有不同之处,而在他心里,确实有平定扬州的一些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