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右布衣逆天记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高调惹得祸

    郭子兴来到滁州之后,军政大权在握,又开始嘚瑟。看谁都不顺眼,此人格局不大,脾气却不小,跟谁都不对付。

    至正十四年(1354)十一月,元朝丞相脱脱率兵攻打高邮,大败张士诚(后边再详细介绍此人)之后,分兵攻打六合,六合紧邻滁州。

    六合的守将眼看形势紧迫,随即向滁州求救,都是兄弟单位,六合守将认为滁州不会坐视不管。

    但他错了,滁州现在是郭子兴说了算,他就是不管。原因是,六合守将得罪过郭子兴。但六合这位大哥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本不知道是啥时候得罪过这位阎王。

    这时朱元璋出来说话了。他说“老丈,六合的主将虽然与你有间隙,但咱们滁州和六合之间属于唇齿相依,不发兵救六合,唇亡则齿寒。”

    郭子兴心眼小,心眼小的人都不会顾全大局,牛角尖一钻就进入死胡同,他哪会考虑什么唇亡齿寒。朱元璋再三劝说,郭子兴才同意发兵救六合。

    但谁去救又是个问题,因为当时元军号称百万兵马,根本无人敢去。所有的眼神这时又聚焦在朱元璋身上,朱元璋叹息一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六合根本挡不住元军的狂轰滥炸,城里的妇孺先被撤到滁州城里,就在元军提着大刀追赶六合的残兵败将去往滁州的过程中,朱元璋在半路打了一场伏击战,小胜。俘获不少马匹。

    元朝的大部队还在后边,如果元朝率大部队合围滁州,滁州也将不保。

    朱元璋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认怂。

    先是将俘获的人马归还元朝,然后一直解释说这是场误会,说“我们只是十里八乡自发组织的民兵,平时就是防范防范土匪盗贼,保卫自己的家园,从来没有跟政府军作对过,您大人有大量,别跟我们小百姓一般见识。以后大军出行经过滁州,我们一定会给大军供应好军需给养。”

    就这一阵忽悠,居然蒙混过关了。元军果真又转向攻打高邮。

    元朝推了兵,郭子兴又开始膨胀了,逢人便说“你看,元朝的百万大军都奈何不了我,我绝对是天选之人,我也不能拂了老天爷的意。我要称王!我要称王!”

    朱元璋一听又是哭笑不得,赶忙劝诫道“我的亲老丈银,做人要低调!低调!这个出头鸟咱不能做,元朝这会架着枪等着伸头呢!再说滁州这儿也非龙兴之地,四面环山,交通不变,到时候目标太大,想逃出去都难。”

    郭子兴格局虽然不大,但不固执,听劝!要不也是死了十回八回的人了。

    朱元璋来这么一招,高邮城内可就麻烦了。之前被围,本来就已经元气大伤,之前的那口气还没喘上了只会儿又来,还让不让人活?

    城内的张士诚不属于红巾军,跟刘福通、徐寿辉不是一伙的,他就是纯粹看不惯元朝政府的这规矩那规矩,带着自家兄弟造反的,没有固定统一的精神思想和文化信仰,但跟他造反的人很多,队伍很庞大,造反之前歃血为盟、开仓放粮、杀富济贫,一把火把房屋杀了个精光。画面有点像晁盖上梁山之前的那一幕,手拿火把丢上草房,大喊一声“晁盖去也!”

    历朝历代盐都是由管家控制的,这种人体不可或缺又很容易弄到的资源如果不管控,就很容易形成垄断,垄断的行业最终都会官僚化,国泰民安之时,盐不会太贵,天下大乱盐自然会很贵,贩卖私盐的行当自然会兴起。

    张士诚就是这个行当里的其中一员,贩卖私盐利润很高,很赚钱,但风险相当大,被抓到是要砍头的,有点类似现在做白面生意的人。

    贩卖私盐既然很赚钱,张士诚自然是赚到了很多桶金子。社会学有个规律: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了钱,跟着你混吃混喝的人自然就会很多。就像及时雨宋公明先生,为何能结万人缘,还不是黑白两道通吃,手里有使不完的钱,遇到问题使些银子就搞定了。所以说那句俗语“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绝对是真理。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张士诚自然不会放过造反的机会,穷酸的泥腿子都能称霸一方,我乃江南一首富为何不能傲视群雄,于是张家几兄弟也犯了。

    元军再次袭来,张士诚本想逃出下海。但转念一想那样做还是有些窝囊,心想:去年才建国称帝,今年就灰溜溜的跑了,太没面子,死也要死在这高邮城内。一番群情激昂的战前动员之后,决心不走了,留下来和元军死磕到底。

    至正十三年(1353)五月,张士诚在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祐(有希望上天保佑的意思)。1354年脱脱就带领部队过来收拾人了。所以说喜欢吹牛说大话的人容易招祸啊!

    就当脱脱快把高邮城拿下的时候,咦!转机来了。

    元顺帝一道圣旨把脱脱的兵权削了,看来张士诚的国号是取对了,确实有上天保佑,神人相助。

    这个神人具体的说是一个人,名字叫做哈麻(癞蛤蟆,名字挺搞笑),这人是元朝的大臣,准确的说是大奸臣。

    诸葛亮写《出师表》曾劝诫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但这孩子不听呐。诸葛亮北伐期间,快成功的时候一道诏书喊回来,回来一问啥事没有,理由是怕丞相累着,诸葛亮肺都气炸。

    宋高宗连下12道金牌催促岳飞收兵回程,最后惨死风波亭。

    袁崇焕很奇怪的就被收拾了。

    这几桩事都是决定国家兴亡的典型案例,年代不同,故事不同,但有一样是相同的,都是奸佞小人在后面使坏。

    脱脱的遭遇也是一样一样的,哈麻记恨脱脱正派,所以就向元顺帝进谗言,理由也是“谋反”。末代皇帝大多都有共同点,吃喝玩乐啥都干就是不理政事。什么内院造龙舟、“十倚纳”,君臣共被,互易妻室的奇葩事都干出来。

    为什么说为“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敬,远之则怨。”是有道理的,这里所谓的女子不包含知书达理、勤劳善良的女同胞哈。

    一个朝代要灭亡总是会跳出几个奸佞小人来捣乱,专门在关键时刻补上一刀,正应了那句老话: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一言偾事,一人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