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右布衣逆天记
繁体版

第二章 我从何处来

    历史上谁跑的最快?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比谁都快呢。那照这样说孙悟空跑得比曹操还快呢。孙悟空不算历史人物,只能算神话人物。神话里的人物可以没有祖宗,孙猴子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历史人物都是以前真真实实存在的,都是人生父母养的。朱重八同样也是。

    之前已经介绍过,朱重八的父亲大名朱世珍,小名朱五四,母亲陈氏,陈氏叫什么名字史料上并没有记载。现在农村的很多墓碑上都会刻着“某母某氏之墓”,还是老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种风俗的好坏,但这足以证明古代社会里的普通百姓能知道长辈(女性)的最多也就是姓什么而已。

    现在凤阳花鼓戏里有段唱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几百年来能出名跟朱家有关,不太关注历史的人大概不知道凤阳的名气,但说一个地名现在的中国人基本都知道。“小岗村”——改革开放初期,十八户农民为吃饱饭自发在土地承包责任状上盖上红手印,拉开新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序幕的地方。如果还不熟悉的,再说一个人可能大家就知道了,沈浩——拍成电视剧和电影题材的主人翁,为小岗村发展事业而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一位好同志。

    大家都知道朱重八就出生在凤阳这个地方,史学家考证也得出此结论。朱家第一个到凤阳地界上的人是朱五一,朱五四的哥哥。

    朱家先祖祖籍在沛县(刘邦出生地),五世祖之后迁徙到句容通徳乡的朱家巷,属于今天的江苏南京(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我们顺着朱重八父亲这一辈从下往上捋,为避免大家记忆过程中不搞混,每一代我们只说最亲的祖辈。朱五四和朱五一的父亲名叫朱初一,关于朱初一还有一个小故事,以后慢慢细说(可供想象力丰富的同学们写小说)。朱初一的父亲朱四九,朱四九的父亲朱百六,朱百六的父亲朱仲八,是的我没写错,你也没看错,是朱仲八不是朱重八。算一下几辈人了?五辈。

    朱重八的五世祖朱仲八出生在哪个年代只能估算,顺便训练一下大家大脑的逻辑思维,毕竟能看此书的人大多对数字都不太感冒吧。以朱重八出生时他父亲朱五四50岁的年龄来算(皇考五十,居钟离之东乡,而朕生焉),朱家每一辈人得兄弟姊妹都比较多(朱初一的孩子比较少),我们就以30年为一辈人来算,从朱重八出生往上数四代,120年,1328年往前推120年是1200年以前,那时候属于南宋庆元年间,所以朱仲八是南宋晚期的子民。

    朱仲八的孩子朱百六大约生活在忽必烈建元的时代(1271年之后),朱仲八的孩子朱百六大约生活在忽必烈建元的时代(1271年之后),元朝建立后把他们统治下的人们分为四个等次,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蒙古人是所有人当中的贵族VIP;色目人泛指西北或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也算是贵族;汉人泛指中原一带(大致长江以北)的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统称;南人泛指南宋时期所辖区域的汉人和其他民族;南人的地位最低,接近于奴隶,汉人相对于南人要略高一筹,但在蒙古人和色目人眼里汉人和南人没什么区别。当时赤裸裸的规定就是,蒙古人或是色目人如果杀了汉人和南人,所受的惩罚就是赔偿一头驴,如果在官府多少有点关系的可能连驴都省了。

    朱百六在元朝除了有汉人的身份,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淘金户,元政府除了把治下的人们分为四个等次之外,还把人的身份固定好,代代世袭,大致和今天的印度一样,有淘金户、打铁户、养牛户、养鸡户、修鞋户等等。淘金户的专业工作就是淘金,在元朝统治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可以去跟地主租田来种以解决吃饭问题,毕竟每个时期的金子都不是很多,就算很多那玩意儿也不好收集。就算最盛的时候,几万人同时淘金的金场子每天也只能出个四五百两金子。但淘金户你要上缴给官家的东西必须是金子,没金子咋办,用其他东西换成金子上缴呗。都知道用金子换成其他东西可以换很多,但要用其他东西换成金子就比较惨了。金子真是作为市场交换最佳的天然媒介物。通货膨胀越严重的时候金子的价值就越高,我想元朝统治下的通货膨胀率应该不会很低。朱六百及其他的后代所受淘金户这个身份的迫害应该不会浅。

    就这样不管是朱百六还是朱九四一直到朱初一为了躲避这变态的苛税,不得不带着家人四处迁徙谋生。朱初一先是带着家人迁徙到了泗州盱眙县的杨家墩,又从盱眙县迁到灵璧县,又迁到虹县,又迁到濠州钟离的东乡,再迁到西乡,最后搬到孤庄村来。

    这个过程中他的祖先们发生过那些故事,在今后的朱重八面前也许都是不值一提的,但可以给闲坐说玄宗的人们和有志当白金作家的大神们无限的遐想空间,我这种缺乏想象力的人就算,毕竟这是个费脑子的事。反正最后发生在朱重八身上的故事都是在凤阳这个地方。“昔我父皇,寓居四方。农业艰辛,朝夕彷徨。”说的就是朱五四四处迁徙,为了生计终日彷徨无措。

    这里介绍一下朱重八的外祖父陈公,据说陈公是南宋末年张世杰大将的一位亲兵,南宋的地盘被元军占领之后,张世杰带着部队跟着陆秀夫护着小皇帝逃到了崖山,张世杰又集合了军队准备和元军决一死战。崖山海口失守后,元军切断宋军后路,宋军在崖山连水都没得喝,无奈将士喝了海水上吐下泻,元军趁机打败了宋军,最后陆秀夫带着小皇帝和自己的妻儿老小一并跳海自尽了。张世杰本想带着残兵败将杀回去,无奈突遇海上飓风,人船都被卷入海中,张世杰最终以这种方式殉国了。陈公命大在海上飘了几天活了下来,大概就像外国电影里的主人翁抱住根救命木头被海浪打到了岸边。回家的路途中少不了吃了很多苦头。

    陈公懂得巫术,回到老家后为躲避服元军的兵役,迁徙居住在了盱眙,靠着看阴地阳宅、卜卦算命为生。有史学家认为朱重八投军起义是受了外公抗元精神的影响,我们暂且放一放,以后在人物性格分析的时候再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