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那些事
繁体版

刘禹锡因被刁难写下《陋室铭》回应

    敬宗即位,并没想着大手大脚改革,显而易见他与他的老子穆宗一样偏向于苟且偷生,不过他不过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这一切也还算能理解。

    但敬宗绝不小气,刚一登基,他就一连三天对宦官们大加赏赐,不仅金银、绸缎和珠宝随便出手,就连官服也随便赏赐。

    至于玩乐,则是打马球、游乐、宴饮、看戏一个都不能少,不过最致命的是他还不爱上早朝。

    有这样的皇帝在,朝政自然是乱成一团,可无论大臣怎么劝谏他就是不听,反而变本加厉,使劲游玩,大兴土木,一年到头作妖不断。弄得各级官员和工匠都怨声载道。

    就连民间一个术士苏玄明都看不下去了,觉得这样的皇帝让他上他也行,关键这家伙敢说敢做立马找来了宫中的一个朋友叫张韶,说他有当天子的气运。

    张韶只是染坊一个小小的杂役,当然觉得苏玄明是病得不亲,只是后来被苏玄明一通洗脑,他说当今天子整日就知道打马球什么的,压根没有任何防备,大事可图。

    最终张韶被说服了,当即一拍大腿,“干他丫的。”

    没多久张韶就拉拢了一帮工友,百十号人轰轰烈烈的造反了,并一举杀进了清思殿。当时小皇帝果然在打马球,突然听见外面杀声震天,一时大惊失色在宦官的护送下仓皇逃往左神策军营。

    左神策中尉马存亮一听皇上驾到,赶紧跪地迎驾,并亲自把小皇帝背进军营,随即命大将康艺全率领骑兵入宫讨贼。

    结果自然是苏、张二人被迅速平定,落得个杀头诛九族的下场。

    逃过一劫的小皇帝并没有由此而反思或者收敛,而是继续沉迷享乐,而朝政则被李逢吉和宦官掌控,可谓只手遮天。

    824年夏,刘禹锡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早在819年他因母丧才得以离开被贬四年之久的偏远地区连州,于821年冬守丧结束后调往夔州(今重庆奉节县)

    \t刘禹锡被贬夔州时爱上了当地的民歌《竹枝词》,为此他填词多首,其中《竹枝词二首·其一》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将女孩子心中“你爱我还是不爱我,对我有情还是无情?”的迷惑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你看,被贬丝毫影响不了咱的心情。

    \t824年刘禹锡由夔州调往和州,从夔州顺江而下,路过鄂州时,看到西塞山,回想起五百年前西晋大将王濬出征的地方,想起他带着十万水军直捣金陵,继而攻下吴国。

    \t于是愤青再次发作写下《西塞山怀古》,意为告诉朝廷不要太嘚瑟,再辉煌的王朝也会倒下。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t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t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t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

    \t刘禹锡被贬至和州时,和州知县可没少刁难他。先是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他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t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他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在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算怡人,他不计较,还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t那位知县见他竟然还能如此悠闲自乐,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并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t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最终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t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意为我刘禹锡不与你们这些贪慕虚荣的世俗同流合污,只要我道德高尚住的地方再破又怎么样,我对得起自己的心就行,你们不服也没用。

    824年秋,被授予太子太子左庶子的白居易分司东都洛阳,这一次白居易打算真正过上白乐天的生活了,他花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在洛阳履道里买了个大宅子。

    《池上篇》专门描述它的规模“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唐代的度量衡,一唐尺约等于今天的零点三米,一唐亩约等于今天的五百二十平方米,若如此计算这宅子堪比宫殿,我推测定是连宅子周围的竹林、山头什么都一并给算了去。

    可不管怎么说就算是五环的房子那也是怡然自得,毕竟都安度晚年了,远离尘世喧嚣倒也好,仔细算来那一年白居易都52岁高龄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白居易都在装修新宅子,扩建、修葺、点缀、种植、绿化一样不少,尤其是点缀和绿化,白居易费了颇多心力。

    绿化上白居易带领全家上下做了大量种植:有槐、梧桐、枣树、柳树等乔木,有桃、梨、杏、樱桃等果木,有桂花、牡丹、芍药、菊花、兰花、莲花、迎春等花卉。

    不过白居易最爱的还是那座硕大的池塘,据《池上篇》序文可知,这个池塘收纳着白居易多年为官的收藏:天竺石二、华亭鹤二(乐天罢杭州刺史时得),太湖石四、白莲、折腰菱,青板舫(罢苏州刺史时得),还有好朋友们送来的各种青石大板,再加上有粟千斛、书一车,泊臧荻之习莞、磬、弦歌者指百(罢刑部侍郎时得)……

    后来白居易常邀好友在池塘边吟诗赏景,甚至还对外开放,结果就是引来了一堆熊孩子垂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t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观游鱼》

    从诗中可知白居易与街坊邻居关系不错,对熊孩子也很是包容,不过说不定熊孩子中便有他自家孩子。

    没多久又有熊孩子来采莲,白居易可是看得一清二楚,于是偷偷写成了日记: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只是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其二》

    后来白乐天竟然在池塘边还能见到僧人对弈,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池上·其一》

    虽然说这些诗句都是829年,白居易任太子宾客重回洛阳履道里后所作,但由此可知他是真喜欢这口池塘,也爱在这附近溜达。

    白居易在洛阳没待多久便被敬宗派往苏州担任苏州刺史,接到新的任命诏书后,白乐天写下了《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诗:“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

    经过二旬的准备,三月廿九日出发离开东都,过汴州,渡淮水,经常州,五月五日端午节这一天到了苏州,按惯例写就《苏州刺史谢上表》遣人送往长安谢恩,这一年白居易53岁。

    824年冬,晚年的韩愈病的下不了床,据记载韩愈纵欲且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为衰退。

    于是,他经常服用壮阳药,古代的壮阳药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所以,韩愈听他人建议,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鸡,等公鸡长大后再食鸡肉,使公鸡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从而,间接获得硫磺的壮阳功效。

    \t可是,这样吃多了还是会中毒的,宋·陶谷的《清异录》中就记载:“昌黎公逾晚年颇亲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但是,“始亦见功,终致绝命”。

    \t果然,长庆四年十二月初二的凌晨,一代文坛大佬韩愈病故了,享年五十七岁。

    不过对于韩愈的病情还有一种说法,并不是说他沉迷女色而是得了一种软脚病,所以晚年的韩愈出门都只能坐轿子。

    虽然说软脚病的症状是双脚无力,看起来是足病,但实际上很可能是得了瘴气。根据历史的记载,韩愈的侄子韩老陈,还有韩愈的好朋友刘宗远都是因为得了此病而离开这个人世的,并且当时治寒症多用的是硫磺,石钟乳研磨辅佐以附子,天雄,石斛等药物。所以历史上说韩愈服用硫磺,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它服用的是这种以硫磺为主的药,而不是真的是因为女色。

    并且韩愈染上瘴气是有说法的,前文说过819年韩愈上书《迎佛骨谏》被穆宗贬至潮州,也就是如今广东汕头一带,正是潮湿的地区,是很容易得瘴气的。

    不管怎么说,后人对这位无私提拔后人的文坛大家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死后先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多年后又被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也就是说在祭祀孔子的尊像旁边摆放着韩愈的像。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由此可见地位高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