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仙斗法兴秦传说
繁体版

第012回 子陵遣将攻易州 孙膑设计破秦敌

    话说王翦,这位名震一方的将军,竟被孙燕、李丛和他们的十二家门徒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他回头望去,只见五百家将如今只剩下数十余人,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泪水模糊了双眼。

    王贲见状,急忙劝道:“父亲,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过于悲伤。我听说孙膑已死,这是实情。易州指日可破,我们还是赶紧找路回营要紧。”

    王翦抹了抹眼泪,点了点头,道:“我战了一日,人马都疲惫不堪,我们先到前面那片黑松林里下马休息。”

    他吩咐一名小军去找个当地人引路,那小军却回报说:“此地四周都是高山旷野,并无一人居住。”王翦心中更是郁闷无比。

    此时天色已晚,日落西山,北方天空响起隆隆雷声,乌云密布,将明月遮掩,天地间顿时变得一片漆黑。顷刻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王翦与众家将在这松林之中,被狂风暴雨打得浑身湿透,袍甲更是滴水不漏。直到三更时分,风雨才渐渐停歇。

    这时,松林中青灯闪烁,鬼火燐燐,半明半灭,四周传来阵阵鬼哭神号之声,阴风透骨。更有青牛连叫三声,似乎是孙膑骑着牛来索命了。飞沙走石,直朝松林打来。王翦、王贲等人吓得无处可逃,心惊胆战。

    王翦想要往外冲,突然一块顽石从耳边飞过,吓得他魂飞魄散,急忙回身躲进松林。

    王贲道:“不好了,这黑林里头反而更危险,我们不如冲出去算了。”

    王翦道:“沙石固然难以抵挡,但孙膑的鬼魂在外面要命,我们也不能躲避啊。这可如何是好?”

    王贲想了想,道:“不如我们祷告一番,求冤魂消散,再寻路回营。”

    王翦依言跪下祷告道:“孙伯龄真人,你是得道神仙,是我不该破坏你的仙体。如今事情已经发生,我追悔莫及。请你阴魂消释,待我回营后多念经文,超度你早升天界。”祷告完毕,他不停地叩头。

    就在这时,孙膑在营中作法,早已听到王翦的祷告之言,不觉在暗中好笑。他轻轻一挥剑,显露神通,将法力收回。

    王翦父子与数十残兵跪在地上叩头,一睁眼,只见众人目瞪口呆,原来那松林已然消失无踪,眼前竟是一片平地大道,红日当空,正是天交正午时分。

    众人一齐爬起身来,王翦羞得满面通红。

    他回头对众人道:“刚才明明被这刖夫鬼魂弄了一夜石头,可有人受伤?”

    王贲道:“并无伤损。”

    王翦道:“既然如此,我们便寻路回营去吧。”

    言罢,他率领残兵上了平阳大路,一路回到秦营,向元帅章邯禀报了情况。章邯随即朝见始皇的大驾,将战况一一禀报。

    始皇忍不住好奇地问:“先行官王翦的胜败情况如何?”

    元帅章邯便将王翦与孙燕的激战,以及十二门徒合力复仇,王翦败走黑松林,遇见孙膑显魂的经过详细叙述了一遍。

    始皇听后大喜,兴奋地说道:“果然孙膑已经死了,朕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取易州就如同吹灰之力般简单。快传令下去,摆宴庆祝,朕要与众位爱卿共饮太平喜酒。”

    就在众人欢饮之际,一名蓝旗官匆匆来报:“启禀陛下,今日探得西门临淄的大队人马,突然踪迹全无,不知去向,特来禀报。”

    始皇皱了皱眉,吩咐道:“再去仔细打探,务必查明他们的去向。”

    随后转头对众人说道:“列位王兄,你们觉得这些人马会去哪里了呢?”

    金子陵奏道:“陛下在上,臣以为这正如俗话所说,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如今孙膑已被先行官斩了,那三军无主,自然会瓦解冰消。他们谁肯还在易州效力,一定是回转东齐,拔寨逃遁去了。”

    始皇闻言大喜,笑道:“既然如此,那燕国还有什么能人能够主持大局呢?”

    子陵道:“燕国并无其他能人,只有孙燕一人。虽然他英勇善战,但孤掌难鸣,不足为虑。臣今晚还要观测天文,看看吉凶休咎。”

    始皇点了点头,说道:“国师可要留神细察,朕期待着你的结果。”

    当下文武百官酒宴结束,各自谢恩出营,各自返回队伍。整个秦营沉浸在一片欢乐与期待之中,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夜幕低垂,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风清云淡,万籁俱寂。

    金子陵步出帐篷,抬头仰望星空。只见繁星闪烁,将星璀璨,唯独孙膑的本命星不见踪影。他又仔细观察易州方向,只见王气黯淡,而秦营紫气腾腾。

    看完这一切,他轻叹一声,摇了摇头,转身回到帐篷中休息。

    一夜无话,天刚蒙蒙亮,始皇便升帐议事。文武百官参拜完毕,始皇问道:“国师昨夜观测星象,有何发现?”

    子陵恭敬地回答道:“臣昨夜观测天象,发现孙膑的本命星已无踪影,看来他确实已经不在人世,这真是可喜可贺啊。”

    始皇闻言大喜,说道:“既然孙膑已死,我们何不趁机发兵,让燕王献上降书降表?”

    子陵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英明。臣今夜自有妙计,定能攻破易州,擒拿昭王,让燕国烟消云散。到时候,陛下便可进城安歇。”

    始皇听后更是欣喜万分,说道:“全仗国师妙计,朕任凭你调遣。”

    子陵躬身退出,来到中军帐前,下令聚将鼓响。顿时鼓声震天,秦营大小将官闻鼓而入,分列两旁。

    子陵拱手说道:“列位将军,自古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今夜便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希望大家齐心协力,一举拿下易州。”

    众将齐声应诺:“愿听国师差遣!”

    子陵随即下令,请元帅章邯带领步兵三千,三更时分以炮响为号,备驾云梯攻取易州南门;命赵高、白起各带步兵三千攻打西门;传令王翦带领步兵一万在三更时分待命,步兵攻城时他需三面救应以防不测;又令蒙恬挑选精壮士兵三十名假装天神攀城惊吓守军;最后命颜直在东门角下搭建法台以备不时之需。

    众将得令后各自分头行事不再赘述。而秦营之中士气高昂大战在即。

    在古老的战场上,孙膑运用遁甲之法,将人马隐藏得无影无踪。而远在秦营之中,金子陵正夜观星象,误以为孙膑已死于王翦之手,于是他派遣将领,发动大军,准备在三更时分攻城。然而,孙膑却早已洞察一切。他暗中观察秦营的动向,发现一股强烈的杀气直冲斗牛星座,掐指一算,便知秦军即将大举进攻。

    孙膑心中暗自欢喜,想道:“今夜,我便要大破秦兵,让他们片甲不留,才能彰显我仙家的威力。”

    于是,他坐在青纱帐中,召集了十二门徒。

    待他们一一参见之后,孙膑提起笔来,写了几封柬贴,严肃地对众门徒说:“今夜三更时分,秦贼将领兵攻城,你们必须小心应对,若有违抗军令者,定不轻饶。”众将齐声应是,愿遵从军令。

    孙膑拔出一支令箭和一封柬贴,交给孙燕:“你持此柬贴和令箭进城,禀报昭王,按柬贴所示行事。”

    孙燕领命而去,回到帐中拆开柬贴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进城奏知昭王,北门上设水缸无数,三更时分不许一人擅到,自有调遣。南门上多备擂木、滚石、灰瓶、炮子,待秦贼攻进时,一齐往下投掷。西门上设立白旗一面,旗脚下摆列刀枪剑戟,同样不许一人行走。三门防守务必严密。”

    孙燕看完后,立即飞马进城,按照柬贴上的指示行事。

    孙膑又拔出两枝令箭和两封柬贴,分别交给马升和解信:“你二人持此令箭和柬贴行事,不得有误。”

    二人领命而去,在一起拆开柬贴查看。只见马升的柬贴上写着:“速进城禀报昭王,命民力将草厂内的草全部运出城外,离易州五里处铺设五里余宽的草场,不得有误。”

    而解信的柬贴上则写着:“速进城禀报昭王,领兵一千打开火药局,将火药、硫磺、焰硝装入油篓中抬出城外,按照三门上的干草铺设方式铺好,再覆盖一层黄土。这一千步兵各带一条火绳,待易州敌楼上信火起时,即命令步兵奔关下逃命。”

    二人看完柬贴后,分别去执行各自的任务。

    孙膑又命令宋龙、魏虎二人领兵一千在易州正南的野猪林埋伏待命:“三更火起时你们在此响炮摇旗助战若走脱一名秦兵军法伺候。”

    接着又令吴信、吴光领兵一千在易州正北门十里外的高阜松林处埋伏:“三更火起时你们也要炮响摇旗助威若走脱秦兵定按军法处置。”

    再令吴能、吴胜领兵一千在西门左右埋伏:“秦兵若爬城你们便信火一起率众呐喊助威若遇水淹秦军尽数生擒一个不留。”

    最后令展得能、展得信、展得海三人各领兵三百在三门埋伏:“待三更秦营炮响假天神攻城时你们便用挠钩砍刀将其钩倒斩尽杀绝不留活口。”

    最后又令李丛、展力二人领兵一千在易州东南掘开地道埋伏地雷:“秦兵若见三面火起必于此处逃走你们听炮响为号便可引爆地雷。”

    众将得令后各自分头行事不再赘述。而孙膑则稳坐帐中静待三更时分的到来准备给秦军一个惊天动地的打击。

    孙膑布下地雷,一切准备就绪。他心中暗想:“只要地雷一响,我便率兵冲上高台,砍倒那面皂旗,击毁那面妖鼓。虽然可能抓不到金子陵,但也能让他吓得魂飞魄散。”

    布置妥当后,孙膑向十二门徒下达了行动指令。每个门徒都按照孙膑的计策,各自分头行动。而孙膑则静静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决战,准备给金子陵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

    再说金子陵,他下令全军一更埋锅造饭,二更披挂整齐,三更出发。

    全军士兵口中衔着防止发出声音的枚子,战马也都摘下了铃铛,准备发起攻城战。命令下达后,金子陵带领几名亲卫,向始皇辞行,随后走出了大营。他们来到东南角下,金子陵登上法台,净手拈香,向天地拜祭。之后,他用朱砂书写了几道灵符。

    在法台上,金子陵一边念咒一边踏罡步斗,然后将一道灵符点燃。此刻,孙膑已经骑在牛背上,腾空而起,暗中观察着金子陵的举动。他看见金子陵在台上做法请神,心中暗自好笑。

    金子陵请神多时,却不见神将降临,心中不禁生疑。他又点燃第二道灵符,却依然被孙膑接走。金子陵见符法失灵,心中大怒,遂披发仗剑,口中念动真言。孙膑在空中看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突然,天空变得昏暗无光,日月失色,五雷轰顶。

    孙膑在空中询问:“尊神何往?”

    雷神躬身回答道:“无事不敢妄行,有金子陵法旨相召,未知何事?”

    孙膑道:“我也有一事相求,烦请在三更时分,到易州北门大震雷霆,不可有误。”

    雷神答应后,孙膑又说:“既然金国师召你,那就去吧。”

    众神辞别了孙膑,降临到法台前,询问金子陵有何吩咐。

    金子陵道:“烦请尊神大奋雷声,引动凡鼓二十四面,俱至易州的三门。雷霆响亮,震昏了燕国君民,以便攻城。”众神齐声遵令,起立云端。

    天交三更时分,秦营的兵将人马衔枚摘铃,掩旗息鼓,悄悄接近易州城。蒙恬领着三十名大汉,脚踏高跷,假装天神,开始攀爬易州南北西三门。随后,步兵各扛着软梯接引,黑暗中都到了城下。一声炮响,三处步兵各上云梯,奋力攻打城池。

    金子陵吩咐二十四名鼓手擂鼓助威,同时用两面镜子在空中一撇,顿时雷电交加。那鼓声震天响,犹如雷霆万钧。

    金子陵在台上摇动令牌,雷公雷母真雷真闪一起发作。那二十四面凡鼓都被摄在半空云里,一声齐响,只震得地动山摇,仿佛要将整座易州城震塌。步兵们舍命往上攻打,战况惨烈异常。

    孙燕站在南门的城墙上,听着城外炮声隆隆,秦军开始攻城。他毫不畏惧,指挥士兵们用擂木滚石猛烈反击。章邯率领的秦军无法攀上城墙,此时展得能带着一群挠钩手冲上前来,轻松地将假扮的天神一一钩倒,砍杀于地。

    与此同时,赵高领兵攻打北门。又是一阵炮响雷轰,赵高催促士兵们往城墙上爬。然而,就在他们即将接近城墙的一刹那,叮咚一声巨响,十名大汉被展得信的挠钩子钩倒,翻滚在地,被秦军砍杀。

    孙膑在北门的城楼上,手持杏黄旗,大声喝道:“雷神何在?”

    顿时,众雷神响应号召,齐聚北门。一声霹雳,将水缸震破,水流犹如天崩地塌,如同黄河决堤一般,直冲而下,将秦兵淹得如同水中的耗子。

    赵高见状,舍命往西门逃去。

    解信见秦军大队已经进入重地,立即命令三军准备火绳。

    孙膑在空中发令,众雷神将二十四面月鼓和两面镜子全部打落尘埃,顿时雷声止息。孙燕在城楼上按照计划行事,见雷声停止,立即点燃信火。

    解信见状,不敢怠慢,立即点燃号炮。一声巨响,三山上的士兵们纷纷点燃火绳,引燃了火药。顷刻间,烈焰腾空,秦兵们吓得魂飞魄散。

    章邯在南门领兵准备撤退,却听到正南方的野猪林传来呐喊声和摇旗声,不敢贸然行动。

    赵高被水冲淹得七荤八素,领着残兵逃往西门,准备与白起会合。然而,半路上却遭到展得能和展得胜的伏击,被杀得大败。赵高忙忙往北逃走,又听到呐喊声和摇旗声,吓得不敢前行。

    此时,白起领兵攻城,来到城边。那些假扮的天神早已被展得海砍翻在地。白起抬头望去,只见城头旌旗飘扬,剑戟林立。

    他心中暗想:“原来城上早有准备。”

    话音未落,孙膑在空中念动真言,那些剑戟刀枪平空舞动,犹如万片梨花般向下砍来。白起见状大惊失色,忙令部下夺路而逃。

    就在这时,一人骑牛架拐突然出现,吓得白起倒退数步。他定睛一看,惊呼道:“这不是孙膑还在么!”顿时心惊胆破,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孙膑只是偶一露面,就吓死了一位五营老将军。

    此时火势愈发猛烈,那些残兵无处躲避,被烧得焦头烂额。章邯、赵高、蒙恬三人合兵一处,却只能暗自叫苦不迭。

    另一边,王翦领兵前来接应,身入重地。他见三面起火心中大惊立即与众将会合章邯、赵高、蒙恬三人。

    王翦道:“不好了!我们中计了!快杀出去!”

    众人道:“西南北门都有火我们往哪里逃?”

    正在议论纷纷之际有人提出:“东门没有火或许可以从那里突围。”

    章邯却道:“无火之处必有埋伏。”

    王翦道:“虽有埋伏也比在这里被烧死好!还是闯出去为妙!”说罢领众往东飞奔希望逃出这险恶之地。

    话说李丛和展力两人,正在悠闲地交谈着江湖趣事,忽然听到外面人声鼎沸,马蹄声急促,显然是有人马向他们所在的汛地冲来。

    两人心中一紧,知道秦军已经深入腹地,形势万分危急。

    李丛当机立断,高喊一声:“放号炮!”

    随着号炮的响起,一千名步兵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手持火把,点燃了事先埋设好的地雷。顿时,地雷的爆炸声震耳欲聋,仿佛天崩地裂一般。那些可怜的秦兵,被地雷炸得七零八落,瞬间化为灰烬。

    王、赵、章、蒙四将原本还想着如何组织抵抗,但在这雷霆万钧的地雷攻势下,他们吓得魂飞魄散,只想尽快逃生。他们手忙脚乱地爬上战马,狼狈地逃离了现场。而李丛和展力两人,则趁机逃离了汛地,保住了性命。

    这一战,李丛和展力的智勇双全,成功地击退了秦军的进攻,保住了自己的汛地。

    而王、赵、章、蒙四将的狼狈逃窜,也成为了江湖中的一则笑谈。

    -----------------

    话说金子陵站在法台上,眼见四周火势熊熊,心中顿时慌乱。他正要施展法术,扑灭火焰,却突然听到台下传来震天的呐喊声。

    李丛如猛虎般跃上台来,大声喝道:“妖道,你往哪里逃?”言罢,挥起大刀,直取子陵的首级。

    金子陵此刻哪里还有心思念咒,他匆忙挥剑抵挡。然而李丛的刀法如狂风骤雨般凌厉,金子陵哪里招架得住。

    他本是海潮圣人的门徒,习得一身仙术。眼见李丛攻势凶猛,他虚砍一刀,借着土遁之术,化作一道烟尘逃之夭夭。

    李丛哪里肯放过他,挥刀将二十四军尽数斩杀。台上火焰熊熊,烈焰升腾,地雷轰鸣,东南角上也燃起了熊熊大火。

    王翦、赵高、章邯、蒙恬四将正在此地逃生,忽见火势猛烈,前路被封锁,四人急得怒火中烧。

    此时,孙膑在云端之上,见四人怒气冲天,不禁摇头叹息:“我此番用火,似有违天意。也罢,且饶他们一命。”

    于是,他轻挥峨眉扇,将火气扇散。又摘下杏黄旗,往空中一指,喝道:“那雨还不下来,等待何时?”

    话音刚落,天空顿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将火焰浇灭。

    王翦等人见状,喜出望外,纷纷感慨道:“此乃天意。”

    四人得以逃生,回头一看,却只见百余名伤兵相随。

    章邯催促道:“天雨已至,我们快些逃生。”

    赵高、蒙恬也附和道:“此刻再迟疑,恐怕又有诡计。若落入圈套,便难以逃脱了。”

    言罢,四人各自催促坐骑,如同丧家之犬、漏网之鱼般仓皇而逃。离野猪林不远时,忽闻一声炮响,宋龙、魏虎二人率领兵马拦住了去路。

    他们高声喝道:“秦贼休得张狂,我等奉南郡王之命,在此等候多时。还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四将一听“南郡王”三字,顿时面面相觑,心中惊恐万分:“怎么还有南郡王?原来孙膑并未死去,难怪这把火烧得我们如此狼狈。”

    四人深知厉害,不敢交战,急忙调转马头,向北方狂奔而逃。宋龙、魏虎追赶一阵,未能追上,只得收兵回营。

    王翦清点残兵,发现又折损了四五十名士兵,心中更是惊恐。他们行不多远,便来到一片黑松林前。一声炮响,吴光、吴信二人率军拦住了去路。

    他们大喝道:“秦贼还不束手就擒,更待何时?”

    王翦等人一听,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催马逃往北方。吴光、吴信率军追杀一阵,又斩杀了数名残兵。

    天亮时分,王翦等人逃出了黑松林,只剩下十七名残兵和四位主将共二十一骑。王翦心中悔恨不已,只得向西方逃去。

    又行不久,只听得金鼓震天,迎面来了一支人马。旗帜分左右两侧排列,十二位门徒紧随其后。中央处显出一盘角青牛,上面坐着一位道者,手持沉香拐,正是孙膑。此时狭路相逢,王翦等人无处可逃,只得拼命调转马头,向东方逃去。

    行了数里之后,又闻人喊马嘶之声。

    王翦叹息道:“四面楚歌,插翅也难飞去。与其被擒受辱,不如自我了断。”言罢,拔剑欲自刎。

    章邯连忙拦住他说道:“先行官且慢动手,那队人马打着秦旗号,想必是我国派来的救兵。”

    王翦闻言仔细端详,果然见旗帜上绣有秦字,顿时满心欢喜。不一会儿,一位红袍金甲的将军策马而来,正是王贲。他率领着千余名士兵赶来支援。王翦等人见状大喜过望,终于摆脱了绝境。

    人马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声势浩大。一见章邯,王贲立刻滚鞍下马,脸上满是歉意:“末将救援来迟,未能及时赶到,还请将军海涵。”

    章邯见状,微笑着扶起王贲,大度地说:“将军远道而来,我感激不尽,怎敢忘记你的恩情。”

    两人相视而笑,气氛和谐,仿佛多年的老友重逢。章邯心中暗自庆幸,有王贲这样的得力干将,何愁大事不成?而王贲也深知,有了章邯的信任和支持,他的前程将更加光明。

    就这样,两位将领在谈笑间化解了误会和隔阂,共同携手走向未来。他们的友谊和团结,也为接下来的战斗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众将齐聚,率领兵马直抵秦营。随着蓝旗的启奏,秦始皇下令宣众将进帐。章邯、王翦、赵高、蒙恬四人遵旨进帐,齐齐跪下。

    秦始皇威严地问道:“众卿攻城,战况如何?”

    四将齐声叩头道:“陛下在上,末将等攻城之时,不幸中了敌人奸计,被孙膑的火阵困住。若非天降甘霖,我等恐怕已化为灰烬。我等失职败阵,特来请罪。”

    秦始皇眉头一皱,转向王翦问道:“你曾说已杀了孙膑,为何还有他在阵中?”

    王翦低头奏道:“孙膑诡计多端,他诈死以避过我等追杀。”

    秦始皇怒气冲冲地问道:“折了多少人马?”

    王翦颤抖着声音回答道:“末将罪该万死,三万精锐,或死于水淹火攻,或伤于炮石地雷,死状惨烈。如今仅余残兵十七骑归来。”

    秦始皇闻言大怒,气势如冲斗牛斗,下令道:“当驾官,将章邯、王翦、赵高、蒙恬四人捆起,推出辕门,按军法枭首示众!”

    当驾官领旨而去,不一会儿,四将已被绑起,推出辕门。

    四将的命运究竟如何?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