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繁体版

第二百二十三章 留不住的时光

    随着2008年3G时代的到来,通讯技术的革新的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前进着。

    长安系以及东方系的相关研究部门,对可能影响未来科技方向的技术,已经默默地积累了很多年,目前正在逐步解锁并开始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有些技术,甚至在1993年第一部智能手机下线那一天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大量的研发工作就在一点一滴的进行之中。

    而到了现在,芯片、人工智能、软件、硬件、专利、新能源、新动力、生物制药、医疗健康……

    众多可持续的优质项目,在加大各方面的投入的同时,也为贾氏带来了新的盈利增长点。

    贾氏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把握未来航向,走到行业发展的前沿,实在做不到,也绝不要落伍太多。

    而在传统行业,保留高精尖的优势企业,有计划的裁汰老弱小,尤其是在三到五年内脱离房地产之类的夕阳产业。

    加强农业和农场品方面的研究投入,即便产出暂时无法形成大规模盈利,也要不遗余力地坚持下去,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大道理。

    这些就是贾先生给儿子的建议。

    虽然内容归结起来并不多,但两人交流的时间却不短。

    能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对未来的预测传授、分享给自己的嫡亲后人,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最开心的事情,不存在任何保留后手的意思。

    哪怕是对自己拿捏不准的地方,贾先生也会明确说出来,和儿子讨论,并不以势压人让儿子单方面接受他的意见。

    贾济民做了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记录者、询问者。

    他也知道,这种父子间直接交流的机会并不多,两代人的思想碰撞,尤其是在子女成年之后,往往情绪对立的时候会更多一些,而不是像他们这样的平和。

    从父子们这次相见到分开,两人在香江一起待了一周时间,为贾氏后续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有一个能撑起大梁的接班人,贾先生无疑是极其欣慰的,在交代清楚自己要说的事情之后,离开的也相当爽利。

    这次回去,他要把女人们常住的地方落实下来。

    人们总说落叶归根,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人老的跑不动了,又怕客死异乡的一种无奈之举。

    贾先生的身体虽然还没有衰老的迹象,但也不愿意为了和女人们的团聚四处乱飞。

    年轻的时候不觉得什么,过了五十以后,那种深刻在骨子里的惰性就渐渐开始抬头,懒得动也就成为他拒绝很多事情的一个最常用的借口。

    自从张老太去世后,大多数时候,他和王夫人都待在太湖边。

    那么其他女人的居住地,最好围绕着这块地方。

    东边的淞沪、姑苏,北边的常州、淮扬,在往西的金陵,向南的钱塘,都和很不错,这也是散装江南的好处。

    根据女人们自己的意见,选择好地方再收拾一番,至于什么时间住进去,那要看人家个人的意思。

    肯定有不愿意来的,没关系,贾先生并不强求。

    到了这个年龄,要说还把女人当个手心里的宝,鬼都不信。

    有些女人和贾先生维持现在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各自的子女和贾氏的财富,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只是默契的不说罢了。

    选择淞沪、钱塘和金陵的要多一些,自身能力相对也比较强。

    而那些选择近一点的,性格上大多绵软有些,比如孟邝美、周懳敏,也就是俗话说的恋爱脑、软柿子。

    今天这个搬到了姑苏、明天那个移居到了扬州,后天又有个乔迁常州的,后面的一年半载竟然还多了几分热闹。

    女人们来了,子女们却散出去了。

    雏鹰们总是要长大,要翱翔九天的。

    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贾先生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着重参考了各自母亲的意见和教育专家的评估,做出成长规划加以实施,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以利于孩子的成长。

    到了大学阶段的专业选择,贾先生充分尊重了子女的个人意见,让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抉择所带来的体验和成果。

    即使研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就是了。

    对贾家来说,只要不是把自己弄得一无是处,给与子女们试错的机会,远远多于寻常人家的孩子。

    至于那些成年已经结了婚的,更不用给他去操心。

    在商界之外,体育节、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医学界……

    众多的产业和机构等着他们的加入,一点都不会无聊。

    到现在为止,贾先生的子女里面,还没有一个孩子有纨绔的倾向,这和贾先生为他们从小就配备了高素质的教育辅助人员有莫大关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家族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就更需要不断修剪斧正。

    在这方面,贾先生的女人们都是懂事的,没有给他扯后腿。

    王夫人对于男人的举动非常恼火,几度离开太湖别院出去旅游,最后又一次次被贾先生追了回来。

    这种鸡飞狗跳的日子,仿佛也只在一晃之间,十几年转瞬已逝,就到了2024年的春天。

    十来年的日子如水般流过,让很多人长大,也让很多人悄然老去。

    已然九十四岁高龄的王海东和小了他三岁的秦淮茹,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坐着轮椅出现在人们面前。

    而贾先生和王夫人,虽然风采、精神依旧不减当年,却也已经是实打实年过七旬的老人。

    十余年间,贾氏在商业上,以其前瞻性的眼光、布局和各行业、各领域突飞猛进战绩,打破了很多人的预想和成见,已经成为真正的国际顶尖巨头。

    针对一些科技前沿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在国家建设和自身发展上寻求平衡的同时获得双赢,是贾氏旗下各集团高层最为津津乐道的事情。

    把生意做到个人满意,和做到上上下下大家都满意,这里面的学问,对支撑了贾氏大船近二十年的贾济民来说,只能用苦中作乐来形容。

    也就是在这些岁月的磨砺中,他对父亲之所以早早选择隐退,有了深深的体会和感叹。

    他现在也想退了,为此也做了大量的准备。

    不过他所培养的接替人选却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比他小了一轮的贾老三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