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元旦晚会

    小贾回到家的时候,正赶上饭点儿。以家里如今的经济状况,一日三餐都是比较丰盛的,虽然是阳历新年,可当下,人们并不重视这个节日,今天的早餐也没有什么特别,红枣小米的稀饭,三鲜馅的小笼包,一人一个鸡蛋,再配上老刘两口子弄的咸菜,吃着舒心。

    饭桌上,小当求着秦淮茹,说要跟同学去北海公园溜冰,被老娘拒绝了,她觉得溜冰场就不是正经女孩子去的地方。

    小贾也不太赞成,没什么道理,单纯不想让去。若是平时人少的时候,或者可以去学学,像今天这样的节假日,那地方虽然是公众场合,可去的,也大都是些青年男女,或者一群小毛孩子,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何必凑热闹呢。

    见小当被拒绝后那一脸的官司,小贾就给秦淮茹说,地坛那边好像庙会开着,一会儿没什么事,不如一家子过去转转,晚上直接回后海那边住好了。

    看到这提议连张老太也都赞成,秦淮茹也就愉快的同意了。

    一家老小出院子门的时候,碰到正往里走的何雨水,这姑娘长期住宿舍,有日子没回来了。两下里叙了会儿话,主要是秦淮茹给雨水说她哥相亲的事情,等老贾家的人离开有一会了,雨水站在那里,竟然还有点没反应过来,这秦淮茹是转了性子了,她能给自家那哥哥介绍对象?

    带着疑问,回到家里,见她傻哥正在案板上切肉,觉得今天的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傻哥竟然也知道疼她这个妹妹了,可当她弄明白,这肉一大半是给明天相亲准备的,中午兄妹俩的这顿饭,吃着也就味同嚼蜡。

    和自己的对象早已商量好,过年的时候,准备把婚事办了,如今婚期越来越近,一堆的事情,雨水也没准备在这儿多耽搁,把婚礼筹备的情况跟傻哥交代清楚,便要走。

    何师傅让她先别急,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三百块钱,告诉妹妹,他这个当哥的嫁妹妹,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什么都不懂,现在也不兴彩礼跟陪嫁,这钱让她收着,想买什么,自己看着置办,如果不够,就再跟他言语,断不能让妹妹受了委屈。

    雨水见傻哥心里有自己,也就没推辞,只让哥哥自己照顾好自己,又聊了两句,告辞离去。

    何雨柱看着雨水的背影,一时间有点落寞。家里的老头子去保定的时候,雨水不过十一二岁,自己一个不到二十的大小伙子,对怎么带妹妹,真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女孩子家的心思,又不敢多问,要不是院子里几个老太太帮衬,兄妹俩过的那日子,真是一言难尽。

    就这,还总有人说自己不心疼妹妹,除了这对象是雨水自己找的,在哪儿上学,毕业了工作的安排,哪一样不是他办的,手表、自行车,又哪一样不是他给添置的,说起来这心里就不好受。

    不管他何师傅好受不好受,老贾家的几个人是开心愉快的。小贾知道,如今这庙会,逛一次少一次,到明年,再想逛,也逛不成了,于是一路上尽量满足这两个妹妹的要求。

    头上的珠花、皮筋、发卡,脚上的虎头窝窝,身上的百福小棉袄,人人有份。

    跟吃食挨边的摊子更是齐扫,驴打滚、艾窝窝、棉花糖、面人、糖葫芦、芝麻南糖、馄饨、烧麦、卤煮、爆肚……只要是看见的,样样不落下。

    逢着说相声的、说大鼓的、唱评戏的、耍猴的、打把势卖艺的,小贾也不介意搂着两个妹妹驻足观看,到妙处时跟着鼓掌叫好。张老太相跟着,走的脚都酸了,两个小姑娘依然兴致不减。

    天擦黑的时候,秦淮茹手里的袋子早已经装不下了,几个人才慢慢悠悠的回后海那边。

    等进了门,也才六点钟,家里有现成的热水,简单地洗把脸,再泡上回脚,疲乏渐去。稍事休息,一家人来到隔壁,和那几位老人一道,吃了顿年夜饭。

    再次回到家里,时间不过七点多钟,明天的温居宴已经安排好,不用太操心,一家人也不知该做点什么,竟有点无所是从。

    小贾觉得毕竟是新年伊始,总得有点仪式感,于是让几个人等着,他跑了几趟书房,把老冯家帮忙备下的几样乐器,搬到了客厅,老贾家1966年元旦晚会新鲜出炉。

    把要演奏的曲目写下来,交给小当,让她来报幕。

    毕竟是第一次完成这样的任务,小当酝酿了半天,才在大家的掌声中报出了第一个节目:首先请听,笛子独奏,演奏者,贾梗,大家鼓掌欢迎。

    一阵掌声后,贾公子在家人的注视中,将手中的长笛,凑近嘴边,一曲悠扬婉转的《二月里来》,在后海的夜色中响起。

    贾公子是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除了从小学习各种乐器,长大后,更是对各种艺术真谛,有过执着的追求。为此他曾在央音、央美、中戏、北电、中传,京剧研究生班、越剧小百花团等学校、团体,做过详细了解,和众多师生进行过深入沟通,艺术水平也逐渐提高。

    他此刻吹奏的笛子,还不是最拿手的乐器,他觉得自己真正拿得出手的,是古筝。

    隔壁的几个老人,正在客厅喝茶,从那边笛声响起的第一时间,大家便都停下了自己的动作,就静静地听着,没有人说话,或是欣赏,或是回味……

    从笛子,到二胡,再到小提琴,最后,竟传来女子的歌唱声,像是秦淮茹的声音,没什么技巧,但跟伴奏的古筝竟莫名的合拍,往日竟然没有看出来,这一家子,还有如此的雅兴。

    当王海东从老人那边回来的时候,正听到隔壁院子里,隐隐约约传来《浏阳河》的歌声,伴奏的似乎是古筝,他觉得唱歌的应该是小贾的母亲吧,那女人远远的见过几面,丰满而又妖娆,没想到唱的还怪好听的。

    洗漱已毕,在书房坐下来休息的时候,那边的歌声早已停歇,隐约传来的,是二胡的声音,这是他不知道的曲子,安逸、恬静。

    再看了一眼书桌上的请帖,老王觉的,明天赴宴的礼物似乎要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