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北伐朝鲜,朱元璋心服口服
繁体版

第93章 高丽权臣李仁复

    汉人英雄之中,冠军侯霍去病是蓝玉的偶像。

    汉武年间,年轻的霍去病率军迂回焉支山,击破匈奴,所用的策略就是千里奔袭,直捣匈奴单于王庭。

    现在,朱文正将奇袭的任务交给蓝玉,正合了他的心意。

    激动之下,蓝玉不顾长途渡海疲惫,迫不及待常遇春探讨起了奇袭计划中行军向导、路线安排、遇敌机变等诸般军务。

    有常遇春帮着蓝玉支招,朱文正也终于放下心来,一心一意对付开京眼前的危机。

    从种种迹象来看,高丽人发动,就在眼前。

    而身处在开京,手握红巾精锐的朱文正,必是李仁任等人重点打击的目标,这一点,从朱文正驻营地的安排上,就能知晓。

    坐以待毙。

    那肯定不可取。

    从最稳妥的角度来看,朱文正现在就可以不管不顾,拔营而走,关铎、沙阿二还有开京周围其他红巾军各部死活,与他无关。

    等到了西京,高丽勤王军就算把开京围一个水泄不通,也不能奈朱文正如何?

    但是,这么做的话,红巾军就算有逃出的,也不会比历史上潘诚、左李带出的一万骑兵多多少。

    就在朱文正主意未定之时,开京城中,老对手李仁任却是得到了强援。

    李仁任家中。

    李仁任坐于下首,仰视上首的体形伟岸,和蒙古人一样有健硕身体的兄长李仁复,一面叙述开京的形势,一面请教下一步的策略。

    李仁复是高丽和元朝两国进士,曾经担任高丽司空、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后来又迁参知政事,地位相当于丞相,妥妥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其后,李仁复出使大都,更得元顺帝信任,被单独任命为征东行省都事,不再担任高丽的任何官职。

    这个身份上的变化,使得李仁复成为元廷在高丽的代言人,他的话甚至比王祺更加的管用。

    李仁任之前的谋划,背后都是李仁复在遥控指挥,要不是朱文正的突然出现,打乱了李仁复的安排,他也不会冒险从南京来到开京。

    “二弟,你刚才介绍的这个朱文正,端端是个厉害人物,我们切切不可轻敌,李齐贤那里,不要再和他联系了,依我推断,他可能已经背叛了我们。”

    “关铎那里,你寻个由头,邀他去万寿台一游,等到了山道险要之处,寻個机会将他推下去,这样就算事后追究,也可以推脱说是意外。”

    “记住,这件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你到时候离得远一些,不要太靠近了。”

    李仁复厉声叮嘱,再三关照。

    从朱文正两次对李仁任施暴来看,他肯定是对李仁任起了疑心,在这个关键时候,李仁复可不想李仁任被朱文正抓住把柄。

    “大哥放心,我安排元松寿去做,这家伙头脑简单,容易冲动,就算被抓了,他出于义气,也不会很快将我供出来?”

    李仁任信誓旦旦说道。

    论坑人的手段,他们兄弟两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元松寿这些高丽籍降官,一个个都是被他们李氏两兄弟拿来卖的。

    “二弟,关铎出事之后,你也不要回开京了,直接去平州李成桂军中,让他速速进兵,直赴开京城,将红巾贼一网打尽。”

    “我这就动身回返南京,开京这里是红巾贼的地盘,实在不能久留。”

    李仁复说罢,将一件黑色的大氅披在身上,然后转身离开。

    他是蒙元在高丽的最高官员,身份特殊,要是被红巾军知晓,铁定要遭到抓捕。

    .....

    章溢躲在李仁任府外的阴影里面,整个人冷得快要冻僵了。

    他的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夏衣,根本不能御寒,这使得他的牙齿吱吱吱的打起架来。

    大殿上与朱文正别过之后,章溢回到住处辗转难眠,朱文正连煽李仁任耳光,最后却什么事都没有,还得到关铎赏识的情景,让他幡然醒悟。

    这年头,有实力可以横行无忌。

    没有实力,就只能和他现在一样,被人占了位子,什么好处都得不到。

    要想翻身,就必须先干翻李仁任。

    以前,他是找不到靠山,现在,有朱文正可以依靠,章溢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

    所以,他才会冒着冻死的危险,躲在李仁任府外,盯着里面的动静,希望能找到李仁任暗中行事的证据,然后再报给朱文正。

    李仁复走出李仁任府中时,被章溢发现,这让章溢欣喜若狂。

    虽然他不知道这个高丽男人是谁,但就从他半夜从李仁任家里出来,这人的身份肯定不简单。

    想到这里,章溢激动的不能自制,他要赶到朱文正的营中,报告这个新发现。

    .....

    翌日。

    关铎一觉醒来,腰酸背痛,李惠妃年轻,他却已老了,每每行事,都是感到力不从心。

    幸好的是,开京的局势还算平静。

    朱文正、李仁任两人在他的调解下,没有发生大的冲突,这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至于说,两人私底下的小矛盾、小磨擦,关铎并不在意,甚至还喜闻乐见。

    制衡之术的关键,就是让手底下的人对立起来,这样上位者才能居高临下,打一方拉一方,再拉一方打一方,保持平衡的均势。

    也正因为这个考虑,关铎对红巾军缺衣少食的情形虽然知道,但并不是很在意。

    在他看来,只要饿不死人,红巾军中的这些将校,就会听从他的命令,要是真到了饿死人的地步,他再压迫李仁任供粮就是。

    一大早,李仁任提议去万寿台祭天,还花言巧语说,祭天之后,就代表着红巾军在高丽这一方土地,得到了檀君的庇佑。

    关铎一听这话,立马答应了,他饱读书籍,记得在《魏书》中有檀君的记载。

    檀君,高丽史记载是天神帝释的庶子桓雄的儿子,建立檀君朝鲜,建国一千五百年后,又让位给箕子,自己则隐居为山神,活了一千九百零八岁。

    若能得到这样一位上古神仙的保佑,那他就是关氏朝鲜的始祖,想到这里,关铎喜不自禁,遂不顾李惠妃的劝阻,执意要往万寿台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