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繁体版

第九十一章 升学

    佟晓梅的这一抱,是两人之间的心有灵犀,也是十余年感情的水到渠成。

    贾老师感受着身后的柔软和紧张,静静的站在原地,双手覆盖住姑娘搂在自己腰间的小手,让思绪交给流动的时间。

    佟晓梅把头埋在男人的背上,秀发遮住了大半个面庞,却挡不住眼中流淌着的泪水,她只想抱着这个人,不想同他分离,怕松开后会永久的失去。

    良久,贾老师分开了合抱的双手,转身将姑娘搂在了怀里,脸颊紧挨着她的额头,轻轻的蹭着细长黝黑的发丝。

    两人谁都没有说话。

    这一刻,打动人心的,不是甜言蜜语、不是海誓山盟,而是内心的宁静,就如这耳鬓厮磨,胜似万语千言一样。

    直到腿站的有点麻了,贾老师才用手揩了揩姑娘的眼角,扶她到桌前坐下,又拧了个热毛巾,给她轻轻擦了擦脸。

    此时佟晓梅白皙的脸上,挂满了红晕,并没有躲闪,享受着这一刻的温存,双目注视着男人,满含期待而又神色坚定。

    贾老师放下毛巾,就站在她的身旁,用手臂轻轻搂住她,过了许久,才缓缓说道:“这几年你好好学,等你毕业了,我想去江南,不管是金陵、姑苏,还是余杭,都会很美……”

    他慢慢说,姑娘静静听,没有许诺,也不需要许诺。

    把佟晓梅送回大院的时候,已然夜色深沉。

    分别时,姑娘脸含笑意,向男人频频挥手,贾老师挥手致意后,转身驱车慢悠悠的离开。

    回到家,张老太已经睡下,妹妹们房间里的灯还亮着。

    卧室里,小胖子阿罗睡得正香,王姑娘坐在被子里翻书,见到他回来,只是扫了一眼,也不多理会,接着看自己的复习资料。

    等贾老师钻进被窝,王姑娘合上了书本,打了个哈欠,也准备睡觉,忽然又想起点什么,用下巴点了点睡在中间的阿罗,问道:“该上户口了,这家伙的名字,你想好了没有?”

    想了想,贾老师用略带犹疑的口吻回应道:“实在不好取,要不然叫宝玉先试试?”

    王雨嫣愣了一下,等反应过来,这人就是在开玩笑,便隔着少贾爷,给了他一拳。

    谁料,这拳被陈氏太极传人轻轻化解,再想抽回去,已然不能。

    男人得寸进尺,拧身跨过少公子,又将王姑娘的另一只手捉住,把人固在了自己身下。

    姑娘本欲反唇相讥,却被来将攻破重重关口,转眼间已到了唇亡齿寒的境地。

    顷刻间,两下里交兵一处,一场白刃战,你来我往,打的昏天黑地……

    阿罗少爷的大名,这晚最终也没有取成,王姑娘也没太在意,来日方长,有朝一日总会有的。

    学习和工作一旦走上了正轨,日子过得就特别快。

    从三月初报名,到五月五号夫妻俩各自进入考场,仿佛只在弹指一挥之间。

    考试只有政治、外语、基础课和专业课四门,全国报名的人数,达到了六万三千多,经过三天的鏖战,走出考场时,王姑娘身心俱疲。

    然而磨难并没有就此结束。

    十八天后,复试名单公布,贾、王二人均榜上有名。

    六月初,贾公子和王姑娘相继进行了报考学校举办的复试,之后便进入了紧张的等待。

    七月二日,星期天,进入假期的王重阳、王明阳和王渃嫣三个小家伙,早早的被秦淮茹送到了贾家,这已经是几年来的惯例了。

    上午十点,一封来自燕大的挂号信,让本就热闹的贾家小院,更显得沸反盈天。

    王雨嫣被燕大录取为新闻专业的研究生,这个消息,比之过年前小当和槐花被大学录取,尤为难能可贵,令人振奋不已。

    为了庆贺王姑娘喜获捷报,贾老师亲自下厨,小当、槐花和保姆小娟打下手,烹制了一桌美味佳肴,让几个弟弟妹妹小小的满足了一下口腹之欲。

    到了晚间,王姑娘的心情总算平复了下来,对着小意温存的贾老师,开口劝慰了几句,让他别着急,说不定通知正在路上呢,若是今年出现意外,明年再来考就是了,自己相信丈夫的实力。

    贾老师觉得这种语言上的安慰,如同隔靴搔痒,起不到多少作用,让王姑娘拿出诚意,全身心的投入,或者可以释放自己的满腹愁绪。

    王雨嫣是行动派,立时把刚刚入睡的少公子,挪到他自己的小床上,对贾老师给予真诚的抚慰。

    清晨,当王姑娘在床头柜上,看到贾老师的录取通知书时,顿时觉得自己也是真的蠢,明知那厮不是个好人,怎么总是上他的当,把自己贴陪的明明白白。

    贾公子报考的是本校本专业,近水楼台先得月,六月份的复试如同走过场一样,和几位教授聊着天就结束了。

    他几乎是第一时间收到的通知,考虑到王姑娘的情绪,便没有声张,昨晚占够了便宜,自然不会再隐瞒下去,王雨嫣翻脸的本事并不小,不能把她惹急了。

    真正的升学宴,设在了第二个星期天的中午。

    如今的刘易守和陈招娣两口子,都已年过七旬,在做菜一道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贾老师也没有准备劳动两位的意思。

    这十来年,不光是他自己,老贾家的人,除了张老太,包括另嫁的秦淮茹在内,都跟着老两口学过手艺。

    论起厨艺来,小当、槐花的水平,足以撑起一般鲁菜馆子的红案了,更不要说只偶尔出手、平日深藏不露的贾老师。

    升学宴要请的人多,家里实在不方便,最后把宴请的地点,放在了燕京饭店,还是王海东让秘书给定的地方。

    当天到场的,都是王家和贾家的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都没有邀请,不然人就太多了。

    也就是在这一天,王家的两位老人和贾张氏首次见面,并坐在了同一张桌子上,同桌的老人,还有秦守正两口子。

    贾张氏年龄大了,尽管对人家的身份地位,仍心怀敬畏,但也有自己的底气,应答间倒没有失分寸的地方。

    小一辈的王海东和秦淮茹、王雨嫣的亲姨妈和姨夫,也就是佟晓梅的父母,王海东的妹妹王海宁和妹夫杜长安,老秦家的秦国忠和刘艳红两口子也都被请到了这张桌上。

    贾老师和王雨嫣、佟晓梅在座相陪,伺候着各位长辈,给他们看菜敬酒。

    小当和王海宁家的老大杜洪涛,领着一众弟妹,在另一桌就座,乱哄哄的更显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