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那些事
繁体版

李绅为讨好李德裕处死吴湘

    840年,此前入京担任左补阙、史馆修撰的杜牧在这一年升为膳部员外郎。只是文宗死后武宗继位,李德裕上位,由于杜牧曾与牛党头子牛僧孺走得近,自然受到排挤。

    这年冬天杜牧请假前往浔阳看望弟弟,暂住浔阳,后与弟随堂兄至蕲州。在《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中有言:“五年冬,某为膳部员外郎,乞假往浔阳,取西归。固曰:‘归不可议,俟兄所之而随之。’会昌元年四月,兄自江守蕲,某与同舟至蕲。某其年七月,却归京师。”

    第二年(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七月,返回京师。不久后调任比部员外郎。

    842年春天,杜牧便被外放为黄州刺史。

    同年,当时以“从调”的理由辞职的李商隐在将母亲和妻子接到长安的樊川南居住后,再次参加吏部书判拔萃科的考试,通过后被任为秘书省正字。

    只是不幸的是这年冬天其母病故,李商隐按照规定得离职守孝三年。

    居丧期间,李商隐得以为当年未能葬入故丘的亲人们办理迁葬事宜,了却了多年的心愿。直到845年,李商隐守丧期满,才重回秘书省任正字。

    842年,回鹘乌介部就侵扰不断,李德裕主张抵御入侵,并积极备战。时任黄州刺史的杜牧向李德裕接连上书献策,但李德裕并没打算用他,因此两人恩怨再次激化。

    同年,为了治疗弟弟的眼疾,杜牧又遣人以重金请同州另一位眼医周师达去蕲州为他弟弟看病。周师达在查看病情后,发觉无法医治,遂“不针而去”。(《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

    为了继续医治弟弟的眼疾,两人商议后于秋间启程去扬州寻求堂兄时任淮南节度使的杜悰的帮助。

    在这期间杜牧曾写信给好友池州刺史李方玄,向他述说世道何其艰难,好在有刺史一职足以让家人温饱。

    844年九月,杜牧由黄州刺史接替李方玄任池州刺史。秋冬间,杜牧与来池州的孟迟相会,孟迟离去时杜牧作《池州送孟迟先辈》诗赠行。

    同时因为李德裕因为平定昭义有功被封为太尉、赵国公,杜牧向李德裕上书作《贺中书门下平泽潞启》,以及《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向其陈述了对回鹘用兵的策略,史称李德裕称之。

    843年(会昌三年)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了,其侄刘稹秘不发丧,以刘从谏病重为由要求朝廷授予他留后之职。

    武宗并不上当,命使臣前往宣旨,说:“若从谏的病尚未痊愈,就先到东都洛阳静养,等到病体稍愈,另有任用。此外,希望刘稹能来京朝见,朝廷定会重加官爵。”

    五月初,讨伐昭义的战争开打。同月,武宗开始向宦官仇士良动手,先解掉他的兵权再逐渐让他辞官退休。

    844年七月,杜悰由淮南入相,李绅出镇淮南。

    先说杜悰入相,某天唐武宗听说扬州的歌女擅长酒令,命淮南监军挑选十七人奉献宫中。监军请求节度使杜悰一同挑选,同时打算再挑几个良家美女,教会酒令后一并奉献给武宗。

    杜悰说:“你个人接受皇上敕令,我不敢参预这件事!”监军再三请求,杜悰仍然不同意。监军大怒,把杜悰的情况上奏武宗,武宗看后沉默不语。

    左右侍从请求武宗下敕,命杜悰和监军一起挑选,武宗说:“敕令藩镇挑选歌女入宫,难道是圣明的天子应该做的事吗!杜悰不曲从监军的意见,很符合大臣的身份,真正具有宰相才能。朕感到非常惭愧!”

    随即敕令监军停止挑选歌女。于是任命杜悰为同平章事,兼度支、盐铁转运使。杜悰向武宗感谢任命时,武宗安慰他说:“你不曲从监军的请求,朕知道你有爱护朕的心意。现在,任命你为宰相,朕如同得到一个魏徵!”

    回到李绅,840年九月,李德裕升官后李绅由担任了五年的宣武军节度使代李德裕镇河南。

    841年,李绅在淮南节度使任上,建家庙成,白居易为作碑铭。

    842年二月,李绅由淮南节度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功拜相。

    四月,与李德裕、牛僧孺等百官上章请加圣上尊号,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武宗同意了,决定择日亲临丹凤楼接受尊号,同时大赦天下。

    这一年白居易在洛阳以刑部尚书致仕,七月,刘禹锡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赠兵部尚书。

    843年五月,李绅迁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

    七月,诗人贾岛卒,年六十五。

    八月,回纥乌介可汗侵扰云、塑北川,召大臣商议对策,牛僧孺主张消极应对,李德裕主张积极备战,武宗赞同李德裕,命诸镇讨伐。

    十月,李绅与郑亚进因为再修撰《宪宗实录》有功而被赏赐,这年白居易成功退休。

    844年,七月李绅突然因为中风而辞职,《旧传云》:“暴中风恙,足缓不任朝谒”,随后出镇淮南,而当时的淮南节度使为杜悰,两人交换位置,杜悰入相。

    要是说因为生病就被罢相多少有点难以让人相信,很有可能这只是一个辞职的借口。

    傅璇琮先生的《李德裕年谱》中认为,李绅出镇淮南很有可能与调济军粮有关,因为朝廷征讨泽潞一年有余,军费支出十分大,若发动大规模进攻,需要大笔财政支出,所以李德裕需要亲信的人来出守扬州,经营东南漕运。

    而李绅万万没想到这一年出任淮南节度使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情会成为他后来身败名裂的导火线,也为李党被清洗埋下了祸根,这件事情正是大名鼎鼎的“吴湘案”。

    845年初,时任江都(今江苏扬州江都区)县令的吴湘被人告发,说他涉嫌挪用本县掌管的程粮钱(唐代官吏因公出差,由官府按其路程远近提供粮食,因粮食不便携带,折算成钱,称程粮钱),还凭借自己的权势,违反规定强娶辖区内民女为妻——按照唐律,官员不得将其管辖范围内的女子纳为妻妾。

    负责审理此案的,正是时任淮南(治所今江苏扬州)节度使的李绅。

    李绅是李德裕的亲信密友,知道吴湘家和李德裕家有世仇(吴湘为吴武陵侄子),为了拍李德裕的马屁,他大笔一挥,判处吴湘死刑。

    这种量刑显然是过重了——即便吴湘的罪名属实,也无论如何都到不了杀头的地步。

    吴湘的家人当然不服,吴家毕竟也是官宦人家,也有一定的关系网,便通过各种渠道向朝廷申冤。

    谏官们纷纷上疏,要求重审此案。李瀍命监察御史崔元藻、李稠前去复核。

    复核下来的结果是,吴湘挪用程粮钱确有其事,但其妻不是当地人,且为官员之女,故而强娶辖区内民女这一罪名并不成立。

    但李德裕却不仅不认可这个结论,还把崔元藻、李稠两人一贬到底。一个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户,一个贬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司户。

    之后,在他的授意下,朝廷司法部门没有再对吴湘案进行任何审查,很快就批准了李绅的奏请,将吴湘处死。

    谏议大夫柳仲郢等谏官不服,先后上表抗争,李德裕置之不理。

    由于作风太过强势,李德裕很快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给事中韦弘质给皇帝上书,说宰相的权力太重,不应再兼管钱粮等财政事务。

    对此,李德裕当然要反驳了,他直截了当地对武宗说:“任用官员,安排职责,全凭天子作主,韦弘质位卑言轻,受人挑唆,居然敢妄议如此的大事!这哪里是他这种人该讲的话!”

    很快,韦弘质就被贬了官,此事暂时告一段落,但在几年后将再次发酵,并且成为李绅人生不可抹去的污点。

    841年(会昌元年)春,温庭筠东归吴中,行前作《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前辈》诗。从诗中可知前几年他曾与苗绅一起应进士试。

    在三月末经过扬州时温庭筠拜访了时任淮南节度使的李绅,献《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这年的秋天,自开始返回吴中旧乡,作有《东归有怀》诗,从首联“晴川通野陂,此地昔伤离”可知此时已归乡。

    这一年圭峰大师宗密本年圆寂,温庭筠有《重游圭峰宗密禅师精庐》诗,诗中自称“故山弟子”,并记叙当年在一起时的情景,可知之前他与宗密(唐代佛学者)有过一段交往。

    842年(会昌二年),温庭筠漫游越中,由苏州沿运河至杭州,再至越州。在杭州写下了《堂堂曲》、《苏小小歌》,到了越州又写下了《南湖》诗,并前往拜访贺知章故居,作《题贺知章故居叠韵作》。

    843年秋冬间,温庭筠自越返回吴中。

    844年,温庭筠自吴中返回长安,十月在长安作《车游西驾因而有作》诗。

    844年八月,昭义被平定,一年多的时间里,武宗同时把“宦官”、“藩镇”两大顽疾全部解决,颇有大唐中兴的预兆,只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年轻的天子不久将命丧黄泉。

    845年,唐武宗宠信道士赵归真,在南郊筑望仙台。七月,敕并省天下佛寺,令僧尼还俗。冬,武宗服食方士金丹,变得性情爆燥,喜怒无常。

    武宗有多崇尚倒教呢,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还是此前说过的百官进献尊号,在会昌五年的正月初一,群臣进献的尊号本来为“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大孝皇帝”,但武宗却要在大孝前面加一个“道”字。

    由于武宗的宠信,让赵归真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赵归真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想尽办法打击佛教,在皇帝耳边编排佛教的不是,很快武宗颁发了一道诏书,引发了一起“灭佛”运动。

    唐武宗一声令下,全国共拆毁正规寺院四千六百座,民间小型寺院如招提、兰若、精舍、斋堂等四万余所;勒令僧尼还俗二十六万零五百人,强迫外国游学僧侣两千余人一并还俗;没收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凡寺院所属一切财产、器物全部收归国有,寺院的建材用于修葺政府的公署和驿站,而铜像、钟磬等物则全部熔毁,用于铸造铜钱……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宗灭佛”,佛教史上称之为“会昌法难”。

    846(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唐武宗因服丹药暴毙,年仅33岁。宦官集团拥立皇太叔光王李忱,是为唐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