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繁体版

第二百二十四章 梨花海棠

    贾老三心里是有委屈的,但哪怕委屈再多,却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事实。

    生长在大富大贵之家,本该享受逍遥喜乐的日子,可三十多年来仿佛始终被无形的动力所驱策着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前进。

    他眼看着家族一天天庞大,也看着自家的财富一天天增长,一直膨胀到如今这种局面。

    即便有着再多的兄弟姐妹,也未必填的满贾氏下属企业中管控资本的关键岗位。

    作为正脉嫡枝,他自己身上的担子又怎么可能放得下来呢。

    工作和学习一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尤其实在这日新月异的变局之年,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起无法预测的连锁反应,正因为如此,他和大哥在经营上总有如履薄冰的恐惧。

    很多人看到的他们,往往春风满面、意气风发。

    总以为他们必定朝朝饮酒醉、夜夜闻笙歌,却不知道他也和很多人一样,为了解决生意上的一个小问题愁肠百结、熬到深夜。

    他和兄长的每一个决策,都必然影响到很多人和事。

    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给很多家庭造成伤害。

    别人可以放松,可以享受悠闲的时光,他们却不行,不能在任何事情上掉以轻心。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他没有办法抱怨什么,既不该抱怨,也不知道像谁抱怨。

    相比于十几岁就跟在父亲身边打拼的大哥,他冬至已经幸福的像花儿一样了,还要抱怨老天让自己投身在这个家庭吗?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老天爷没有任何不公,有也权当没有。

    正是他的这种自觉和自律,让大公子能稍稍有所放松,不至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生意上,也能够分出些时间,来思考事业和家族未来的发展方向。

    虽然他也曾和父母以及小年、允明、关想这些弟弟妹妹不止一次的讨论过这些问题。

    但贾氏的船太大了,别说不好调头,就是稍微偏一下舵,情况都会发生改变。

    他不觉得自己有大智慧,所能做的,唯有集思广益、兢兢业业的为贾氏打拼而已。

    好在他身边有很多可以信赖的人,并不是单打独斗。

    他觉得父亲早年教他的那句“少谈国是多造人”,让自己获益匪浅。

    在不断壮大自己队伍的同时,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少在外面表态,是这些年能够避免很多麻烦的一剂良策。

    贾氏的问题都没办法处理好,在其他问题上就不要充大头了,按照大政方针,坚定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好。

    比如这些年鼓励生育,这种事就该积极响应。

    当年父亲为了生老三,还曾经辞去了教师的公职,现在放开了,不生更待何时?

    贾济民觉得自己这一代人赶上了最好的时候,也赶上了最坏的时代,面临人类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人类与人类、人类与科技的较量,已经开始变得白热化,这种趋势已经远非人类自身力量所能够阻挡的了。

    而贾氏在忌惮科技进步的同时,却不得不做着科技成果的积累和转化,谁也说不清这种大家都在做的举动是否会养虎为患。

    在不远的未来,自己会不会成为助纣为虐的帮凶,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也许可能,也许不会。

    人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多生些孩子,身边多一些休戚与共的亲人,是不是未来抗风险的能力会强一些,他不知道,但这事可以先做着,也许真的有用呢。

    对于自家儿子内心这种稍有些悲观的想法,贾先生是知道的。

    可他也没有好的解决之道,只能听之任之。

    即使这些年脱离了生意的苦海,贾先生也依旧很忙。

    首先就是忙着安抚自己的女人们。

    现在一次性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能够经过重重选拔来到他身边的女孩子,无疑都很不错,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这方面的兴趣却淡下来了。

    这和自身能力无关,单纯是对没有感情的交流有点腻味了。

    前几天他在央美教书时的老前辈范先生,就娶了一位三十来岁的小妇人,两者相差五十有零。

    正应了由当年元稹那首《白衣裳二首》“一朵梨花压象床”演化而来的小诗: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范先生做得,小他十五岁的贾先生在这方面自然不会落于他人之后。

    当然,这只是就个人能力而言,王夫人和贾先生的感情一直很好,不存在谁故去了,或者停妻再娶之类的事情。

    艺术家是需要创作灵感的,灵感的来源多姿多彩。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贾先生是位出色的艺术家,可他始终不这么觉得,在艺术方面自认只是个匠人。

    他也贪恋娇艳的鲜花,可更多的时候,他还是那个念旧情的故人,对自己的女人始终如初见一般喜爱。

    有喜爱就要有付出,就会占用大量时间去和她们相处。

    不管是为了她们个人,还是为了对方的老人,或者为了双方的子女,都会耗费时间和精力。

    而让贾先生忙碌的第二个原因,就在这些子女身上。

    他一路生儿育女、四处播种,如今从四十七岁的贾济民到不满两岁的小虎妮,子女已经凑齐了三十六天罡之数。

    这其中刚刚断了奶的、才背上书包上小学的,在中学的书山学海里苦熬的,在大学里风花雪月的,出了校门在事业上打拼的,结束了爱情漫步走入婚姻殿堂的,在商海中打熬许久风尘仆仆的……

    简直容纳了所有可以容纳的类型。

    幸好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混账东西和败家子,至少现阶段没有,这让他私下也曾经窃喜过很多次。

    养不教父之过,这口大锅,寻常人家的父亲背了也许乱子不大,可要是自家的孩子惹出些麻烦来,那祸事必然不会小。

    所以这些年只要他有闲暇时间,就一定会对身边的子女悉心教导,没有任何的不耐烦。

    而在近些年,随着成年子女渐渐增多,他也不得不面对他们的亲事和各种各样的亲家,很尴尬,却又不得不应付。

    即使明知道自己可能会遭受对方私下的非议,他仍然要笑脸相迎、谦和以待。

    这种情况让他恍惚觉得,自己就是个心疼孩子的老好人。

    最占老好人时间的还有一件事,学习!

    不断的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他学的很杂,甚至在很多方面内容相当基础,这又是为了什么,身边人的猜测不少,真实原因却也只有他自己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