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锋狼之签到成功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 又见剽窃

    苏锋这一席话,顿时让孙乾哑口无言。

    就在他皱眉看向了刘虞之时,却又听苏锋继续说道:“锋之所以留守涿县,除了安稳后方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不知苏司马有何顾虑?”

    苏锋一笑,看着孙乾,脸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庄重与肃穆,“黄巾之乱,对于天下百姓和官吏们而言,绝对是场灾难。

    但诸位可知,这对于我们这些出身于底层,只能耍枪舞棒,沙场上征战的将士而言,却是一个建功立业,封侯拜将的机会。”

    刘虞孙乾相视了一眼,皆苦笑以对,只有那高祥眼中闪过了一丝异采,看着苏锋的眼睛多了几分佩服。

    这样的话,一般人真不敢说啊。

    说到这里,苏锋又是一声轻叹,无奈的耸了耸肩,“此危难之时,锋得刺史大人与邹将军看重,委以重任,得了天大的功勋。

    此时,不知多少将士心中眼热,一腔报国热忱恨不能全部发泄出来。

    若锋再事事争先,一来让两位大人难处,二来让一群将领空负一腔热血得不到机会,怕是难免会让人心生芥蒂,孙大人以为然否?”

    “哈哈哈,哈哈哈哈......”刘虞大笑,对着苏锋频频点头,眼神中,满意之色更浓了。

    孙乾却是有些怔住了,他发现自己小看了眼前这小小的少年。

    官场之道,最忌贪功,独揽大权,想不到眼前这不及弱冠之人,竟然看得如此清楚明白。

    “我等回头再说救援之事,”为了以后,也为了孙乾这位人才,苏锋可不打算再做藏拙,于是看着孙乾又道:“这涿郡军营,锋以年幼而居司马之位,却因资历浅薄,终究难以服众。

    试问,即便刺史大人给我5000人马,我又何以如臂使指,将其战力发挥出来。

    况且,锋只是新入之人,对于军营中人并不了解,这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之事,可乃兵家大忌。

    驰援青州,乃士卒以性命相托之事,又事关两州之安危,锋哪敢妄为。公佑先生以为锋肺腑之言,可在情理?”

    “哈哈哈,哈哈哈哈......”

    苏锋这话,将所有的一切都剖悉得清楚到位,而且言语真诚,毫不做作,言落之后不光是高祥叹服,孙乾不语,就是刘虞也再次抚掌大笑了起来。

    苏锋之言,句句中了他想说,却不好说的话。

    此番青州之事,他非是不管,但此时确实非出兵之时。

    可他拂不了青州刺史的面子,所以才叫来了苏锋。

    要不然,他真有心出兵的话,一个命令下去,军营之中哪有人能反驳。

    “苏司马并非妄言,老夫初至之时,涿郡之兵不过四千,多番招募之后,方有8000之数。今虽有兵数千,却非幽州精锐,孙公佑且再等三日,幽州便有兵可使了。”

    说到这里,刘虞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

    毕竟,一州之地的黄巾平定,幽州可是抢了天下先,这样他在天子和众大臣面前也有面子不是。

    “大人,莫不是邹将军已经凯旋?”苏锋听音知意,一下便反应了过来。

    “不错,如今幽州黄巾平定,邹都尉最迟三日后必返。”

    “恭喜大人!”孙乾没想到刘虞和邹靖的动作如此之快,青州黄巾还在到处肆虐之时,幽州黄巾却已经走到了末路。

    不过一想到邹靖即将带兵回返,孙乾不由松了一口大气,借此机会,他少不得要恭贺刘虞一番。

    “哈哈哈,孙公佑客气了,待邹将军一回,老夫便安排出兵事宜,你且放心安坐便是!”

    刘虞如此说,孙乾当然高兴,心中放下大半的他,决定几日后随邹靖一起返回青州。

    毕竟,黄巾一起,各地都不安稳,这一路之上随时都可能遇到黄巾贼寇,还是少乱跑为妙。

    又闲聊几句之后,厅中的气氛却略微有些沉闷,看了看苏锋之后,刘虞突然微微一笑,“苏司马,前番听闻你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让老夫心潮澎湃,难以自禁。

    因其颇具新意,让老夫至今都彻夜难眠,今日正好有青州大才在此,你可不要敝帚自珍,且拿出一些东西来,让老夫开开眼界,如何?”

    刘虞乃是文人,虽不自认大才,但对于诗词歌赋也颇为精通。

    当然,他更多的精力是在于政务,故此对诗词一道上的造诣并不出众。

    而孙乾,做为儒学经学大师的弟子,要诵经论典,他肯定不是对手,于是一念之下,他想到了苏锋。

    这样,无论输赢,于他无碍。

    败则活跃了厅中气氛,胜还长了他的名气,扬了幽州名声,又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文人之间,最能交流的方式,莫过于涌经论典,鉴赏诗词,你孙乾刚才不是有些看苏锋不上眼吗,哪老夫就让你看看,老夫能看重的人,是不是庸才。

    另外,幽州,苦寒之地,说起来还真没有多少文人墨客愿意长留此处,以至于世人一谈到幽州,大都会认为是土地贫瘠,人才稀缺,民生彪悍之处。

    做为一州刺史,他自然要为幽州考虑。

    有了这番计较之后,刘虞这才突然间说出了这番话来。

    “大人抬爱,末将哪敢不从!”苏锋起身,想了想才慎重的对刘虞说道:“不过锋身在军旅,又至此危难之时,有些话却不知当不当讲?”

    刘虞一怔,有些不明所以,不就是让他吟诗作赋吗,何来如此神色语气。

    但苏锋一直定定的看着他,似乎不答应便有不再说下去的意思。

    这孩子,还真有意思?

    看着苏锋固执的样子,刘虞突然间一笑,“老夫面前,不用那么讲究,说吧,只要不是逆天之言,你且姑妄言之,而老夫则姑妄听之,不会计较!”

    “黄巾乃是内乱,终究会平息下去,锋以为,真正的祸端在北!”想到刘虞日后的对外政策,苏锋以为,是时候能改变他一些,免得以后政见起了冲突之时,不好周旋。

    刘虞又是一怔,就连孙乾都好奇的看向了他,却见苏锋说完这话这后,双目突然间精光四溢,英气勃发,浑身上下竟然透露出了一股无敌的锋芒。

    如此苏锋,顿时让厅中之人大为震惊,心里暗呼:好气势!好锋芒!

    “草原胡虏,一直有亡我之心,今大汉势危,必遭其日后惦记,不可不防。远的不说,就看如今的并幽两州,可以说是千疮百孔。

    并州一地,整个河套地区,大半落入了胡虏之手。他们虽为汉民,实为汉贼,干的尽是些欺压良善,败我大汉威严之事。

    幽州一地,同样如此,他们扰我大汉安宁,掳我同胞,杀我同足,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想我泱泱大汉,至武帝起,何趁受过此等屈辱。”

    苏锋说到这些时,一张俊脸已经涨得通红,只见他拳头紧握,一条条青筋展露无疑,看上去有些癫狂。

    不过,他的话,却让人心生敬意和感慨。

    小小少年,竟然忧国忧民,想要效仿先贤,其志可嘉啊。

    “自大汉至今,以数百载,想那边关异地,埋葬了我多少同胞,坏了我多少美满家庭。”苏锋仰天一叹,突又沉声说道:“锋入军营,虽为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但何尝不想结束这乱世,还人间太平。

    只可惜,锋偿年幼,纵有万千报国之心,却无力左右。为记念我大汉千万儿郎,锋便作诗以首,以表敬意,还望大人恕我时才狂言。”

    苏锋慎重的向着刘虞深深的拜伏了一下,起身后双目一瞌,脸上颇带几分神伤的低吟道:“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厅中,刘虞呆了。

    孙乾呆了。

    其他人也呆了。

    却不知,此时,苏锋也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