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仙斗法兴秦传说
繁体版

第017回 闯恶阵孙燕回营 闻信香马铃遣子

    孙燕微微一笑,对秦猛说:“仙长,我是孙膑的侄子,孙燕。如果你能帮我叫出我三叔,还有之前打阵的李丛,让他们都出来和我见面,然后告诉我如何离开这个阵,我就归顺于你。”

    秦猛闻言,哈哈大笑:“你想见你三叔?那可是白日做梦。你看这座砂山,你三叔就被埋在下面了。”

    孙燕眉头一皱,反驳道:“我三叔有移山倒海的能力,这么一座小小的砂山怎么可能困得住他?你别想骗我。”

    秦猛摇了摇头,淡然道:“你可知道我这砂山的厉害?这是由金砂所化,就算是五遁三气的高手也休想逃出。至于李丛,如果他没经过我的允许就擅自闯阵,那我自然也不知道他的下落。他一个凡人,怎么可能破得了这仙阵?”

    孙燕考虑了一下,说:“既然这样,那你就带我出阵吧。”

    秦猛微微一笑,说:“你想我出阵,那就得下马立誓,我才会带你出去。”

    孙燕坚决地说:“要我下马立誓,除非……”

    他挥舞了一下手中的长枪,“这个答应。”说着,他一枪朝秦猛刺去。

    秦猛大怒,挥棒挡住孙燕的攻击,两人开始激战。数十回合后,秦猛败下阵来,孙燕催马追击。

    秦猛急忙祭出五光神石,大声喝道:“孙燕,看我的宝贝!”

    孙燕抬头一看,只见五色毫光直奔面门而来,他心中一急,身体突然迸发出强烈的光芒,真灵显现,将神石冲落。

    秦猛见状大惊,急忙催动金钱豹往阵中逃去。

    孙燕并未追赶,心中暗想:“有神将把守,恐怕难以冲出营去。我还是往正北方向走吧。”

    他催动白龙驹,朝着砂山上的金光飞奔而去,向正北方向疾驰而去。

    孙燕正在前行,突然一阵狂风刮过,头顶传来一个声音:“小将军不必惊慌,我是李丛。我在正北的陷仙门下,不幸被朱惠珍所杀。你三叔虽然被金砂击中,但并未丧命。我此刻显灵助你,驱散这些冤魂,你便容易脱阵了。”

    话音刚落,孙燕感到一股力量从头顶传来,天门被李丛的魂魄惊开,一股白气腾腾升起,闪烁着光芒。孙燕在马上,视野顿时变得异常清晰。

    他看到马前一团黑气,知道那就是李丛的魂魄,于是大声说道:“李将军,你忠心为国,助我脱困,我必将你的英勇上报燕王,为你立庙祭祀。”说完,他催动白龙驹,朝正北方向疾驰而去。

    此时,朱惠珍已经察觉到孙燕接连闯过诛仙阵,正向她的地盘逼近。她悄悄点燃了神符,手握落魂幡,等待孙燕的到来。

    当孙燕接近时,她立即挥舞幡旗,大声喝道:“孙燕,还不下马投降,更待何时?”

    孙燕闻言,心中一凛,但幸好他的天门已开,元神护体,再加上李丛的魂魄保护,他并未下马。

    朱惠珍见状大怒,放下落魂幡,骑着猛虎,手持宝剑,冲向孙燕。两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孙燕身为战将,勇猛无比,朱惠珍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面招架孙燕的银枪,一面暗自琢磨:“孙小子武艺高强,难以取胜,我何不使动法宝?”于是她取出火葫芦,念动咒语,放出神火直扑孙燕。

    李丛的魂魄早已察觉到朱惠珍的意图,及时惊走了白龙驹。孙燕见神火凶猛,便催马往阵外逃生。

    朱惠珍在后紧追不舍,但李丛的魂魄紧紧抓住那些屈死的魂灵,使得守阵的天兵天将不敢上前。孙燕才得以一马当先冲出阵来,虽然他在阵中急得汗流浃背,但终于得以逃脱。

    朱惠珍见孙燕冲出阵去,便不再追赶,回到自己的岗位。孙燕冲出阵时,眼前一片昏花,忙闭上眼睛定了定神。

    待元神归窍后,他睁开眼睛一看,已经看到了天空。心中大喜,精神焕发。他一声吆喝,催马提枪,冲向燕易的营盘。

    秦兵见状慌忙报告:“不好了,孙燕冲出诛仙阵了,已经到了老爷的营地,快出去抓他!”燕易闻报大惊,立即派人通知元帅,自己则率兵前来围堵孙燕。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正战得难解难分之际,突然连声炮响,呐喊之声震天动地。王翦、章邯、英布三位将领分别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杀来,将孙燕团团围住。孙燕一手抡枪,一手拔出银装锏,上护其身,下护其马,勇猛无比。他在秦营中左冲右突,杀得秦兵人仰马翻。

    但秦兵并不退缩,孙燕心中大怒:“你们这些匹夫,怎能与诛仙阵的天将相提并论?即使有法宝镇守西门,我也能闯出来,何况你们这些鼠辈!”于是他奋力大杀一阵,杀得秦兵溃不成军。这一场激战,暂且按下不表。

    -----------------

    秦始皇与魏天民正在营帐中谈论长生不老的道术,兴致盎然。突然,一名旗牌官闯入,急匆匆地报告:“孙燕将军闯出诛仙阵了,请陛下定夺。”

    秦始皇闻听此言,大吃一惊:“孙燕不过是个勇猛之将,怎么可能闯得过诛仙阵?朕想孙膑拥有三卷天书和杏黄旗,拥有移山倒海、千变万化的本领,尚且被困在阵中无法脱身,孙燕却能从阵中走出来,道长必须小心防范他。”

    魏天民闻言,微微一笑,掐指一算,已明其情。他淡定地说:“陛下有所不知,孙燕命大福大,诸神也不能逆天行事。陛下可速速发兵,前去围困。若能生擒孙燕,则易州昭王必然归顺。”

    秦始皇立刻传旨,命令四员大将带领五千御林军前去助阵,擒拿孙燕。

    众秦将领旨后,纷纷上马提枪,前去助战。王翦等人正把孙燕围得水泄不通,杀得他人仰马翻,气喘吁吁。突然,一支生力军加入战场,形势瞬间逆转。秦军齐心协力,将孙燕逼得枪尖朝下,马儿后退。

    孙燕心中暗想:“此番我命休矣。”

    正在危急关头,只见马头处突然刮起一阵怪风,尘土飞扬,碗口大的土块飞向秦军大队。章邯等四将与众兵士无法睁眼,多人被土石所伤。秦军齐声呼喊,纷纷往后退去。

    孙燕见状大喜,那旋风越发猛烈,力能拔树,只在孙燕的马前盘旋。此时秦军立足不稳,如山崩一般溃退。孙燕趁机一马当先,杀出重围。

    正在逃亡之际,燕易在前败走,孙燕催马紧追不舍。忽见马前那阵旋风飞将下去,将燕易一卷而起。燕易的坐骑一个前失,将他掀翻在地。

    孙燕趁机催马上前,一枪刺中燕易咽喉,结果了他的性命。那马前旋风也随之消散。孙燕紧勒马缰绳,飞奔回本阵大队。

    那些败残的秦将逃回大营向秦始皇禀报战况:“孙燕逃命去了,燕易已经阵亡。”

    秦始皇闻奏大惊,遂命令李实统领北营人马出征迎战。

    蒯文通焦急地等待孙燕的归来,整整一天过去了,仍不见其踪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惊惧。这时,蓝旗飞马来报:“孙将军大闯秦营,已经平安归来,此刻正在营门下马。”

    文通闻听此讯,顿时满面春风,连忙离座,带着一班战将和几位门徒迎了出来。

    抬头望去,只见孙燕浑身浴血,仿佛刚从血海中捞出,而那匹白龙驹也已然变成了赤红色。众将急忙上前搀扶,将他拥进大帐。一时间,有人宽袍卸甲,有人奉酒献茶,忙得不亦乐乎。

    孙燕坐下后,众将雁翅般排开,一个个拱手静听。

    蒯文通待孙燕气息稍定,这才开口问道:“小将军,你在秦营中打探到三叔的下落了吗?李丛现在何处?”

    孙燕闻言,眼中泪水夺眶而出,哽咽道:“列位将军,小弟一进秦营,便如同堕入地狱一般,天昏地暗。中央有座砂山,放出毫光,可以窥见阵中形势。四门各有四员大将把守,还有妖道拦路,屈死鬼魂无数。中央有座法台,立于砂山之上,砂山边有四个神将守护,山上还有一座小塔,亦放出毫光。阴风侵骨,冷得透彻心扉。我大声呼喊,却无人应答,反而悲声四起,令人心悸。我正欲深入阵中,却心中生惧,只得回马转出阵来。然而,去路却被天将阻拦,鬼王更是带着无数鬼卒前来骚扰。白龙驹亦不肯前行。忽闻一声呐喊,一道人闪现而出,与我交战。不过数合,他便祭出法宝伤我。幸得老天保佑,那法宝并未奏效。我只得败阵而逃,欲从第二个阵门而出。谁知情形一样,又遇一道人劝我归顺。我便哄骗于他,询问消息。这才得知三叔被金砂所困,在砂山之中生死未卜,而李丛将军已然阵亡。我愤怒之下与他动手,他再次祭出法宝。无奈之下,我只得再次败阵,另寻他路。奇怪的是,突然一阵旋风刮起,有人在我头上说话,自称是李丛的鬼魂,暗中助我出阵。后来我又遇上了朱惠珍,他祭出法宝却失灵了。想必是李将军的阴灵点破。他还在我马前放出一道白光,将神怪鬼魂冲开,我才得以出阵。然而,我刚出阵就被燕易等人围攻。正在我招架不住之际,马头又起一阵旋风,飞沙走石,将秦兵打得溃不成军。我趁机刺死了燕易,才得以逃回本阵。”

    众将听完孙燕的叙述,无不对他的英勇赞叹不已,称他命大福大。蒯文通见状,吩咐摆酒为孙将军解乏。

    孙燕却摆手道:“且慢饮酒,如今我们当务之急是查看柬帖,商量如何搭救三叔。”

    文通闻言,立刻命人排上香案,亲手焚香。众将一齐朝上叩拜后,文通取出柬帖放在案上,与众将一同观看。

    柬帖上赫然写道:“唯有恳请燕昭王亲自前往大帐,焚香向天求救。若在未来的六天之内,有仙人下山援助燕国,我的性命或有一线生机。倘若六天过去仍无人前来,我恐将命丧诛仙阵中。”

    众人看过柬帖后,蒯文通急切地说道:“时不我待,哪位将军愿进城禀报君王?”孙燕立刻应声,表示愿意前往。

    文通关心地说道:“小将军,你鞍马劳顿,还是稍作休息吧。”

    孙燕却坚定地说:“进城请驾关乎三叔的性命,此行并无征战之苦,我又岂会觉得辛苦?”说罢,他辞别众将,疾驰进城。

    面见昭王,孙燕将前因后果详细奏报。昭王听闻后大惊失色,责备道:“南郡王身陷险境,为何不早日奏报?我若早些向天求救,或许能免去这几日的耽搁。”

    孙燕解释道:“这是三叔的嘱咐。”昭王立刻下令准备车驾,率领文武百官出西门,直奔营盘而去。

    孙燕先行回到营中,备好香花灯烛,众将也各披挂整齐,严阵以待。不久,昭王的车驾抵达大营。蒯文通、孙燕率众将参见昭王。

    行礼之后,昭王急切地问道:“蒯将军,亚父的柬帖何在?”文通取出柬帖,恭敬地呈上。

    昭王展开一看,沉声说道:“亚父进阵已两日两夜,事不宜迟,快准备香案。”

    随着昭王的旨意,军校们迅速布置好香案,抬到大帐前放下。

    昭王亲自焚香叩拜,心中默默祈祷:“我承父祖基业,自知德薄才鲜。赢秦兵戈四起,致使孙膑身陷险境。恳请苍天垂怜,若我尚有德政,不应让孙膑丧命。愿山洞真人早日下山相助,实乃社稷人民之望。”

    昭王祈祷完毕,只见一缕青烟缓缓升起,聚而不散,直冲云霄。燕昭王与众将看到这一幕,心中都充满了希望。

    这青姻轻飘飘地飞上了天空,日游神迎了上来,没有将它送往别处,而是直接送到了那传说中的雁愁涧。这雁愁涧位于西万山的深处,是一条深不见底的幽静溪流。溪水清澈得能见底,据说有雁鸟飞到这里,看到自己的倒影,误以为是同伴,结果一头扎进涧中,就此丧命,因此得名雁愁涧。

    雁愁涧中住着一只母猿,名叫马铃。她采集天地的精华,吸收日月的光华,修炼了数百年,神通广大,能预知未来。她有一个儿子,名叫白猿,就是那个曾在战国时期下山,盗走仙桃和天书,还曾在魏营中抢走草人,救过孙膑的神奇白猿。

    如今,母子二人在雁愁涧内修身养性,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一天,马铃正坐在洞内,忽然一阵香风飘了进来。白猿仙捕捉到这股香气,放在鼻子下一闻,便知道了其中的来意。

    他望着燕国的方向,叹了口气说:“了一真人,你本应在天台山上专心修炼,却偏偏卷入这红尘之中。你难道不知道,那秦国的王翦是奉了玉帝之命下凡,助秦统一六国的?你逆天行事,结果受到了金砂之危。但这也许是你命中注定的五难之一,既然香风已经吹进了我的洞穴,那就意味着我儿子要去救你了。”

    想完这些,马铃立刻起身,走到石洞里,喊道:“我儿白猿。”

    白猿听到母亲的呼唤,立刻跪下道:“母亲,有何事吩咐孩儿?”

    马铃道:“你在桃园结拜的那个朋友,你可曾想念过他?”

    白猿道:“孩儿在桃园结拜的是孙膑三哥,我怎能不思念他。只是他在天台山天台洞修炼,孩儿没事不敢去打扰他,怕影响他的修行。”

    马铃道:“你只知道他在天台洞修炼,却不知道他如今已经下山了。因为那秦国的王翦是拗离国云光洞海潮圣人的徒弟,奉玉帝之命下凡助秦。他首先攻打的就是燕国,把你三哥的父兄侄女一门四口都杀害了。你三哥因此大怒,下山与秦军交战,大败王翦,火烧金子陵,结果惹下了大祸。金子陵请了众位仙人下山,摆下了一座名为五行金砂诛仙阵的阵势,将你三哥困在了砂坑底下,如今已经三天了。你快些下山去救他,也不枉你们结拜一场。常言道,急难之中是朋友,出死相交是弟兄。你快快收拾东西下山去吧。”

    白猿闻言,皱起眉头道:“母亲,这金砂阵我是一点也不懂的,我该如何去救他呢?”

    马铃道:“金砂阵四门都有神将和仙家的法宝镇守,是进不去的,即使进去了也破不了。你现在先到云梦山去请鬼谷子王禅、王敖兄弟,然后再到玲珑山窟隆洞请土真人,二龙山请黄石公老祖,白鹤山潮仙洞请掌教南极子。只有这几位真仙下山,才有可能破得了此阵。我见你的印堂上有王母的六字真言,已经赴过了香山大会。况且瑶池里也有你的名字,那天将天神不敢拦你伤你。你可以从阵顶上下去,到中央戊己土位,那里有一座法台。法台上有一个装仙盒,里面有一个泥塑的孙膑,那就是你三哥的本命星。装仙盒上有三道灵符封口,太白金星会守住那里。你可以向南极子借宝扇进去,对着装仙盒连扇三下......”

    白猿仙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手中的扇子一扇,便将金星逼退。

    他跃跃欲试地说道:“母亲,我这就去请众仙前来相助。”

    马铃仙却摆摆手,轻笑道:“慢着,慢着。燕昭王现在手中的告天信香已经传到了这里,他们在燕闻营内可是望眼欲穿啊。你不如先到易州去,给他们君臣一些安慰,顺便向燕昭王讨要哀表。然后再上云梦山也不迟。”

    白猿仙闻言,挠了挠头,笑道:“母亲说得有理,我这就去易州走一趟。”说完,化作一道青烟,消失在洞中。

    马铃仙望着儿子的背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知道,这次行动关系到孙膑的生死,也关系到整个燕国的命运。但她也相信,有着白猿仙和众仙的帮助,一定能够成功破阵,救出孙膑。

    此时的易州城内,燕昭王和众将正在焦急地等待着白猿仙的到来。他们知道,只有白猿仙才能救出孙膑,才能破解眼前的困局。他们默默地祈祷着,希望白猿仙能够尽快赶到,带来希望和胜利的消息。

    而此时的白猿仙,已经化作了人形,正匆匆赶往易州城。他的心中充满了决心和信心,他知道,自己此行不仅是为了救出孙膑,更是为了整个燕国的未来。他将会竭尽全力,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白猿仙听完母亲的指示,恭敬地告别后,离开了雁愁涧。他纵身一跃,化作一道金光,迅速抵达了易州大营。

    正在巡逻的小兵们看到这一幕,纷纷惊讶地议论起来:“大家快来看,这是什么东西?”众人仔细一看,发现它的嘴脸竟与白猿颇为相似。

    就在这时,白猿仙已经来到了众人面前,开口说道:“军士们,快报进去,说雁愁涧的白猿仙到了。”

    士兵们不敢怠慢,立刻飞报进营。

    燕昭王闻讯后,好奇地问道:“蒯将军,这位白猿仙是何方神圣?”

    蒯文通与众将齐声回答:“主公有福了,白猿仙此来,亚父孙膑就有救了。他是一位得道的猿精,与亚父有深厚的交情,曾经救过亚父的性命。主公,您可不能慢待了他。”

    燕昭王闻言,立刻传旨请白猿仙进帐。

    不久,白猿仙进入帐中,燕昭王率领众将亲自迎接。寒暄过后,燕昭王请白猿仙入座,并传旨上茶。

    白猿仙摆摆手道:“不用了,谢谢。”

    蒯文通了解白猿仙的喜好,便说道:“猿仙喜欢喝酒,快备好酒果上来。”

    白猿仙闻言,笑道:“此言甚合我意。不过,不用蔬菜,只需准备些果子便可。”

    蒯文通立刻命令家将取来酒果,君臣二人举杯畅饮。

    酒过三巡,燕昭王忍不住问道:“猿仙,您有何妙计可退秦军,搭救孙亚父呢?”

    白猿仙回答道:“奉母亲之命前来搭救三哥。圣上可修一道哀表,待白猿背了,前往名山洞府请真人下山相助。”

    燕昭王闻言大喜,立刻挥毫泼墨,写下一道哀表,递给白猿仙过目后封好。

    白猿仙接过哀表,藏在怀中,匆匆用完酒果,起身告别:“圣上请慢坐,白猿仙这就去也。”说完,他纵身一跃,化作一道金光消失在众人眼前。燕昭王与众将目送白猿仙离去,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

    白猿取了表文,金光一闪,不过半盏茶的时间,便抵达了云梦山的水帘洞。

    眼前的山水依旧,他不禁感慨道:“这里,我已经有数十年未曾踏足了。”

    于是,他轻轻落下,睁开金色的双眼,只见石门半开,从里面走出了一个孩童。

    白猿一眼就认出这是招霞,他急忙上前施礼,道:“师兄,小弟在此,有要事求见祖师老爷。”

    招霞闻言抬头,一见是白猿,便笑道:“猿仙,你不在洞中修炼,跑到这荒山野岭来,是为何事?”

    白猿道:“小弟奉孙膑师兄的柬帖和昭王的哀表,特地前来拜请祖师老爷下山相助。劳烦师兄代为通报一声。”

    招霞听后,转身进洞通报。不一会儿,他便出来引导白猿进入洞府,直至三清大殿。只见王禅老祖正坐在蒲团之上。

    白猿将哀表从背上解下,递给招霞,然后上前双膝跪地,恭敬道:“祖师在上,弟子白猿叩首参拜,愿祖师万寿无疆。”

    王禅明知故问:“白猿,你不在洞中侍奉老母,跑到我这里来,是何缘故?”

    白猿闻言,膝行两步,泪流满面,将孙膑被困金砂阵以及燕昭王焚香告天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恳请老祖下山相救。

    王禅听完,淡淡道:“怎么,他又去贪恋红尘,争名夺利了?既然不信我的金石良言,如今惹下大祸,也是他自己作孽。你回去告诉燕昭王,我王禅有誓在先,永不下山了。白猿,你不要再耽误时间,快去找别的真人吧。”

    白猿听到这些话,犹如头顶被浇了一桶冷水,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他哀求道:“祖师老爷,自古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何况孙膑是您的徒弟,您若不下山,谁还会去救他呢?”

    王禅摇头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为了他,已经费尽心血,多次险些丧命。比如那阴阳阵,若非南极掌教下山破阵,打了黄伯阳,我恐怕也性命难保。这些他难道不知道吗?王翦是海潮圣人的门徒,岂是好惹的?他逆天而行,应有此难。就算死在金砂阵中,我也是不会再下山了。”

    那么,王禅最后是否会改变主意下山相救呢?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