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怕你裁员啊
繁体版

第十六章 我是帮他搓搓锐气!

    前往东山口的途中,一辆黑色轿车平稳地穿梭在狭窄的街巷之间。

    车厢内,杨林刚坐定,便示意女儿杨自若取出纸笔,准备拟一份电报,通知中山路分店的掌柜,赵辰要过去的任职的事情,并要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先听赵辰的安排行事。

    杨自若坐在后座,手持钢笔,迅速记录下父亲的要求,边无语摇头。

    通常情况下,像赵辰这样毫无经验的员工,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熟悉布行产品的特性、价格以及市场的优劣等关键信息。

    可父亲杨林却对赵辰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仅让他直接上手,还给了这么高的福利和工钱,这分明是要往掌柜的路上培养啊。

    “爸,你确定要给这么高的权限?”杨自若有些迟疑,毕竟赵辰如果把分店搞砸了,那将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杨林闻言,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说道:“问题不大,那家分店本来也撑不下去了。”

    杨自若有些气恼,她刚回国的时候,也曾找父亲提出申请,希望能拿这家店练手,但却被父亲以经验太少为由拒绝了。

    然而,现在父亲竟然把这家店交给一个跟她年龄相仿,毫无经验,甚至今天刚认识的年轻人手里。

    这怎么能不让她生气?

    杨林看女儿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也没多加解释,只是问道:“如果是你,你打算怎么盘活那家店呢?”

    杨自若微微一愣,她早已对那家店的处境进行过研究了,十分清楚,别说盘活那家店了,就是做到盈亏平衡,都不太可能。

    毕竟中山路是广州眼下最繁盛的商贸区。

    哪怕经济坏境再恶劣,那里仍有二十多家声名远扬的老字号,像乾隆初年就开店的致美斋酱园、民国时期的李占记钟表店、还有新大新百货公司等等。

    除了这些老字号,像茶行、粮油行、药材行这些构成广州商界的主要行业也都在那里开设有分店,布行亦不例外,竞争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以杨公馆布行的实力,都只能在这里,拿到一个地段最差的店面,也就基本也就没了,靠门面生意翻身的可能了。

    而想从销售上寻找突破,似乎也是不太可能。

    布料是非常传统的行业,销售方式早在千百年来前就已经固定了。

    而且在计划经济的体系下,布料的销售价格、交易地点、销售渠道,都是有明文规定,轮不到自己随意更改,可操作范围有限。

    就连这片区域的供销社也早已被其他布行买通,只卖特定的布料。

    所以无论怎么看,杨公馆这家分店都是死局了。

    “我没办法盘活这家店…”

    杨自若无奈承认,她所谓的练手,也不过是想趁关店前,了解各项流程而已。

    可这么一项他们都无法办到的事,赵辰凭什么让父亲觉得他能办到?

    想到这里,杨自若话刚说完,又立即不服气地补充道:“那小子肯定也不行,那张嘴尽忽悠。”

    “这不重要……”杨林摇了摇头,露出一抹深意:“因为老爸那个班子的人,年纪都比较大了啊……”

    杨自若眼珠子一转,听出了父亲话中的深意,无非就是帮着她培养自己的班底,以后可以继承布行。

    “那行吧,我这几天就待在中山路那边,省得那家伙啥也不懂,跟无头苍蝇一样。”

    杨林微微颔首,抬手看了看时间:“现在还早,你直接从这里下车,坐电车过去就行了,省得再发电报了。”

    一听到可以自由行动,杨自若顿时乐开了花,她回国之后,可还没到处逛逛呢。

    看杨自若脸都笑烂了,杨林也气乐了:“可别瞎跑啊,这里治安虽然不错,但难保有些不长眼的,还有,去了就多看多学,有什么事情,即时告诉我。”

    “知道啦!”杨自若等管家靠边停车,就迫不及待下了车,蹦蹦跳跳朝着闹市跑去了。

    看着杨自若远离的背影,杨林摇了摇头,看向后视镜里驾驶位的管家,突然问道:“你觉得怎样?”

    管家似乎对杨林的询问并不感到意外,嗤的一笑,自嘲道:“我啊,脑子不灵光咯,判断不来。”

    “说说。”杨林显然不满意这样的回答,追问道。

    管家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那家店救不活了,谁去都不行,你让赵辰一个新人去,不摆明了要看他笑话吗...”

    杨林点燃一支香烟,优哉游哉道:“我是帮他搓搓锐气,这小子太年轻了,万一市场没有如他所料的开放,还能当成自若的班底培养。”

    “万一没有?”管家抬起低垂的眼,看着后视镜里的杨林,“不是应该‘万一有’吗?”

    “嗯?”

    杨林愣了一下,然后恍然大悟地笑了起来。

    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即便潜意识里,都认为赵辰有预判到政策走向的能力了,但依旧不认为,赵辰真能盘活中山路的分店。

    毕竟那已经是死店了。

    就如同象棋里的死棋,这是受各种因素的最终影响结果,哪怕你技艺再高超,也无力回天。

    然而,就这么一件谁都觉得无力回天的事情,赵辰却是当作一件不值得费心的小事。

    此刻,他正站在一片狼藉的家里,看着那被风吹得颤抖的木门,说不出一句话来。

    父亲赵国昌正在满地木屑碎瓷里,捡起还能勉强使用的物品,虽然心疼得不行,但嘴上却尝试着用轻松的语气安慰着赵辰:“哟,这热水壶的胆果然破了,我正愁着没借口换新的呢。”

    听到父亲这么说,赵辰脸上也是乐观的笑了笑:“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而大院的邻居们听说赵辰找了份好差事,还抱上了杨林这条大腿,纷纷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前来帮忙整理打扫。

    反倒是住在隔壁,仅用着一块铁皮当成墙壁的祖父和六叔没有出现。

    最终,在众人的帮助下,赵辰的家总算焕然一新,没了乱七八糟的家具,整个空间顿时显得开阔明亮。

    就连筒子楼的院子,也被他们打扫得一干二净。

    看着大家忙里忙外,赵辰心里多少不好意思。

    但是这个年头,他的一份工资里,也就分了一斤粮食半两油,想像后世一样请客吃饭,显然不现实。

    他也就只好拿着洋铁壶,四处给歇息的邻居们加茶水。

    别的不能说,但这玩意绝对管够。

    赵辰也知道,大部分前来帮忙的邻居是另有目的,但现实本来就是这样,互利互惠,他心里也不排斥,面对邻居们的暗示,他都会应承下来。

    毕竟大部分邻居的小心思,只是进工厂的名额实在有限,希望赵辰以后能帮忙找个养家活口的工作罢了。

    这对赵辰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

    邻居们见赵辰答应,心里也是乐开了花,根本不担心他是在画大饼,事实上,他们也没吃过大饼。

    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赵祖微驼的身影,突然不切时宜地出现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