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那些事
繁体版

还俗僧人贾岛的苦吟诗

    822年(长庆二年),落魄多年的二流诗人贾岛在长安考取进士,最后却与平曾等同时被贬,时称举场十恶。

    原来当时的宰相裴度生活奢侈,为了修建自己的府邸,驱逐数家贫民,引得民众愤怒不已却无人敢言。

    贾岛却在这时发声,写诗《题兴化园亭》讽刺说:“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t此诗的意思便是在暗指当权者权位不能长久,终有一日,那繁华的府邸会变作荆棘丛生之地,一派荒凉。

    \t因为这首诗贾岛触怒了当权者,他们借口贾岛先前应试时写的另一首《病蝉》诗是在讽刺公卿,将他与另外九个举子列为“举场十恶”,逐出关外。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

    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

    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病蝉》

    有一说一,这首《病蝉》确实是贾岛因为一直怀才不遇发牢骚作的讽刺诗句。说他屡屡落第命运悲惨便如那病蝉,只是蝉翼虽然遭折仍然能拍打,叫声痛苦却清吟依旧,就像他出淤泥而不染。而这样饮朝露,腹内聚集高洁秀美的蝉却被认为是玷污美丽风景的灰尘,那些表面风光亮丽的黄雀和鸢鸟都想除了它。这其实就是反讽那些权贵打压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之人。只是就因为写了一首诗就被远逐也确实过分了些。

    困守长安20多年的贾岛,最终“被迫”离开了京城。直到开成二年(837年),58岁的贾岛才责授遂州长江县主簿,人称贾长江。

    要划重点的是这个责授并不是什么好事,是唐代权贵打击正统文人的一种常用手段,晚唐诗人温庭筠也因受此“礼遇”而落魄终生。

    对于责授的条件,并非一定要官职低于前职才算贬谪,实权、地域、声望、家世、清浊等因素均可以作为变迁的对象。而对贾岛的责授,表面上显示为对其破格重用,而实质上是在名誉方面对其人格进行贬损,地域上使其远离京师安置于凄凉之地,社会层面上使其远离群体而致孤立无援,进而达到排挤打击的真实目的。

    而贾岛为什么被责授,史书上只用“坐飞谤”三个字一笔带过,其中内幕不得而知。

    据五代史载,有一天,唐宣宗微服私访,到了寺院,听得钟楼上有吟诵声,于是上楼,兴致勃勃地把书桌上的诗卷取来观阅。贾岛并不认识宣宗,见来人不经自己同意便擅自取卷,心生不悦,便一把夺过诗卷,轻蔑地说:“公子衣着光鲜,难道会这个吗?”宣宗尴尬地下楼而去。后来贾岛才得知刚才的公子乃当今圣上,于是赶去宫廷请罪。不久,便被谪去做了长江主簿。

    《新唐书·贾岛传》中有详细记载贾岛是文宗时期坐飞谤的,但我们都知道唐宣宗是846年才登基的,而贾岛则在843年就挂了,这里明显有个大bug。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由于这史料是后人写的,所以五代人把当时还是光王的李忱习惯性的说成了宣宗,而身为光王的李忱想弄贾岛自然用不着什么正规理由,由此倒也还说得过去。

    关于贾岛大家应该都听过他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又或者是那首气势磅礴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不过他最出名的故事还是那次与韩愈的偶遇,具体的缘由还要从“推敲”说起。

    话说唐宪宗元和年间,一天,贾岛骑上那匹形影不离的瘦驴,去长安郊外探望隐居的老朋友李凝。由于朋友的家比较偏僻,贾岛到了晚上才找到李凝的住处,只可惜无人在家。他见朋友隐居的地方,无邻无居,杂草丛生,池边枯树,鸟雀已栖,月下荒园,万籁俱寂。

    此情此景激发了贾岛的灵感,他触景生情,在李凝的门上提了一首五律《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以此告诉朋友他来过。

    \t回到家中后贾岛秉着一贯严谨的态度,久久不能入眠,总觉得第四句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妥,似乎用“敲”字更传神,最后贾岛琢磨一夜仍旧没有得出结论。

    \t第二天,贾岛骑驴上街,依然在驴背上一边吟诗,一边用手不断地做着推、敲的姿势,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这时,京兆尹韩愈正在出巡,他的车队仪仗浩浩荡荡地从这条大街走过。行人见此,连忙让道。

    贾岛正沉浸在“推”、“敲”二字的苦思中,忘乎所以,旁若无人,竟闯入了韩愈的仪仗队中。几个骑卒一拥而上,把贾岛架到韩愈面前。韩愈抬头一望,只见眼前站着一个穿着寒酸、长相奇特的和尚,心中不觉奇怪,就责问贾岛为何冲撞仪仗?

    \t贾岛明白自己闯了大祸,惶恐之中,只好如实禀报。贾岛叙述了自己深夜访友归来,吟得诗句的经过,表白了自己为“推、敲”二字难定的苦闷,恳请韩愈恕罪。

    \t韩愈没想眼前这位和尚如此酷爱诗歌,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对贾岛的苦吟精神大加赞赏,还与他并辔徐行。最后,韩愈建议说:“还是用‘敲’字好些。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用‘敲’字,使深夜时分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更好?”

    贾岛觉得韩愈说得很有道理,连连点头。从此,他和韩愈便交上了朋友。

    以上便是“推敲”的故事,只可惜这个故事八成是编的,最早见于五代十国何光远的《鉴戒录》。

    要指出的是首先元和期间韩愈并没有当京兆尹,韩愈是在长庆二年(822年)升任京兆尹的,那时候已经是他的晚年生活了。

    根据历史记载韩愈在河南当地方官的时候便认识了贾岛,也就是元和五年(810年),而且是贾岛亲自带诗去拜见韩愈的,后来两人往来频繁。

    关于这个故事其实有另外一个版本,有一个叫王定保的唐末人,编过一本《唐摭言》,这本书是专门记载唐代文人雅士的佚事的,在这本书里便有这个故事的原型。

    故事仍然是从贾岛骑驴作诗开始,不过这里的诗不是“僧敲月下门”,而是“落叶满长安”,贾岛作了这句诗后,怎么也想不出来该用哪句诗来配它。(叶落满长安出自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那时他还未中进士,在长安城结识了一个隐居不仕的朋友吴处士,后来吴处士离开长安乘船到福建一带,贾岛很是思念他,便写了两首诗,这便是其中一首。)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忆江上吴处士》

    不巧的是,当时贾岛的驴偏偏撞到了京兆尹的车队。

    \t这次的京兆尹是当时有名的大权臣刘栖楚,这刘栖楚可不像韩愈那么好说话,当即叫人把贾岛绑了起来,送到大牢里关了一晚上。

    \t更让嘘唏的是,其实贾岛跟这位刘大人也是很早就认识的,甚至可以说是布衣之交。当年刘栖楚外出为官时,贾岛还声情并茂地作了一首诗《寄刘栖楚》,说等你哪天回来了,咱哥俩儿再一起把酒言欢,谈诗论道。

    \t可惜的是,人家不会再跟你谈诗论道了,甚至连正眼都不会瞧你。

    \t这两个故事版本一个温馨,一个残酷,所以后来流传较多的便是第一个版本。

    不过贾岛爱琢磨诗句却一点都不假,例如他在《送无可上人》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二句三年得肯定是夸张了点,但他吟诗常常煞费苦心却真有其事。

    贾岛是中唐诗风向晚唐转变的重要人物,以其工整精巧的五律、雕琢僻涩的诗风和苦吟至极的诗法影响了在他身后不计其数的大众诗人。

    最早推崇贾岛的人是唐末诗人李洞,他给贾岛铸铜像,加以膜拜。

    另一个把贾岛当成佛供起来的是南唐人孙晟,这个人的经历与贾岛有些像,但比贾岛命好,早年做过道士,入仕后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最后做到宰相。他常画贾岛像,置于屋壁,晨夕事之。把贾岛的画像挂在墙上,早晚烧香膜拜。

    而韦庄曾上疏请追赐贾岛等进士及第,并授以拾遗补阙的爵位。

    自晚唐以后,凡从事五言律诗创作的诗人,都要主动和贾岛对标,并以此来检验自己的艺术价值。

    《全唐书》中晚唐诗人怀念和追崇贾岛的诗多达38首。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大家闻一多先生就此得出结论:贾岛开创了一个时代,晚唐五代可以被称作“贾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