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繁体版

397另辟蹊径

    1959年10月14日,农历九月十三,星期三,也是约好帮着顾勇搬家的日子。

    一早,小王同学神采奕奕的将唐植桐推醒。

    有个民科的朋友说“睡觉前开心、兴奋地玩手机,就算是很晚也不叫熬夜”,准确的戳中了手机党的g点,从此走上了心安理得晚睡刷手机的道路。

    在唐植桐看来刷手机那叫精神食粮,吸食点精神鸦片,对于打工人来说,是一种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怎么能叫熬夜呢?被人拿着皮鞭抽着加班加点赶项目那才叫熬夜啊!

    起床后,唐植桐跟小王同学说了打算做炉子的事情。

    “你还会设计炉子?现在这个炉子就挺好,不用做了吧。”小王同学有些狐疑,不过顾及到丈夫的自尊心,并没直接质疑他做的炉子会不好用。

    “放心吧,咱家用的高压锅、坚果钳不都是我画出来的吗?等炉子做出来,肯定会给你一个惊喜,不会比有暖气差。”唐植桐凑上前去,用“上巴”和下巴蹭蹭小王同学胶原蛋白充足的脸颊。

    “讨厌,扎。”尽管心里甜丝丝的,但小王同学还是扭扭头,用手将唐植桐的头推远,督促道:“快去刮胡子。”

    “得令!”唐植桐麻溜的开始组装刮胡刀,一边组装,一边交代小王同学道:“你找你朋友问问,看看能买几节烟筒回来吗,紧着五寸的买,实在买不到再买45寸的,最好选搪瓷的,耐用。买到后我根据烟筒的尺寸调整出烟道的大小。”

    昨天唐植桐买烟的时候多打听了几家,尽管这两年已经不再销售烟筒,但小老板们对烟筒的尺寸还是很熟悉的,说四九城市面上有五种规格的烟筒,直径分别为3寸、35寸、4寸、45寸、5寸。

    一寸是3又三分之一厘米,这种计量单位让唐植桐略有不适,每次都要在心里默算一下,才能确定大小。

    唐植桐想选择大尺寸的,拔风量大,火更旺。

    唐植桐之所以不自己去买,除了没有门路外,还因为搪瓷的烟筒贵,接近四块钱一节,拐子一块五一个!

    按照西厢房的高度,得用三节烟筒一个拐子,置办下来差不多十三块钱的样子,都快赶上炉子贵了。

    “知道了。做炉子得多少钱?回头我一块给你。”小王同学管了大半年钱,心里对丈夫有多少钱已经有谱,开口说道。

    “嗯,等都定好了,我估一下,再跟你要。对了,你想不想用炉子烤个白薯、烧饼啥的?”唐植桐组装好刮胡刀,开始用香皂打沫。

    香皂、肥皂可能是进入59年以来唯一一个不仅没减还增量供应的物品。

    59年2月之前是不限量供应,从2月开始凭居民购货本限量供应,每人每月限购一块,到了6月改为每人每月限购两块。

    肥皂是“灯塔牌”,0185元一块,香皂是“上海”牌,045元一块,唐植桐都是让张桂芳按照肥皂、香皂2:1的比例按限量的顶格买,以备后用。

    几十年以后,灯塔牌没了,上海牌还在,并成为了国民品牌。

    “还能烤白薯?”小王同学一听这个来了兴致,高兴地问道。

    “能啊,我捎带手改改,等做出来,我试试能不能烤个蛋糕尝尝。”唐植桐乐呵呵的回道。

    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恋。

    小王同学千真万确是唐植桐的初恋,为了让她高兴,唐植桐觉得将设计推到重来也不是不能接受,既然做一次,就一次到位吧,谁让出资人是小王同学呢?

    “那就试试。”小王同学高兴地答应下来,每个少女的心中都有一个烘焙梦,尤其是成为母亲以后,但大多数只是乐趣,坚持不下去。

    “行。”唐植桐刮完胡子,洗了把脸,将刀片洗干净放进盒子里,又从旁边的蛤蜊油里蹭了一点,双手互搓后均匀的抹在脸上。

    时下没有什么像样的化妆品,万紫千红雪花膏得等七十年代才会出现,在此之前,蛤蜊油是大众护肤首选。

    蛤蜊油又叫瓦壳油、贝壳油、歪子油,包装全都是天然的蛤蜊外壳,别出心裁的装具非常受小孩子喜欢,常常拿着用完的蛤蜊去学校跟同学比谁的大、谁的花纹漂亮。

    蛤蜊油是用凡士林、石蜡、冰片等原料配制而成的护肤膏,几乎不添加香料,所以味道很淡,而且价格也不贵,七分钱一个。

    因为蛤蜊油不凭票、不限购,所以小王同学出面买的时候更多一些。

    带着小王同学为闺蜜准备好的松子,唐植桐来到学院后,没有再继续画图,而是一心二用,边听课,边仔细过了一遍医生手册,犹如追读自己喜欢的小说一般废寝忘食。

    直到下午快下课的时候,唐植桐才过完一遍,为了这本手册,连作业都没在课上写。

    不过一遍下来,唐植桐不禁感慨专业人士就是牛叉,一遍通读下来,他都觉得自己可以直接拿着这本手册去农村做个半吊子大夫了。

    放学后,唐植桐没敢耽误,直接把作业、课本往兜里一塞,骑车去找顾勇,今儿是他搬家的日子。

    等唐植桐到小院的时候,东西已打包利索,就差往外搬了。

    “嚯,勇哥,你这够麻利的。”唐植桐放下自行车,往屋里一看,赞道。

    “夸我呢,还是骂我呢?伱嫂子早就收拾好了,一直在这放着,我没往回搬。”顾勇懒懒散散的给唐植桐递颗烟,说道。

    “得,当我没说。”这也就顾勇了,放其他人绝对会每天一点,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往回运。

    “嘿,要不是你说用房子,我高低得存到房子到期,再找人搬回去。”顾勇一点自己动手的意思都没有,家庭条件在那摆着,确实很多事不用亲力亲为。

    “勇哥,说到到期,你这房子还有多少天?我按天折算,给你房租。”顾勇租的这个小院有两间房,连小院给算上,唐植桐觉得一个月能有八块钱就到头了。

    这年头人均住宿面积确实小,但房租也确实便宜。

    一间房根据朝向、用料、配套的不同,租金也有所区别,但高的不会高于四毛一平方,低的在每平方一毛五左右。

    说起来可能很多人不相信,时下一间民房的面积只有8个平米左右。

    那些说喜欢住四合院的,指的是改造后宜居的四合院,绝对不是现在的大杂院。

    也正是由于房租情况不太好,房租难以收上来,再加上去年坊间有一种说法:“收租就是剥削”,所以去年私有房房主才会那么积极的响应经租。

    “寒碜我呢?给什么房租?”顾勇斜睨唐植桐一眼,大有一言不合就指着鼻子开卷的趋势。

    “得嘞,那就不给。我大概用个十来天,回头把钥匙还给你。”瞧着顾勇的这副做派,唐植桐也没有坚持。

    “这才对嘛。”在听到唐植桐不给房租后,顾勇反而高兴起来。

    抽完烟,哥俩就忙活起来,唐植桐争着往外扛大件,并放在自己的自行车上绑起来。

    俩人都是骑的邮电系统的锰钢自行车,载重能力没的说,大大小小的东西全部收拾出来,满满的两自行车。

    “没想到东西这么多,早知道就找个板儿爷了。”顾勇擦把汗,吐槽道。

    “有那个钱给嫂子买点苹果、梨的多好。我可是听说了,有喜后的女人嘴特别的刁钻,总是找些不常见的东西吃。”唐植桐拽拽绳索,检查一下稳固程度,省的半路上掉下来耽误事。

    “嘿,还真让你说着了。你嫂子这阵子已经见天跟我要东西吃了,前天山楂、昨儿苹果、今儿辣椒,每天都不重样。”谈起这个问题,顾勇脸上既有即将为人父的喜悦,也有些许犯愁,总的来说还是喜色居多。

    “嚯,我还是头一回听说,去医院看了吗?”唐植桐挺惊讶,听说过有嗜酸的、嗜辣的,没听说过风格多变的。

    “去找海洋哥家嫂子来,说没事,让在家多留意。”顾勇说着掏出钥匙递给唐植桐,“待会你锁门吧,我怕我这身板立不住自行车。”

    “成。后面嫂子有想吃的稀奇东西,市面上找不到的可以跟我说一声,我看看托同事从外地带一些。”唐植桐接过钥匙,说道。

    “谢谢了,有需要我告诉你,不跟你客气。天不早了,咱走吧?”顾勇点头应下,握着车把问道。

    “行,路上慢点,我跟在你后面。”唐植桐帮着顾勇将满载的自行车推出大门后,才重新进门推上自己的自行车。

    骑负重的二八大杠,除了力量因素,身高,尤其是腿长带来了更多的优势,顾勇刚骑上的时候摇摇晃晃,而唐植桐已经锁好门稳稳地跟在了后面。

    顾勇租的地方距离西便门外大街的宿舍并不算远,大概也就五里路的样子。

    两人由于满载,慢慢悠悠骑了二十来分钟才到。

    这次由顾勇打头,门外没有检查唐植桐的证件,直接挥手放行。

    进了小区大门,唐植桐使劲蹬两下,赶在顾勇前面将自行车停在了楼下,并立马转身协助顾勇将自行车立好。

    “不行了,歇歇。”顾勇毫无形象的一屁股坐在花坛的边上,里面架子上的黄瓜、丝瓜等作物已经黄叶,光杆的茎脉孤零零的挂在架子上随风摇晃,看上去有些凄惨。

    “来,抽颗烟。”唐植桐没觉得有多累,不过还是往前凑凑,给顾勇递了颗烟,大概可能是他最近太“勤劳”导致身体有些虚吧。

    “哎,桉子,你前天说的那个是哪个?”点上烟,顾勇看四下无人,遮遮掩掩,没好意思枳实唐植桐。

    “什么这个那个?”唐植桐被问的一懵,没明白什么意思。

    “就你说的那个法子,治这个的。”顾勇指着自己脸上的痘,直白的问道。

    “不是,勇哥,你这身板刚好了没几天,干点活还气喘吁吁的,还想着这事呢?”唐植桐乐了,语气有些揶揄,也是想着他能知难而退,这种事情过犹不及,总是要适可而止的。

    “哎!你这人,要说的也是你,问你了又不说了,吊我胃口呢?”顾勇涨红了脸,脸上的痘痘更加突出、显眼了。

    “哈哈哈,得嘞,我就是听了一嘴闲话,可不敢保证好用。”唐植桐败下阵来,怕顾勇急眼,打算说出来。

    “嗯,你说,我听着。”顾勇将脑袋稍微往唐植桐这边凑凑,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我听说可以用甘油…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唐植桐用手遮住嘴,附上前小声说完又强调道:“不一定好用,我劝你别试,否则嫂子抽你可别赖我头上。忍忍吧,养精蓄锐一年半直接要个二胎。”

    “嗯,嗯,养精蓄锐,养精蓄锐。”顾勇可能觉得自己已经摸到新天地的大门槛了吧,回答很敷衍,明显没有往心里去。

    看他这副模样,唐植桐直摇头,五月份的时候也是在这个架子

    抽完这颗烟,唐植桐起身拍拍灰,在顾勇的帮助下先将两辆自行车上的东西卸下来。

    接下来,两人扛着东西慢慢朝楼上搬,唐植桐负责大件,顾勇负责小件。

    顾勇家里除了下班回来的刘悦,还有一个保姆在家,刘悦称之为“孙妈”。

    对保姆以“妈”来称呼,不知道是不是从沪县传过来的,表面上来看是对保姆的一种尊称,唐家老太太曾经也被这样称呼过。

    唐植桐从老太太嘴里得知,这就是一个称呼,跟尊敬搭不上边,据老太太讲,以前保姆被称为“老妈子”,这个称呼也许跟此有关。

    两人一连搬了五趟才将东西都运上楼。

    “谢谢你了桉子,快喝口水歇歇。”刘悦将孙妈倒好的水端给唐植桐。

    “嫂子太客气了,谢谢。哦,对了,静文让我给你捎了点零嘴过来。”唐植桐接过水杯,放在桌上,然后将第一趟上来就放在椅子上的包拿过来,从里面掏出来一大包松子递给刘悦。

    “谢谢你们。”刘悦客气一句,当着唐植桐的面将报纸打开,扒了两颗松子,刘悦自己一颗,还塞给顾勇一颗,乐的顾勇眉开眼笑的。

    兴许是有了身孕,在唐植桐看来,刘悦心思少了很多。

    看到小两口甜蜜,唐植桐也真心为顾勇高兴,一年多的追求没有白费。

    “哎呀,没眼看,长针眼了。你们先忙,我走了。”唐植桐喝了口水,笑着打趣一下小两口,准备起身回家。

    “我跟孙妈说了,今晚加菜,留你吃饭。白使唤你,我怕静文找我算账。”刘悦自动忽略了唐植桐的调侃,开口留人。

    “那不能,我回去晚了她也不放心。”唐植桐背上挎包,不顾顾勇两口子的挽留,下楼回家。

    唐植桐是有些心虚的,毕竟刚给顾勇出了个甘油的主意。

    甘油是个好东西,在没有润滑剂的时下,甘油就是最好的润滑剂,手啊、脚啊、腿啊、啥啊,都能凑合着用。

    不过看顾勇夫妻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因为甘油大打出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