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仙斗法兴秦传说
繁体版

第006回 战王翦乐强丧命 敌袁达蒙腾倾生

    乐强正在帅府中品茶,突然有家将匆匆来报:“圣旨到!”

    乐强闻言,立刻吩咐家将布置香案,整理衣冠,迎接圣旨。沈祥大夫手持圣旨,步入府中堂上,高声宣读。

    乐强恭敬地接过圣旨,谢恩之后,与沈祥互相行礼,分宾主坐下。

    乐强感慨道:“乐某身受国恩,终身难报。只是现在老母在堂,难以遵旨行事。”

    沈祥正色道:“元帅此言差矣。自古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为人臣子,不分国难,便是不忠。”

    二人正议论间,有家人进来禀报:“老夫人出堂。”

    沈祥抬头望去,只见屏后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数十名侍女簇拥着。他忙上前行礼,乐老太夫人请他坐下,乐强则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夫人开口问道:“沈大夫,圣上因何旨意,宣我儿上朝?”

    沈祥便将秦国攻破界牌关、孙操父子阵亡、秦国围攻易州、朝中无人可派的情况一一禀报。

    老夫人听后,对乐强道:“吾儿休以老身为念,我乐门世受国恩,岂可坐视不理?自古尽忠难以兼孝,宁作忠臣,便是你尽孝了。你速速随大夫上朝见驾,带兵出城,退却秦兵,此乃社稷人民之幸也。老身亦甚感荣耀,你快去准备吧。”

    乐强犹豫道:“母亲,孩儿并非不想尽忠报国,只是母亲年事已高,且战事凶险,恐无双全之策,故此孩儿不愿出阵。”

    老夫人严厉道:“胡说!你速随沈大夫上朝,如若留恋老身,老身便死在你面前,以免你牵挂。”说完,便起身往阶下撞去。

    乐强吓得慌忙跪下道:“母亲息怒,孩儿愿去退敌。”

    老夫人闻言大喜道:“这才是我乐家的好儿郎!”便对沈祥道:“恕老身不陪了。”说完,扶着侍女进去。

    沈祥也告辞出府,回朝复命。

    乐强送走沈祥后,吩咐家将备马,然后进后堂拜别母亲和妻子,带着几名家将,飞奔朝中。此时燕昭王已升殿,黄门官启奏道:“乐强现在午门候旨。”昭王传旨宣进,乐强随旨进殿,拜舞已毕,昭王传旨平身赐坐。

    乐强谢恩后,燕昭王忧虑道:“孤王不幸,连遭兵困。如今秦兵围城,孙都尉父子已亡。昨夜孙燕前往临淄求援,虽见火号,但远方火光冲天,喊杀声震天,至今不知生死如何。因此孤王宣你上朝兴师,杀退秦兵,实乃国家之幸。”

    乐强闻言,立刻起身奏道:“我主万安,待臣占一课,便知分晓。”

    昭王大喜,传旨排香案,亲自拈香祷告。

    乐强凝神占卜,观卦象后奏道:“我主万幸,孙将军已杀出重围,前往东齐求援。齐师不日必至。”

    昭王闻言大喜,忙派官员前往都尉府报信,以安慰燕丹公主之心。又对乐强道:“乐卿卦象神准,实乃孤王之幸。速传旨意设宴,与乐卿共庆此喜。”

    且说乐强占卦之事暂且不提,此时燕昭王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对乐强的信任也更深了一层。整个朝廷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期待着齐国的援军早日到来,共同抵御秦国的侵略。

    次日清晨,金子陵在帅帐内召集众将,众人纷纷参见。

    他环视一周,沉声说道:“昨夜孙燕英勇突围,料想城中已无人能抵挡秦军。哪位将军愿意出城迎战?”

    话音刚落,只见一位将军应声而出,正是王翦。金子陵大喜,立刻下令王翦带领五百精兵,出营挑战。

    王翦领命,率领人马风驰电掣般奔向易州城下。秦军阵前,鼓声震天,挑战之声此起彼伏。燕国丞相屈产得知消息后,急忙派遣使者前往王宫禀报。

    此时,大殿之上筵席尚未撤去,乐强听闻战报,立刻挺身而出,向昭王请战:“陛下,臣愿带领兵马出城迎战秦军。”

    昭王闻言大喜,亲自为乐强斟满三杯御酒,为他壮行。

    乐强一饮而尽,然后辞别昭王,率领燕军浩浩荡荡出城迎战。

    两军阵前,炮声隆隆,战马嘶鸣。乐强一马当先,冲过吊桥,只见对面一员秦将勒马提枪,威风凛凛。那员将领正是王翦,他见乐强英勇非凡,相貌堂堂,不禁暗自赞叹。

    他大声喝道:“来将通名,吾乃殿西侯王翦,今日特来会你一会。”

    乐强微微一笑,回应道:“你便是王翦么?吾乃金台大帅乐毅之子乐强,子承父业。今日定要领教你的高招。”

    王翦闻言,笑道:“原来是乐毅之后,久仰大名。但愿你能在我马前走过十合,我便算你是一个英雄。”

    乐强闻言大怒,挥刀便砍。王翦举枪相迎,二人战在一起,只见刀光剑影,杀得难解难分。

    五十余合过后,乐强心中暗想:“王翦枪马纯熟,果然勇不可挡。传闻他曾拜仙人为师,得赐宝剑。今日若仅凭血气之勇,恐难取胜。不如先下手为强。”

    想罢,乐强虚砍一刀,拨马便走。王翦见状,岂肯放过,催马紧追不舍。

    乐强回头一看,见王翦追来,心中大喜,暗道:“时机已到。”于是压下金背刀,从锦囊中取出神砂,念动咒语,一撒手向王翦打去。同时大喝一声:“王翦休走,看本帅的神砂打你。”

    王翦正追得兴起,忽见红云飞来,躲避不及,正中面门。顿时七窍冒火,身体摇晃,差点跌落马下。他忙稳住心神,圈马败走。

    乐强见神砂未能将王翦打下马来,心中大怒,骂道:“好个王翦,看你往哪里逃!”说着,催马紧追不舍。

    王翦虽然中了神砂,但心中明白,只是两眼难以睁开。他听到后面銮铃声响,知道乐强追来,便暗中摘下宝剑,念动真言,祭起宝剑向乐强头顶劈去。乐强一心追赶王翦,哪知王翦暗藏杀机。说时迟那时快,宝剑已离乐强头顶不远。乐强情急之下,低头闪避,却已来不及了。

    只听一声巨响,宝剑已击中他的身体,将他从马上撞了下来。可怜一代忠臣,就这样命丧黄泉。

    后人有诗叹曰:

    只望堂前称孝子,谁知关外作忠臣。

    一代英豪成绝响,燕国忠魂永流传。

    乐强的家将们,眼见主帅落马,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一片混乱。他们慌忙抢上前,争夺乐强的尸首,然后飞驰回易州。

    王翦因中了神砂,也无力再战,只得鸣金收兵,回营休整。

    消息迅速传到了丞相屈产耳中,他大惊失色,立刻派兵迎接乐强的尸首,将其运回城中。同时,他紧急上书昭王,报告了乐强的死讯。

    昭王接到奏报,连声叹气,痛心疾首:“这是天意要绝燕国啊!”他下令将乐强的尸首抬回帅府,以侯爵之礼隆重安葬。

    且说在乐府沉浸在悲痛之中时,孙燕和班豹二人却日夜兼程,不日便抵达了东齐的临淄城。

    他们向守城官员说明了来意,被领到了午门候旨。那天正好是齐襄王早朝的日子。

    齐襄王,即法章,是闵王的儿子,曾被邹妃陷害,流亡数年,幸得孙膑相助,夺回江山。他与燕国和好后,已在位二十年。虽然国家不算富饶,但百姓安居乐业。

    早朝时,黄门官上奏:“燕国昭王派遣南郡王之侄孙燕,携有求救文书,前来求援,现在午门候旨。”

    齐襄王闻奏,传旨宣孙燕进殿。

    孙燕朝拜后,双手高举文书道:“臣子孙燕,奉吾主之命,特来呈上求救文书。”

    襄王传旨平身,左右官员将文书呈上,放在龙案上。

    襄王浏览一遍后,面色凝重地说:“秦军如虎似狼,欲吞并六国,先困易州。唇亡齿寒,孤岂有不发兵相助之理。但齐国近年来饱受战乱之苦,兵少将衰,恐难以起兵相助。”

    孙燕闻言,连连叩头奏道:“圣上与臣主和睦同盟,灾患相济,兵荒共扶。今秦兵犯境,乞圣上念及邻国之好,发兵相助。且臣叔孙膑有功于圣主,其母亲现在燕邦,恐秦兵破易州后,性命难保。乞圣上推恩怜念。”

    襄王叹息道:“御弟,孤岂不知亚父之母在燕邦。但齐国兵力确实不足,自顾不暇,如何能上易州相助?”

    孙燕闻言,仍坚持朝上叩头哀求。这时,齐襄王正感为难,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员大将,朝上行礼道:“不才愿提兵上易水解围。”

    襄王举目一看,只见这位将军甚是威武,后来有个粉丝写了一首诗来称赞这位将军:

    粉底朝靴踏地稳,腰中宝带闪玲珑。

    环眼豹头显霸气,赤须蓝脸威风雄。

    剑眉紧锁声音亮,虎步生风身体隆。

    若问此人何姓氏,袁达全山号野龙。

    齐襄王看着袁达,心中并不愉快。他暗想:“偏偏是他要去,这可怎么阻止呢?他的脾气像烈火一样,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如果我说秦军强大,王翦英勇,他肯定更不肯不去了。”

    想了一会儿,他开口说:“保国公若带兵去解燕国之围,定能马到成功。但我齐国虽然太平,全靠皇兄威震临淄,所以小国不敢造次。如今若带兵上易水解围,他国若知道,发兵犯界,我又能派谁出去应战呢?皇兄请先回班,等我再派别人去吧。”

    袁达急忙奏道:“齐燕两国素来交好,如今燕国遭困,理应迅速救援。而且秦国有勇将健兵之名,章邯、王翦都是世之名将,臣若不亲自带兵前往,另派他人,恐怕会有失师之忧。”

    襄王说:“我怎会不知,但皇兄年纪已高,万一有闪失,国家的屏障就失去了,我劝皇兄还是不去为好。”

    袁达一听这话,红须乱乍,大声道:“谅秦将有多大本领,我岂能失手于他。吾主若不叫臣去,臣愿死于阶下。”

    这时,又见班部中闪出一员大臣,奏道:“主上恐怕保国公性急有失,臣李牧愿与保国公同上易水解围。”

    齐襄主见是李牧,心中更是不悦。

    他暗想:“齐国就你们二人,王夺又病故了,或者留一个在朝也好,如今偏偏要一起去。但为了孙燕的面子,又不好十分拦阻。”便道:“若得保国公同去,我才放心。只是诸事都要小心,切不可轻敌。”二人齐声应道:“谨遵圣训。”

    襄王又传旨,让黄门官在大殿上设宴,为二位国公饯行。不一会儿,大宴摆好,袁达、李牧与孙燕一同谢恩入座。

    在酒宴间,襄王看着孙燕,觉得他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唇红齿白,眉目间有股清气,且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大有九五之尊的相貌。在饮酒过程中,他又问了些事情。

    孙燕虽然年少,但十分聪明,随问随答,无一不明白流畅,襄王心中甚是喜欢。

    酒过三巡,菜上五味,三人便起身谢恩出朝。襄王就传旨兵马司,点了三千人马,预备明日上易州解围,然后散朝回宫。此时,夕阳西下,袁达等回到府中,再设酒宴与孙燕畅谈。十四位公侯也都在座中。孙燕把冲围遭困的事细细说了一遍,袁达兄弟等无不称赞。

    当晚,孙燕就在保国公府中歇了。

    次日早上朝辞行,孙燕对袁达、李牧道:“二位国公,且请先行,小弟还有事启奏。”

    袁达等也不细问,一齐上殿辞驾。襄王又亲赐三杯御酒,袁达等饮罢,拜辞出了午门,带兵上易州去了。

    齐襄王见孙燕还站在殿上,便说道:“御弟,孤已经发兵去救燕国了,御弟怎么还不一同前往?”

    孙燕跪奏道:“臣奉国君与祖母之命,一来求取救兵,二来请臣叔孙膑到燕国去。”

    襄王笑道:“御弟,你三叔自从孤登基之后,就回到山中去了。”

    孙燕道:“不知臣叔的仙山在何处,恳请圣上告知。”

    襄王道:“亚父临行时,他说回天台山去了。这天台山孤知道在哪里。”

    孙燕道:“既然是在天台山,我主岂有不知之理,乞我主差人指引。”

    襄王道:“孤若知其方向,早已差人请回来了,何待御弟你去寻找。”

    君臣二人正在议论间,突然闪出一位上国卿卜商跪奏道:“臣与亚父分别时,亚父曾留给我一柬帖,说后数十年,必有人要到天台请我。你打开这柬帖便知。今孙燕此来,正合其时,臣愿与将军孙燕同去,找寻天台山请亚父。”

    襄王闻言大喜道:“既然如此,孤也修书一封,国卿先生可一同带去。”

    说罢,忙传文房四宝,当众修了一封问好的书信,就令卜商同孙燕去天台山请亚父。

    二人连忙谢恩出朝。

    卜商就邀请孙燕回到自己府中,收拾行李,把柬帖藏在怀中道:“小将军,令叔说过,出皇城东五十里,方可开看,我们须要遵他的言语。”

    于是二人用了早膳,带了数十名家将与班豹,便一起跨马,出了临淄的东门而去。此处暂且按下不表。

    在夜色掩护下,袁达和李牧带领三千齐兵,如同流星般火速朝易州前进。数日之后,他们抵达了易水,距离秦营已近在咫尺。秦营的探子迅速将这一消息传回了营地,袁达当机立断,命令军队扎营,并设立了大帐。

    李牧看着袁达,眼神中流露出询问:“老兄,我们是在此扎营迎战,还是进城通报?”

    袁达豪气冲天地笑道:“无需进城通报,待我明天斩退秦兵,再进城不迟。”

    然而,秦营中的探子已经将这一消息传到了章邯耳中。章邯急忙进入黄罗宝帐,向始皇报告:“有探子来报,齐国派遣袁达、李牧带兵前来解围,请吾主定夺。”

    始皇闻言,脸色大变:“全山袁达,勇猛无比,各国闻名。如今他带兵前来解围,恐怕我秦将无人能敌。更何况,我们已经攻打易州十多日,仍然无法攻克。如今他们有外援,该如何是好?”

    帐下一员大将蒙腾大声说道:“吾主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微臣明日出马,定能斩袁达首级来献。”

    始皇看去,正是大将蒙腾。

    他皱了皱眉,说道:“将军虽然武艺高强,但袁达勇猛无比,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将军且退下,孤与军师定计擒他便了。”

    蒙腾却不以为意,坚持道:“微臣待明日与彼见阵之后,再用计擒这匹夫也未迟。”

    始皇无奈,只得答应。他传旨三军,今夜需格外小心,以防齐兵前来劫营。章邯领命而去。

    一夜过去,次日清晨,蒙腾全身披挂,上帐讨令出敌。章邯发兵五百,与蒙腾一同出阵。

    秦兵一字排开,只见一将如巨灵神一般,手执开山大斧,蓝脸红须,相貌凶恶。这正是袁达。

    蒙腾大喝道:“袁野龙,休要张狂,有你蒙将军在此,久候多时了。”

    袁达闻言,往对面一看,见这员秦将虎头盔,金锁甲,胯下浑红马,手执大砍刀,在阵上威风凛凛。

    他不禁微笑道:“秦狗,你既知我的威名,还不下马求生,等待何时?”

    蒙腾大怒,骂道:“好匹夫,休走!”一刀朝袁达头顶砍去。

    袁达用斧架开,蒙腾虎口一震,心中暗道:“好猛勇的匹夫,果然名不虚传。”

    袁达马已圈回,双手擒斧道:“招架你爷的斧罢。”

    一斧砍来,蒙腾见斧势沉重,便用尽平生之力,用刀磕开。两马交错之际,袁达又是一斧,将蒙腾斩于马下。

    这一战,袁达展现出了惊人的勇猛,让秦军胆寒。

    然而,战争尚未结束,接下来的故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