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海洋时代
繁体版

212衡器1

    “我也是从以前咱们那个周老板的媳妇儿那里听到的。

    前天我跟我婆婆上街买菜,碰见了周老板的媳妇,他说周老板正在联络以前的买主,想把那些织机租回来,但是那要买主不同意,他们想自己招织工织绸。

    由于那新买主没有地方,所以他想把织机放到织工的家里。然后再通过和织工协商看以何种的方式结算报酬。

    她看见我知道以前的织工都能够用嫁妆买一台织机,而我们这批人由于走的比较急,钱又比较少,可基本都买不起,所以才特意给了我这个消息。”

    你六丫拽着李慧儿一路来到了城西平价米店的后院中。

    这里已经聚集了黑压压的人,都是苏州城处于失业状态的女织工,人数竟然达到了几十人之多,后面陆续还有人赶过来。

    慧丫看到这店主找了这么多同行过来,却是不由得更加的疑惑。

    “大家安静一下。”正在这时,一个掌柜模样的人走上台前,脸上一副威严的模样。众人看到管事的出现,纷纷闭上了嘴巴,充满好奇的望着这个掌柜。

    走上来这个掌柜模样的人就是张承恩,他轻咳一声,看着面前这几十号织工。他们年岁有大有小,有男有女,不过还是女人占多数。

    张掌柜看着人群安静了下来,便开口说道:“本店呢,有40多张织机。我们开始的意思是想招人但是我们是刚来本地的屋主都不愿意把地方租给我们。所以我们只好把织机安排到诸位的家里。

    因为这些织机也是很贵的东西,想要租赁租机织机的必须有保长做保并且由本地户贴的人才能够进行租赁。

    结算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我们出织机和生丝,织工在家中织绸我们规定一个数量验收合格后,可以每月每个织工可得一石大米,剩下的用银子支付。而且超过我们协商的数量,店里就会和那些外面送来的丝绸的同样的价格收购。

    第二种织工从我们这里租进租赁织机和生丝,自己在家里织绸,经我们检验合格后,结算的东西可以是大米,也可以是银钱,你任选。

    第三种你可以花钱买下我们这些织机和生丝织出的丝绸卖给我们,我们以银钱或大米收购。”

    张掌柜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看着台下的众人和从远处匆匆的脚步走过来的人说到:“当然从我们的本店的利益出发,第一种是我们最希望的合作方式。第二种我们也可以接受,如果前两种的人无法消化这40多台织机,我们才采取第三种的合作方式。”

    下面的赶过来的人听到这番合作纷纷议论自己采取哪种形式。底下的人显然都想采取第三种,因为那样即使这家米店不收购丝绸了,也可以把丝绸卖到别家去,对自己最为合适。

    但是听掌柜的那番话,一般人都倾向于第二种,至于第一种,只有那些生手才采取因为他们织出来的绸缎质量不稳定有一石米的保底也算不白干。

    但底下这些人都是织布作坊嫁出来的织女,都工作了至少六七年,没有一个生手,所以采取第一种情况是十分吃亏的。

    这是张掌柜用手指着旁边的红纸告示介绍说:“我们之所以用收购丝绸,是因为我们在广东那边有门路。而本店又没有那么多银子购买大店铺中的绸缎,所以就想出用米换绸这个办法。”

    “具体如何用米换丝绸,咱们事先规定一个米价,这个米价肯定要比外面卖的要便宜一些,但是我们只用丝绸换而不用银子卖。”

    张掌柜看底下的人反应不是十分强烈,便点破了其中的关键。

    “其实我建议你们用丝绸换米,而不是要银子。虽然银子花着和储存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大米是每人每家都要用的东西。

    你们可以把从我们这里买来的低价大米以市价卖出去,其实比你们领银子还要划算。只不过我们作为米店不能干这种事情,否则会被行会处罚的,但你们作为普通百姓偶尔向外卖些自己吃不了的米是没人管你的。”

    底下的众人听到了张掌柜的话,突然愣了一下,然后喧嚣声音四起。

    张掌柜等议论的声音落下去后继续说道:“你们织好丝绸要卖回给我们,而我们的收购价是十两,在扣除织机租金使用费、维修的费用三两。还要扣除6两的生丝料钱,我们到时候会每匹丝绸支付你们1两银子的大米或银两。”

    底下这些来应聘的织工们都在低头打着自己的算盘。普通的女织工7天能织一匹,一个月能织造四匹丝绸,那就是四两。

    这已经远超他们在作坊工作一月能赚到的银钱。而且还可以用低价置换大米无形中又省了一笔钱。

    “是不是真的?”

    “是啊,怎么会有这种大好事儿呢?”

    当听到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的时候,人们不是表示相信。先是表现出了严重的怀疑,担心掌柜的这是欺骗他们。

    张掌柜将下面人的反应看在眼里,开诚布公的说:“我亦不欺瞒诸位,苏州几大丝绸作坊都不肯卖丝绸给我们。而我们有向广州卖丝绸的商路,而买不到丝绸,我们这条商路便毫无作用,所以我们才想出了这个向散户收购丝绸的办法。

    毕竟我也不瞒大家,我们只要收到丝绸便有银钱入账。而你们却能得到生活所需,这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但是我在这里强调一次,如果质量不行,你们不但不会得到报酬,还要赔我们生丝的钱,这是订立契约之前必须说好的。”

    而底下的这群织工们听到这番毫不掩饰,要以赚钱的目的掏心掏肺的话则是纷纷恍然。

    在底下靠边儿拽着倪六丫的李慧儿心里微微一动,她看见摆在院子中的一台织机正是她以前在原先的作坊用的那台的织机。

    当时她嫁人之后,听说周老板将那个作坊的织机都卖了广州过来的商人,没想到是这家米铺买了过来。

    如果自己能够使用自己原来这一台织机一定比新上手的机子织布的速度确确实实是要快上两三倍。而且这台织布机才买来不到四个月,还是新的。

    而且旁边的倪六丫也在那堆织机中找到自己的那一台。她的这台机和李慧儿使用的那台织机是同一批买进来的四台织机之一。

    “慧儿呀,走,咱们去领机子。如果常用的机子被别人领走了,那就是我们的损失了。”倪六丫不由分说的拉着李慧儿朝着那边的签约处挤了过去。

    因为两个人打着找工作的旗号出来的。而找工作必须有保人和本地保长开的保书和户照,否则是没人会用她们的。

    所以她们身上就装着签约所需要的一切文书和证明,符合签约的条件。

    两人来到签契约的地方,那儿站着两名身穿官服的官老爷。

    听到其中一位官老爷朗声说:“我乃吴县县丞李全,旁边这位是长州县丞刘大人,这次算是来做个见证,这份契约只是要求你们将丝绸每匹十两的价格卖回来。

    至于织机使用不当易损坏或者不懂操作织不出丝绸,均无需赔偿因为你们在。当中在之前已经付过钱了,所有损坏的东西由米铺无偿进行维修和置换。

    此事由吴县和长州县衙门作保,一旦发生此类纠纷或毁约,均可到县衙寻我们二人,我们给咱们扬州的乡亲们做主。

    当然,若是汝等将织机和生丝进行变卖或者将织好的丝绸卖给其他人家,这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那吴县和长州县是苏州的附郭县,可谓是他们的父母官,拥有很强的威望和震慑力。

    听到两位县丞如此说,李慧儿的最后一丝顾忌已是打消了,便痛痛快快的在纸上按上了手印,并认认真真地讲述了自家的地址。

    倪六丫和李慧儿但是在回家的路上,不停的议论着他们签约的内容,两人由于有保人,有户照,所以很容易就签约了。

    她们各自从织机中选出自己原来就使用的那一台。然后拿着半张凭证便回家去等待米店派马车拉着织机给他们送到家里去的。

    她们看到一辆辆的马车载着织机不断地穿梭在街道上,脚步不由得加快了一些。

    她们的家在城南靠近城墙的地方的一处民宅。这个地方由于城墙阻隔交通不是特别方便。

    而且靠近城墙光照也不是特别好,所以富贵人家和城内的商铺都不愿意把住房或者库房设在这一代,这一代就成了城中平民和贫苦人家生存的所在。

    李慧儿他们家的房子是自家有的房产,而倪六丫座驾的那一家房产却是租的。

    所以倪六丫比李慧儿更迫切的需要银钱,他们也想买一个自己的住宅,毕竟自己的房子怎么住都好,而租赁来的随时都有被人被赶出家门的危险。

    周家地方虽然很小,但却能够让他们一家遮风挡雨,李慧儿已经很是满意。两人在一处路口分手,李慧儿顺着道路来到了周家的门口,便看到两个孩子正在门口玩。

    大牙和狗子正在玩着沙子。大牙已经8岁,狗子只有5岁,他们是李慧儿大伯家的孩子。

    兄弟俩见到婶子便欢天喜地的扑了过来,听到孩子的欢呼声,李慧儿的心里很甜,但又突然升起了莫名的酸楚自己离开家的时候弟弟也像他们两个这么大。

    周家还本来就是一个良善的人家,没有发生别的家溺毙女婴的情况至于兄弟姐妹相差岁数大的问题,单纯就是这时候的婴儿夭折率太高了。

    李慧儿对这个婆家是非常满意的,对这两个侄子也视若己出。

    李慧儿带着两个孩子走进家门,只见婆婆和大嫂正在拿着针线缝补一些衣物,这是李慧婆婆揽回来的伙计给一些人缝补衣物,挣一些小钱,只不过这种活计并不常见,而且也不十分稳定。

    另外还有些洗衣服的活计,但是这种活儿更少,因为周围这些人家都比较贫苦,一般都是自己家衣服自己洗。

    而那些肯花钱洗衣服的一般都是单身汉这种人是非多,所以很少有人接他们的生意。

    婆婆看见李慧儿进门儿连忙对她说:“玩儿的怎么样?没有事情的时候经常和过去的小姐妹多联系一下,等你到我这个岁数知道就知道要找一个能说心里话的姐妹是多么难呢。”

    李慧儿对院内的两人说:“我找到活儿了,一会儿有人给咱们家送来织机以后我就可以在家里织绸换钱了,婆母和大嫂以后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两人听后十分高兴,便站起身来跟李慧儿一起在院中转悠,寻找织机的安放场所。

    李慧儿早已经把安放织机选好了,她选的位置就是家里的倒座房。

    这里虽然日照的时间比较短,比较潮湿,但很符合纺织的要求,织绸时空气就不能太干燥。

    在作坊中还要往地上泼水,以增加生丝的韧性,防止在织绸时断裂,而且阳光过多的照射也会使丝绸变黄。

    至于冬天比较阴冷的问题,李慧儿表示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时候。

    等到冬天的时候让丈夫在屋中用青砖砌起一道火龙在屋外点火,屋中也会变得温暖,在上面放几个铜盆里面在放水也可以增加屋内的湿度。

    织绸的地方是不能有明火的,所以在织绸工坊中很少晚上开工。

    即使晚上开工,也要用琉璃瓶罩住灯火,防止生丝被点燃,如果用火不注意生丝被点燃损失掉正在织的丝绸和生丝是小,严重的甚至能把整个作坊都烧毁掉。

    几个女人正在忙活,把屋中的杂物都清出去,这是有人拍响大门,并从门外传来一个爽朗的男人的声音:“请问这是周辉的家吗?”

    这时李慧儿应了一声,对方确认了身份后,便跟人将织机和生丝都搬了进来,在周慧儿指定的房间内把织机重新安装起来。

    他们并且辅助周慧儿将缠在线轴上的生丝一一安装到位,并且帮助周慧尔将生丝穿在织机上。然后周慧儿拿起梭子在织机上织了大概有半寸长的丝绸。

    这时旁边一个男声传来,“这位小娘子,你看这织机是否有何不妥之处?”

    李慧儿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光顾织绸了,忘了旁边还有人在等待着她。

    李慧儿连忙站起来施了一个万福说道:“小女子是有些着急了,忘了先生还等待旁边,失礼了。”

    那个男人说:“没有关系,你这台机是最后一台。多等一会儿无妨。如果小娘子觉得这台织机无恙,就请把店里交给你的那张凭证还给我了。”

    听闻此言李慧儿顿时脸上一红,看见了自己的织机的到来光顾的高兴了。李慧儿她早已把对方给自己送来织机的时候,自己要把那半张凭证交给对方这件事情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李慧儿连忙回到屋里从包袱中找到那半张凭证交给了来人。

    来人临走前像变戏法般的将一竹篓东西放在地面上说:“感谢你对我们的信任,这是我们初次临门,店里给你们准备了一些伴手礼。请你不要客气。”

    然后把身边一个小伙计送进来的一个竹篓放在地上,朝院内几人拱了拱手,便带着伙计离开了。

    李慧儿顿时慌了神连忙跟着几人的后背把他们送出门外,几人上了马车,冲他挥了挥手,便赶着马车远去了。

    李慧仁冲他们招了招手,然后看着四周望向自己诧异的街坊们脸色一红,转身进门把院门关上。

    她回到院内,看见院内几个人正望着竹篓里的东西发呆。

    李慧儿走过去一看,竹篓里大概有三斗左右的稻米用一个竹篮子装着,另外猪篓里还有一刀肉和一坛米酒。

    李慧儿顿时有些和院中的几个人一样呆立在那里,她能想象到店里可能会送给来几斗米,但却没想到对方会如此施恩,竟然给他赠送了酒和肉。

    石头兄弟看到竹篓里的肉,惊喜的说:“我们终于有肉吃了。”

    说完他们把眼光看向自己的祖母,老太太冲他们点了点头。

    张掌柜坐在店铺中悠闲的喝着茶水。自己的那些织机都分出去了,以后每个月自己都会有固定的收入进账了而且张掌柜经过这一番作为在苏州城中算是彻底的打开了局面。

    由于商人罢市行动,有很多单门独户的织工的产品都卖不出去。因为苏州的特性,工坊虽然很多,但是单门独户的织工也是有很多的,甚至数量会多于工坊。

    张掌柜这里敞开收购,而且给的还是一个不低的价格,顿时家里有织好丝绸的织工都拿到米铺来售卖。

    而他们大多数人选择的都是用米粮结算。其实这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家里有织机的一定家庭富裕,暂时还不缺购买其他物品的银钱。

    而米粮这个东西是一顿不吃都不行的。尤其是现在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所以每年这时的米粮都是价格最高的时候。

    而米店这种用米换丝绸的方法实际上是变相的降低了米价,有便宜还不占,那就是傻子。

    甚至张掌柜还发现有些拿丝绸来换米的甚至有丝绸店的伙计,由此可见商人罢市对苏州的影响之大。

    张掌柜想到这里把手中的茶碗抬到嘴边又喝了一口,心里对自家的四公子敬佩不已。

    因为张掌柜这这个米店其中其实是没有米的,之所以用米来换这些丝绸实际上动用的是苏州城中常平仓中的粮食。

    但这粮食也不是白借的,所得的利润要和官府对半分但是从比例来说,林家还是拿大头的。

    而两县平分的另一半儿利润不但可以补充填补常平仓中的亏空。还可以给两位县太爷手中多一些银钱来干别的事情。

    至于把米粮还上的问题,那更是不成问题,因为2万石的大米已经到杭州了,现在正在卸船很快通过运河就会运到苏州来。

    这都要感谢林夕的那个计划,林家在西贡的屯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今年收获了30万石的粮食,尤其是在现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些粮食就能获得巨大的利润。

    而且西贡那个地方稻米是两年七熟,虽然大米的口感不太好吃,但是架不住量大呀。那里的米价便宜不要说是在这里大米贵的苏杭就是到广州都有五倍的利润。

    林夕张掌柜不由的想到林夕被刀白一灌醉的那天晚上。

    林夕说直至今天仍在使用衡器上代表的那些一斤16两的分布的理由,一般的人来说听到的是感受上的16颗星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外加福寿禄三星合景16颗。

    以此告诫做生意的人要诚实守信,人在做天在看,否则短一两则无福,少二两则少,缺三两则折寿,这种说法听起来就解气,而且是民众津津乐道的说法,可惜依然是后人赋予的含义,而并非本意。

    重量上采用十六进制的,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更为方便16是2的整数倍啊,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尽可能多的均分一斤,无论你是要1/2斤,1/4还是1/8都可以。

    如果像度和量一样是十进制啊,那你就只能进行一次精确的均分啊,也就是半斤,再往下就变成了2.5了。

    而方便均分也就意味着能够更简单精确的制作出标准痕迹,如果一斤等于十两啊,那你在十等分的时候必然更容易出现偏差,那你去买东西回家用自己的称一称不足称啊,那肯定不高兴啊,由此产生的纠纷也多了。

    所以在许慎《说文解字》中两的意思就是平分。而衡器在老百姓生活中称量重量是要比体积长度更为重要的。

    因为买布时所用的长度和买粮食所用的体积都可以十分方便的均分。

    长度只要把拿根绳子对折一下,就相当精准的均分。至于体积,基本用眼睛就可以看出两堆物体的大小不同,即使稍微有差池也无关紧要。

    用16颗星来解释16两啊,那我也可以先给你编出另一种解释啊,五行加上八卦,加上天地人三才也能凑齐16,听起来也合理且显得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