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那些事
繁体版

李逢吉得势,处处打压诗人李绅

    822年(长庆二年)十一月的某一天,穆宗和一群宦官在宫中打马球,突然一个宦官不慎从马背跌下,穆宗受了惊吓,随后便中风瘫痪了。

    穆宗卧病在床,一连数日不能上朝,满朝文武都不知道具体情况,不免忧心忡忡。此外,更让朝野上下惶惶不安的是,帝国还没有储君。

    \t无论穆宗的病情能否好转,都必须早立太子。这是大臣们的一致想法。于是宰相们屡屡上疏,请求入宫朝见,但都没有得到答复。

    这个时候,人们终于想起了年初被罢相的裴度,他如今仍以右仆射的身份留在朝中。恐怕也只有像他这种功高勋著的元老重臣,才有资格见上皇帝一面了。

    \t经朝臣们请求,裴度连上三疏,要求册立太子,并请皇帝接见大臣。十二月初五,穆宗终于被宦官用“大绳床”抬了出来,在紫宸殿接见了大臣。

    \t虽然天子的脸色异常憔悴,行动能力也尚未恢复,但是看见他的神志仍然清醒,众人总算稍感安心。

    \t裴度为了社稷安稳说:“请速下诏,副天下望。”

    而李逢吉则是直接说:“景王已长,请立为太子。”

    穆宗始终一言不发,毕竟他才二十八岁,这些人却急着要他立太子,这不是明摆着认为他要挂了,所以穆总心里肯定是很不情愿的。

    但接下来的几天,朝廷官员上奏立太子的折子把大殿堆得满满的,穆宗终究是别无选择。

    十二月初,一道诏书颁布,年仅十四岁的景王李湛被立为太子。

    穆宗一病,其实朝中大权都握在李逢吉和宦官王守澄身上,他们疯狂排除异己联手把控了朝政。

    穆总在长庆三年这一年病情终于有所好转,只是他却又如宪宗一般迷上了长生道,开始频频服用丹药。表面看起来是丹药让他重焕荣光,实际上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长庆四年(824年)正月初一,穆宗在含元殿举行朝会,准备恢复早朝例会。

    那一天的穆宗看起来脸色不错,似乎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只是他没想到这会是他最后一次坐在金銮殿上。

    正月二十,穆宗旧病复发;短短两天后,病情迅速恶化,只好紧急下令太子监国。当天傍晚,刚届而立之年的穆宗李恒就驾崩了。

    \t二十三日,李逢吉自命为“摄冢宰”,即摄政大臣。

    \t二十六日,年仅十六岁的太子李湛在太极殿即位,是为唐敬宗。

    新皇登基,李逢吉得势,他的政敌自然就要倒霉了,其中诗人李绅便是首当其冲之人。

    其实李逢吉和李绅早在穆宗时期就结下梁子了。那时候的李绅任翰林学士,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很多宰相都是从这个位子提拔上来的,所以中晚唐的翰林学士常有“内相”之称,最典型的就是德宗时代的贤相陆贽。

    \t当初穆宗在位时,李绅就深受天子信任,每逢穆宗跟他讨论朝政,他都会不失时机地贬抑李逢吉。此外,凡是李逢吉有奏表递进宫中,只要让李绅看到了,通常都会利用自己的“内相”职权,不动声色地将其否决掉。

    \t对于这样一个处处跟自己叫板的人,李逢吉自然是恨得牙痒。所以早在长庆三年九月,他就曾精心做了一个局,要把李绅扳倒。

    当时御史中丞一职出缺,穆宗让李逢吉推荐人选。李逢吉二话不说就推荐了李绅。他的理由是,李绅秉性正直,为官清廉,正是肃清政风、维护朝廷纲纪的不二人选。

    \t穆宗一听,是提拔自己中意的李绅,当即批准。

    \t当时的穆宗当然不会想到,李逢吉这是在给李绅下套。他把李绅支到御史台自然没安好心。

    \t当时,御史台的一把手是韩愈。而韩愈跟李绅是同一种人,性情刚直,眼里从不揉沙子。很多人都知道,宪宗末年,韩愈曾因那篇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差点被宪宗砍掉脑袋,多亏裴度和崔群力谏,才救了他一命。

    长庆三年六月,韩愈从吏部侍郎调任京兆尹。在他之前,禁军一贯在京师作威作福,过去的京兆尹都不敢惹,可韩愈一来,禁军一下就变乖了,纷纷在私下里相互告诫:“这姓韩的连佛骨都敢烧,咱千万别犯在他手上!”

    韩愈当时除了京兆尹,还兼任御史大夫。按规定,有此兼职的京兆尹不仅要在本衙门办公,还要在某些规定时间到御史台去坐班,称为“台参”。

    \t李逢吉就打算在这里做手脚,让李绅和韩愈去死磕。

    李绅刚到御史台上任,李逢吉马上通知韩愈不必台参。李绅不知此事,一连几天发现顶头上司都不来上班,便给韩愈发了道公函。韩愈有宰相特许,当然有理由不去。于是两人你来我往争辩不止,最后闹得沸沸扬扬,满朝皆知。

    \t李逢吉趁机上奏穆宗,说李绅和韩愈身为大臣,竟然为了如此芝麻小事就撕破脸面,实在不堪为群臣表率,理应贬谪。

    \t穆宗也觉得李、韩二人太不识大体,遂贬韩愈为兵部侍郎,贬李绅为江西观察使。

    \t到了这一步,李绅和韩愈才恍然大悟这是被奸人算计了。随后两人便以辞谢君上为名入宫觐见。穆宗也依稀感觉事有蹊跷,就让他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仔细讲了一遍。

    最后穆宗收回成命,改任韩愈为吏部侍郎,李绅为户部侍郎。虽然李逢吉此次计谋没有得逞,但睚眦必报的他怎会如此善罢甘休。

    敬宗登基后,李逢吉怕新君因为先皇宠信李绅的原因再次重用李绅,便决定先下手为强。

    首先,李逢吉收买了李绅的一个族人李虞,让李仲言、张又新等人配合他在朝野上下大造舆论,散布谣言,说李绅一直在暗中侦查百官,凡是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时政的,都被他以“交结朋党”为由列入了黑名单,然后再呈报给天子。

    \t由于此事是从李绅的族人嘴里说出来的,很多朝臣都信以为真,自然都对李绅产生了极大的反感。

    接着李逢吉又请权宦王守澄帮忙,让他想办法在新天子面前抹黑李绅。

    某一天,王守澄找了个四下无人的机会,对小皇帝说:“陛下,您是否知道,当初是谁拥立您为储君的?”

    \t小皇帝不假思索:“宰相啊。”

    \t王守澄又问:“哪个宰相?”

    \t小皇帝一脸茫然。

    \t王守澄一笑:“这件事的内情,没有人比臣更清楚。陛下之所以能登临大宝,全凭李逢吉一人之力。至于杜元颖、李绅这些人,当时都是想拥立深王的。”

    小皇帝没什么心机自然很容易听信谣言,再加上李逢吉不断在一旁煽风点火,指使他人不断上表迷惑李湛,说李绅此人心怀不轨,终将不利于皇帝,应当加以贬谪。

    最后小皇帝抵不过众口铄金将李绅逐出了朝廷,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市)司马。

    这位因为陷入牛李党争而平步青云的诗人终究因为李党的失势而被贬,仿佛一切都是因果循环。

    前文说过李绅是新乐府运动的主心骨之一,名声是很不错的。只是随着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一案发生,一切仿佛都变了。

    那一年白居易因为仗义执言被贬江州,而李绅却抓住这次机会投靠了当时权臣李党头目李德裕的门下,并于819年升任右拾遗,成为李党的代表人物。

    820年正月,刚即位的穆宗同时提拔了李绅、李德裕、元稹,这三人关系也非常好,被称为“三俊”。

    822年元稹甚至官至宰相,同时为宰相的还有裴度,当时李逢吉为兵部尚书,贪图权力的他一心想当宰相,所以便处心积虑的干掉在位的宰相。

    不得不说这个李逢吉确实很擅长搞权谋,没多久就利用裴度与元稹的矛盾让穆宗把两人双双贬谪,自己则如愿当上了宰相。

    李逢吉上位后,又利用关系提拔了与自己关系更好的牛僧儒,又让其党羽排斥李德裕(ps:李德裕是李吉甫之子,在淮西之乱时李逢吉和李吉甫因为政见不同而斗争不断),最终李德裕被免去翰林学士之职。当时,李德裕与牛僧孺都有拜相的希望,李逢吉担心李德裕会破坏此事,便于九月将其外放为浙西观察使。牛僧孺则被授为同平章事,拜为宰相。

    而李绅是李德裕一党,自然处处与李逢吉过不去,也导致了后面两人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