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文艺要下乡

    何雨柱看着小贾,询问具体的时间和相亲地点,当知道定在后海那边贾家的新房后,何师傅心里还是有点羡慕的,买房子就像挑西瓜一样容易,老贾家这是今非昔比了。当知道这场相亲的同时,贾家还安排了一场乔迁宴,四合院里只有他被邀请时,与有荣焉的感觉竟油然而生。

    何师傅是个敞亮人,总不能占人家孤儿寡母的便宜,便自告奋勇,要揽下后天宴席的差事。小贾告诉他,帮忙的事不差这一回,这次就算了,已经请了那边邻居来帮厨,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相亲,不要本末倒置。

    何师傅能说什么呢,秦姐跟棒梗这个侄子体谅他,先就这么着,那天得去早点,该动手的地方决不能干站着。

    大事商定,小贾溜回了家。秦淮茹不动声色的给他安排了一堆事情,一会儿让倒垃圾、一会儿让擦窗户……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愣是没让小贾停下来歇过,女人啊!

    1966年元旦的早晨,在广播里《东方红》的歌曲声中到来了。小贾按照以前的习惯,去了北海公园锻炼。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催人奋进的年代,小贾很难将自己经历的两个时代做出清晰的比较,只能感觉到,此时人们脸上的笑容,远比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更多,尽管物资贫乏、尽管三餐不继、尽管有人衣裳补丁摞着补丁,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为之奋斗的努力,却像是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这种朝气蓬勃的精神,也感染着他,融入其中、投身其中。

    向往常一样,做过一番准备活动之后,从长拳开始,到游身八卦,再到陈氏太极的小架、老架、炮锤,等身子彻底活动开的时候,身后跟着他一起练习的人,已经不少了。

    平日里这场面常见,你的拳打的好,我的毽子踢的漂亮、他的羽毛球是强项,就总会有拥趸者,往往三两句恭维话,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谈不到什么师徒关系,就当对方是拳友、球友。

    小贾是得过老丈人真传的,功夫并没有因两世为人而丢下多少,战力几何很难说,但那行云流水、闪展腾挪的动作,着实吸引了不少关注。想当年,家里的胭脂虎,曾对小贾刻意追求飘逸的耍帅行为嗤之以鼻,但小贾就是不改,久而久之,就随他去了,反正这功夫他也不见得能用得上。

    在和相熟的拳友推手了几个回合之后,小贾结束了1966年第一天的晨练,回了四合院。

    路过老阎家的时候,正碰上阎老师和许大茂说话。打了个招呼,径自穿过二进门回家。

    许大茂看着小贾的背影,有点疑惑地问老阎:“最近怎么没太看见棒梗,前两天我晚上回来,他们家好像也没人,这家子是有什么事吗?”

    阎老师这个人细心,是院子里的百事通,闻言回道:“你三大妈听他们家老太太说过,好像是走亲戚去了,不过,以前也没见老贾家有什么亲戚,这两年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

    “富在深山有远亲呗,谁叫棒梗有出息呢。听我们科里人说,好像他跟人下一盘棋,光指导费就收十块,这还是几年前,这二年往他们家送礼的海了去了,真是穷的穷死、富的富死。”许大茂的言语中略带了些不忿。

    这时候,就见何雨柱拎了一刀子肉和一条大花鲢,从院外走了进来,一脸地容光焕发。

    “呦,傻柱,这是不过日子了,你有这钱,留着赶紧买个乡下媳妇多好,见天的独守空房,裤头都得自己洗吧。”许大茂也是个嘴欠的,张口就挑衅仇家。

    “谁家屎盆子没盖住,把你给露出来了,傻茂,有这功夫,还不去踅摸踅摸,看哪儿能弄个生孩子的秘方,当心你们老许家绝了种。”何师傅也是嘴不饶人。

    许大茂有点急眼,叫嚣着就要上前厮打傻柱,被老阎隔在中间,拦住了两人眼看就要升级的冲突。

    “行了行了,大过年的,一人少说一句,傻柱,忙你的去,别搭理他。”说话间,老阎又推搡何师傅让他先回家。

    “甭推我,你也不是什么好人。”说着,傻柱扬了扬手里的东西,接着道:“看见没,没有你这阎屠户,老子照样吃猪肉,明儿老子相亲,对象就是你们学校的冉老师,不过谢媒酒可是没你的份了。”

    阎老师停下手,不想说话。

    “就你个厨子,斗大的字能认识几个,还跟人家老师相亲,你老何家祖坟里有那香火吗?”许大茂接茬叫嚷着。

    傻柱闻言,就要放下东西和许大茂干仗,最终被阎老师和路过的邻居给拦住,劝说各自回家。

    许大茂回的是朝阳门自己爹妈那边,妻子娄晓娥没跟着一起,而是一早去了他老丈人家。若是前几年,大茂一定是要跟着去的,这两年风声不太对,他就去的少了。

    路上,大茂琢磨着,怎么能把傻柱的亲事再给搅合黄了,可思来想去,不得其法。那冉老师他不认识,何况即便认识,人家也是文化人,绝不是自己三言两语就可以挑拨的,像秦淮茹妹妹那样傻乎乎的,毕竟不多。不过,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到那个丫头片子,上一次就为解气,没沾着一点腥不说,还花了他十好几块,很有些肉疼。

    在老爹家混了顿饭吃,许大茂直接去了轧钢厂。

    今天元旦,大家都放假,可他不行,厂子里又任务。

    这年头讲究文艺要下乡,讲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逢年过节,正是文艺下乡、丰富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好时候。

    等到办公室已经两点半,放映队的同事和自己的徒弟,都已经等他很久了。同事告诉他,刚接着领导的新安排,今天的放映地点改了。原来定的昌平城关镇那里停电,以后再去,今晚则是到下面的一个公社,放映点在张各庄,公社已经派车来接了,说是三点到。

    这地方许大茂没去过,但听着耳熟,不过到哪里都一样,都是为了工作,为了群众服务,地方上和群众又没亏待过咱们,大茂点头表示知道,又见同事和自家徒弟把设备什么的都准备好了,便接过徒弟端来的茶水,边吹牛聊天,边等着公社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