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繁体版

第一百三十一章 初十

    回到燕京的这一天,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七,年味已经很浓了。

    在家里稍事休整,贾老师便开始在城里四处走动,给几所学校的老师、前辈送年礼。

    尊师重道不只是停留在传统说教里的产物,而是刻在大多数传统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人心里,最为普通、最为平常的事务。

    小当对此次香江之行,有所保留的向家里人做了交代,还拿出了在那边拍摄的照片和录像,让看家的槐花羡慕不已。

    王雨嫣对此并没有多少感触,她的见识和眼界,远不是贾家两姊妹所能比肩的。她更在意的是贾老师回家当晚,给她提到的香江发展的未来前景。

    她和丈夫距离研究生毕业,只有几个月时间了,原本想按部就班在燕京找家单位工作算了,可现在却有了走出去的想法。

    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不要说香江,无论是深城还是江浙,似乎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自己脚下的这座城市,却依旧四平八稳的缓慢前行,让人的内心又一种为之焦虑的感触。

    贾老师很快发现了妻子的这种情绪,对王姑娘的想法也很能够理解,于是在过年期间,多方安抚王姑娘,让她不要着急,一切等生下孩子之后再说。

    到那个时候,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二月十四日,农历正月初十,王雨嫣为贾老师诞下此生的第二个孩子,贾家小一辈的长公主。

    家里人对这个小姑娘的到来,总体上来说欢喜的占绝大多数。

    而这些年养尊处优的张老太,对这一胎是个闺女,心里就多少有点失落了。此前虽然也曾问过自家的孙子,但贾老师并没有告诉她,会是这样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老贾家的男丁只有孙子贾梗和重孙子阿罗两个,对一个家大业大的贾家来说,太单薄了,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

    每一个人站的立场不同,想法自然也就不一样。

    对老太太有这种失望和忧虑,小当是极其认同的。

    如果只是燕京这么点产业,家里只有两个孩子也能将就,但见识过外面的风起云涌,她也觉得老贾家还是应该扩张人口。

    但她不认为这种情况难以改变,没有张老太的那种担忧。

    虽然在现有政策下,自家嫂子无法再有生育的可能了,但自己好像并不止一个嫂子,贾家开枝散叶是早晚的事情。

    当然,这种话暂时还不能给任何人说。只能像自家老哥那样,在不影响王姑娘情绪的情况下,尽量宽解老太太的心事。

    长公主的名字,仍然留给王姑娘自己来取,只是小名先被王家那边的王渃嫣抢了下来,按照她自己小名初六的排序,把小孩子叫做初十。尽管这个排序差了辈分,但在小姑娘的坚持下,也就这么着叫开了。

    初十生下来的时候,家里人该上班的都已经去上班了。像孩子的亲祖母秦淮茹和外祖父王海东,像在邮政系统实习的槐花。

    也有闲一点的,像在燕京师大实习的小当,还没有到开学的日子,便守在家里,照顾一家老小,帮着她的,只有保姆小娟。

    这时候家里的人手显然不够用了,贾老师便把之前定好的两位大姐请到了家里。

    这两个人都是秦淮茹托人帮着找的,一位姓姜,一位姓胡。

    姜大姐年龄稍大点,今年正好四十岁,从小出家为尼,六十年代中期还俗以后,一直没有嫁人,在纺织厂食堂干临时工,多年也没有转正。

    对她来说,反正未来也没有什么保障,在哪里干都是一样的,而贾家给的钱多,其他待遇也不错,当时说好年后到这边来,就直接把那边的工作辞了等着。

    如今贾家这边一说,她便把住了十来年的宿舍腾出来,给人家厂里还了,收拾东西过来老贾家。

    胡大姐稍小两岁,性子有点懦弱。有一个十七岁的闺女,丈夫走的早,母女俩不受婆家待见,不仅原本丈夫的工作,被小姑子抢了去,住的地方也被孩子大伯占了,她只能带着女儿,在街道给的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安置房里过日子。

    她没有多少谋生手段,这些年就一直靠打零工养活闺女。

    年前街道主任在介绍给她找的这个事由的时候,说了这边会给她和闺女安排好住处,她自然也一直盼着这事,现在叫过来,也是一点都不敢耽搁,领着丫头就来了贾家。

    她的闺女叫柳翠,虽说上学一直磕磕绊绊的,但好在自己肯用功,前年考了市里轻工局办的技校,再有一年多就能毕业。

    这几个人来的时候是二月十八,王姑娘刚刚出院,离元宵节也只有一天时间。

    小当安排她们先去洗了个澡,又让从里到外换了身准备好的衣裳,才把她们领去临时住的地方。

    三个人暂时都住在离这里不远的一处院子里,那是小当自己名下的产业。

    等初十小姑娘过些天满月了,王雨嫣肯定是要去单位继续实习的,而她和贾老师毕业的时间在六七月份,那时候恐怕全家都要搬到新宅子里去,到时再重新安排不迟。

    这三个人对于新的生活环境,适应的都比较快。

    都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人,猛然间到了这个管吃管住、活少待遇还好的人家,最初的那点子拘谨,在小娟的开导下,很快扭转了过来,毕竟由俭入奢更容易些。

    姜大姐和胡大姐也都想过,这年月家里能请人帮忙的,日子准定是不错的,只是日子能过的这么好,却出乎她们意料之外。

    小娟以前是和贾家人一个桌子吃饭的,现在人多了,就另加了一张桌子,菜式什么的自然一切照旧,大家都吃一样的东西。

    转天就是元宵佳节,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宴,更是让新来的这几位涨了见识。

    之后几天,经过小娟的一点点描述和指点,她们对老贾家的认识才算清晰完整起来,对今后的日子,也开始有了新的期待。

    贾老师和小当的学校开学,柳翠姑娘也去了技校,只有张老太和王雨嫣娘仨,被留在了家里,日常的生活轨迹,也就渐渐固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