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那些事
繁体版

温庭筠等第罢举

    839年(开成四年)夏,宰相之争愈发激烈,最后唐文宗无奈只得将郑覃和陈夷行双双罢相,郑覃贬为右仆射,陈夷行则罢为吏部侍郎,而剩下的两位宰相为杨嗣复和李珏,牛党再次占据上风。

    开成四年(839年),此前因排挤而在复审时被取消吏部授官考试资格的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这次终于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

    这个职务虽为九品上阶,却是个清要之职,很容易升为翰林学士或知制诰之类。可是,由于朋党之争不久后他莫名其妙被调补弘农(今河南灵宝)尉。

    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的发展受到影响。

    按唐制,县尉只是个卑微的俗吏,低于县令、县丞和主簿,主要任务是负责地方治安。弘农属上县(唐制通常以六千户以上为上县,其下还有中县、中下县和下县),但尉职亦不过从九品上阶,每日里在官府中奔来跑去,待黄昏又要回来封存官印,清点囚徒。

    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因为替死囚减刑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因而李商隐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这首诗就是那时候写的。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这首诗的大意为:奔跑一天,黄昏的时候又要回到衙门封存官印,清点在押的囚徒,在荆山这个黄帝铸鼎的宏伟之地我每天却只能干这种小事实在是心里有愧啊,都说卞和当年献玉给楚厉王和武王却被认为是石头,而以欺君之罪砍掉了他的双足,这是何其悲惨。可我如今倒有些羡慕他,因为被砍掉了双足,就再也不用在官府奉迎趋拜了。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一个典故,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到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登基。卞和就抱着那块玉璞在荆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干了,跟着流出的是血。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问道:“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并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壁”。

    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在开成五年(840年),李商隐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成为闲散人。

    839年秋,一位未来的花间派鼻祖温庭筠来到长安参加秋试,只是结果并不如意。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

    温庭筠生于812年(一说801年),在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其父去世,温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随母亲生活。

    824年(长庆四年)温庭筠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对温家施以援手,带温庭筠至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三兆村南)与其子段式结伴共读。

    826年(宝历二年),段文昌出镇淮南,温庭筠与段成式随之到江淮吴中一带。

    830年(大和四年),段文昌调任荆南节度使,温庭筠与段成式随之到荆楚之地。

    835年(唐文宗大和五年),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后,温庭筠告别段成式离开西川北上长安游学。

    839(开成四年)这一年是温庭筠第一次参加科考,他首先参加了京兆府在地方上举行的选拔级考试,考上的前十名称为“解送”(按唐选举制度,地方上的士子先在当地的州县考试,合格者作为乡贡人员被推荐入京参加吏部进士试,称为“解送”),可参加第二年的礼部进士试。

    温庭筠的成绩不错,是当时的第二名,由于京兆府地区的特殊,一般来说十有七八能中,所以温庭筠可以说是十拿九稳了,可是后来他却出现在了“等第罢举”的名单上。

    这个“等第罢举”指的是得到京兆府解送资格后却因故未能参加进士试。

    那为什么拥有这么好的机会温庭筠却没有参加考试呢,他自己给的理由是生病了去不了,在他的《感怀陈情五十令》中诗言“稷下期方至,漳滨病未痊”。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观其罢举后所写的《一百韵》诗,其中不免有“寒心畏厚诬”、“爱憎防杜挚”等句,其意思大概就是说当时是遭人谗言中伤以至于罢举落第的。

    历史没有详细记载温庭筠到底是得罪了何人,但极有可能与庄恪太子之死有关。

    这个庄恪太子就是文宗长子李永,温庭筠在开成二年到开成三年九月曾与太子厮混。那时太子的母亲德妃正失宠,唐文宗改宠贤妃杨氏,不久后德妃被杨氏谗害而死。

    李永自小没了母亲,无人管教,于是天天跟一帮内侍宦官待在一起,整日只知道吃喝玩乐,很少花时间读书。

    杨氏无子嗣,他害怕太子登基后因其母亲缘故而报复自己,便想先下手为强。一直在文宗跟前吹枕边风,说太子的坏话,想让文宗废掉太子。

    838年(开成三年)九月,文宗忍无可忍,召集众大臣在延英殿开批斗会,企图废黜太子。

    大臣们当然是劝阻文宗说废太子非同小可,不可轻易动摇。曾给太子当过老师的韦温更是直言不讳地说:“陛下没有好好教育他,致使他沉沦到这种地步,难道只是他一个人的过错吗?”

    就差说子不教父之过了,文宗自觉理亏,所以最后还是决定不废太子,转而将气撒在了太子身边的宦官和宫女身上。

    只是没想到太子并没有痛改前非,依旧我行我素,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中。大概一个月后,年仅十来岁的太子李永暴毙而亡。

    839年十月,文宗突然下诏,立敬宗之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在前太子李永死了一年以后,帝国重新册立了新储君。

    第二天,文宗来到会宁殿观看杂技表演,其中一个节目是一个童子表演高杆攀爬。当童子在上面表演的时候,在高杆下面的一个男子一直来回走动且一脸焦急,文宗疑惑问道:“这是何人?”

    左右回答:“是童子的父亲。”

    听到此话的文宗一时眼眶红润,他哽咽着说:“朕贵为天子,却连一个儿子都不能保全啊!”

    当天,文宗就命人将教坊(宫廷歌舞团)的刘楚材等四人、宫女张氏等十人全部逮捕。这些人过去都是前太子身边的人。文宗指着他们怒斥:“害死太子的就是你们这帮人,如今新太子已经册立,你们是不是还想这么干?”

    两天后,暴怒的文宗就将这些亲近太子的人全部斩首了,说到底不过是泄愤罢了。也许文宗知道自己儿子绝非正常死亡,但他却无力开罪背后的操控之人,这是一个帝王的悲哀。所以没多久后,文宗就病倒了。

    这系列事情正好发生在温庭筠会试的几个月之间,而他曾经从游太子近两年时间,虽然说最多不过教太子写诗文,参与游宴赋诗而已,但遭不住皇帝杀急了眼啊,所以无论是为了避险还是怕有心之人以此做文章排挤他,他都不得不退出这次的科举之争。

    这一年的冬天,文宗的病情有所好转,大臣皆以为天子重振其风,只是文宗却深知自己这是临死前的回光返照罢了。

    十一月二十七日这天,翰林学士周墀忽然接到文宗传唤,让他到思政殿问对。周墀匆匆步入殿中的时候,文宗已命人备好了酒。周墀看见天子微笑着示意他坐下,不禁有些诚惶诚恐。

    片刻之后,周墀听见文宗发话了。

    “贤卿,你看朕可以和前朝哪位君主相比?”

    周墀听见这没头没脑的问题,慌忙起身回答:“皇上是尧、舜一样的君主。”

    天子摇摇头笑了:“朕哪敢和尧舜比!之所以问你这个问题,是因为朕想知道,朕比之周赧王、汉献帝如何?”

    蓦然听见这句话,周墀顿时吓得跪地求饶,“他们都是亡国之君,绝不可以和皇上相提并论啊!”

    文宗摇头苦笑,最后自言自语道:“赧王与献帝只不过是受制于诸侯,朕却是受制于家奴!照此说来,朕甚至比他们还不如……”

    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天子李昂已经泣不成声,周墀也跟着泪流满面,大唐日薄西山矣。

    回望自己在位的十几年,文宗曾以为能中兴大唐,只是最后的结果却是碌碌无为,深感无力的他不惜感叹自己还不如汉献帝,一切不过黄粱一梦罢了。

    公元840年(开成五年)正月初四,郁郁寡欢的唐文宗李昂崩于太和殿,终年三十二岁。

    正月初六,仇士良强迫李瀍下令,将杨贤妃、安王李溶和太子李成美全部赐死。随后,凡是文宗生前宠信的近臣和侍从,甚至包括乐工,全部遭到诛杀或流放。

    正月十四日,二十八岁的李瀍即位,是为唐武宗。

    新君李瀍刚一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把宰相杨嗣复和李珏赶下了台。因为这两个家伙反对他入继大统,当然没资格当他的宰相。况且,以李瀍的眼光来看,他们的资历、能力和威望都实在有限,要当这个新朝宰辅显然不够斤两。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九月初四,被寄予厚望的李德裕被征召回朝,就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李德裕上位,李党再次登上权利之巅,牛党无可避免再次被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