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大秦帝国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疫情防控,整个城市即将陷入恐慌。

    “王先生,请讲,家父曾经告诉过我先生有急智,遇见什么问题总是能够很快想通”

    “那我就发表拙见了,首先秦大夫已经确诊了,这次是瘟疫”刚讲完一句又意识到有什么不对,用手捏了捏鼻梁上的口罩。尽量避免自己也被传染。

    “但凡是瘟疫,就必然会传播,李二公子作为太守李大人的临时掌权者,首先第一要务切断传染源,其二将与感染者的接触者全部进行集中隔离,其三对病发地区进行消毒”

    “好办法”“好办法”秦神医和李二郎,都表示同意。

    “还有就是恐怕不太好办。”

    “但说无妨,只要是能让大多数人都活下来,我会尽力代父亲去做好每一件事”

    “让全城百姓不聚集,不出门”

    “什么,不聚集不出门,那城里近百万人,如何生活?”

    “这就要考验你的能力了,可以再招募一些年轻力壮的志愿者为其他人采买生活物资。”

    “事情还没到那一个地步,如果让所有人足不出户,这岂不是相当于把大家都关进了牢房里,这是画地为牢”

    “我只是建议,相信衙门能够想出好的办法。”

    “我看这样子,行不行,全城封禁这一点是绝对做不到的,我们就将所有的感染者集中起来,将接触者没有症状的,在另一个地方集中起来,然后想办法多找些生石灰,给全城进行消毒,感染过的地方重点消毒。”

    “李二公子有远见”秦神医说到:“这个事情要不要派人通知郡守大人,这位王先生说的都很有道理,能否给出一些更具体详细的建议”

    “这样吧,为了不传染扩大,大夫,你看我鼻子上戴的口罩,只要出门戴上这个,基本上可以保证不被传染”

    “那这个东西就简单了,找块布缝一下就行了。”

    “大夫,你想简单了,制造出合格的口罩是需要很高超的技术和材料,恐怕是很难办到,这个我来想办法。”

    “那就有劳先生了。”

    保家卫国,那是为国家做贡献,耕地纳税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医病救人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

    当此疫情之时,人民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做贡献。

    在2000多年之后到华夏大地上就发生过一场史无前例的瘟疫,为了阻止病毒扩散,王总把他的企业工程师迅速召集起来,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口罩产量达到每天1亿只口罩。

    他自己并没有去宣传这件事情,但是老百姓记得,后来王总的企业越来越好,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为他心系百姓。

    那么在这个没有熔喷布的时代,该怎么去制造可以过滤空气的口罩呢,这是一个大难题,一个学历并不算高,却自诩在短视频上学了无数知识的有为青年,还是决定要去尝试一下的。

    以前看过刘大神的一个科幻小说,里面有一个情节提到,将烟斗里的一颗核心碳展开,成二维平面的话,可以有篮球场那么大,所以制造活性炭,用来过滤空气撵成粉末缝制在布里,基本上也可以作为口罩。

    说干就干,王德福,买了一批冬天用来取暖的木炭,把它碾碎了,装在一个篮子的,上下再铺上一层布。打了一盆水沟里的污水,慢慢的倒了进去,水从下面,逐渐的渗出,效果不错,但显然还不是很够,水已经清澈了很多,但还略有混浊。

    第1次试验失败,王德福决定再接再厉,决定用棉花试一试,纺织厂用来防灰尘的,中间再加一活性炭,应该效果就不错。

    现在王德福又面临一个问题,在这个时候有棉花吗?

    他不是很确定,在印象中应该是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才会有很多东西流入华夏大地。

    但是他记得在自己的家乡还有川西地区,都曾经见过一种野棉花,这种棉花很松很松散,开的花朵特别漂亮,粉红粉红的,如果找不到棉花,那用野棉花没准也可以替代。

    或者是芦苇絮之类的绒状物应该都有类似的效果,总是聊胜于无。

    “奥德彪,彪哥可以找点棉花来吗?”王德福小心翼翼的问道,生怕这个世界上没有棉花。

    “这个东西还真有,富贵人家的被子就是用的棉花做的里子”

    听到这个王德福高兴的哈哈大笑,有救了有救了。“那这个棉花是什么时候有的?”

    “不知道,不确定。反正从我爷爷辈那儿就已经开始有了。老爷还送了一床棉被,给我家”

    “那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听我爷爷讲过,棉花是从南边的夜郎国那边传来的。好像也不是夜郎国土生土长的,据说夜郎国的棉花也是从其他地方沿着海岸线传过来的,但是夜郎国离海很远,需要向西南方向走很远很远,有一个地区叫高棉。从那边传了这东西就叫棉花。”

    “哦,原来如此,赶紧的,别愣着呀,去把棉花弄点来。”

    “这个东西市场上很少有,一时半会是买不到的”

    王德福回屋取出一罐铜钱,丢给敖德彪。“别废话了,把你家的那床棉被给我抱过来”

    “对对对,就这样,仔细点,认真缝,针脚再细腻一点”王德福认真的指导着税月缝制口罩。

    “不行不行,这样太慢了,一个一个的,慢慢弄。你们先继续逢,我先去试验一下”此时的院子里,王德福从外面请来了10来个大婶一起赶工。

    这第1个出来的口罩,两面是布,中间是棉花,棉花中间铺了一层碳粉。再次实验舀了一勺水,慢慢的放倒入口罩上面。水中口罩下方慢慢渗出水已经非常清澈了。

    嗯,这还差不多。就算比不上厚实的n95口罩,好歹也可以应应急。

    “哎,我说那个王婶看好你的孙子,别在这里捣乱。还有那边的张嫂,你的小孙女在干嘛呢?拉屎了,赶紧把他弄到茅房里去拉。”

    自动化,流水线,太难了,这个时期哪有工业基础呀。

    顾不得那么多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德福发动脑子,迅速的想着曾经王总他们的工程师是如何快速的生产口罩的。

    突然记起来了,自己一直单身,又勤俭节约,裤子破了都舍不得扔,自己补。

    但是补的线又歪歪扭扭的,难看的要死,后来再砍一刀上面看见一个像订书机一样的东西,居然是,小型缝纫机。这不巧了吗?赶紧拿出来先应应急,虽然效率不高,但是抵得上五六个人,等以后有机会再把他想办法生产出来,那么这个世界的进步将会有所改变。

    税月拿着小型的缝纫机,缝制口罩的速度果然提高了很多,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敌得上五个大婶。

    简化流程,分工合作,这是工业化流水线的精神所在。

    好,就这么干。王德福吩咐人将一张大布铺在席子上,在平铺上薄薄的一层棉花,棉花上面再放上一层碳粉,碳粉上面再加一层棉花,棉花上面再盖上一层布。接着吩咐大家按照口罩大小的宽度,一条整线的逢过去,在竖着按口罩的长度,在一条整线的缝下来。然后用剪刀裁剪开来,最后再在4个角上缝制好绳子。

    真是太伟大了,王德福如此想着,工程师思维原来如此,就是将有限的人力物力通过不同的分工合作,产生出最大的效能。

    西华医馆

    “秦神医,不好了,有个小孩,还有个老太太,病情恶化的严重。”馆长王大夫急切的说道。

    “王大夫给他们的药汤都喝了没有?”

    “喝了喝了,可是这两个病得很严重,而且越来越严重,我已经将他们安置在一个独立的房间里,人年轻一点的身体好,并且没有恶化,还略有好转。要不是有秦神医在,恐怕我这辈子的名声就全毁了”

    “走,赶紧领我过去看看。再吩咐下去给医管里里外外再进行一次消毒。”

    “那个王二娃听见秦神医的话了没有?赶紧照做”

    一间病房里,屋子里生石灰味儿特别重。

    “秦神医来了,我老太婆已经活了一大把岁数了,你先别管我,麻烦你赶紧看看我的孙子”说着就把秦神医给他把脉的手挪开

    “小弟弟,你现在哪里不舒服啊。”

    “我头疼的厉害,嗓子痒的不得了,又快喘不上气来了,感觉有鬼在掐我的喉咙。”

    用手背在小孩的额头上试一下,感觉烫手的不得了。

    这该如何是好,再这么烧下去,这孩子一定会烧糊涂的,没准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最后变成一个守村人,也就是传说中每个村里都有的那么一两个二傻子。

    “这个得赶紧退烧。王大夫来帮忙一起给小孩衣服全部脱光。”两人给小孩衣服脱掉又将房间的门关上还有窗户。

    此时发高烧的人,最不宜吹风。如果用吹凉风来降温,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