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歌
繁体版

第31章:言传身教太丘公,行为世范陈君子

    颍川,许县。

    此时的许县尚未展现出历史上作为曹魏古都的许昌的繁荣。

    天下的士人往来于此,只为得见远近闻名的宗师,陈寔,陈太丘。

    这是陈霁自小便能感受到的,荀家的荀爽、韩家的韩融、钟家的钟繇,还有李膺、贾彪、王烈,这些当世的名士皆为其门生。

    陈霁的恩师胡广与祖父陈霁,被人们视为中庸的典范。

    前者历六朝而登宰辅,屡仕不倒;后者清净无为,号为缙绅。

    何为中庸之道?

    陈霁目视着眼前的这位老人,在心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那些自诩高节之士大多诟病胡广与陈寔的虚伪做作,而二者在陈霁看来,却是真正践行中庸的智者。

    陈寔也慈爱的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长孙。

    胡广命陈霁向自己请教为人与为官之道,他明白,老朋友的时间不多了。

    作为陈霁的祖父,他理应继续作为陈霁的引路人,而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

    “我年轻时出身寒微,不因君子而近,不因小人而远,因仗义得到了同辈人的拥护。”

    “县吏没有证据,诬蔑我杀人逃匿,我得势后以礼相待。”

    “侯览逼迫太守任用他的亲信,我主动承担了举荐不明的污名。”

    “张让的父亲去世后葬在颖川,名士大多珍惜自己的羽翼,唯独我前去吊唁。”

    “应司空黄琼之征召,先为闻喜长,后为太丘长,使治下清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居乡野,设学堂,弟子万人之众。”

    “最后,就是你眼前的我。”

    陈寔敢将自己的一生摆在陈霁的面前,因为他有着足以自傲的成就。

    儒宗、乡长、缙绅,颍川陈氏的缔造者。

    陈寔做到了一位寒门子弟的顶点,他的名望常人难以企及,三公有缺,就必定召他入朝。

    “祖父不因君子小人之辩而亲近或疏远某人,这是为人之道。”

    “然也,夫为人之道,不强人。”

    “君子有君子的道德,小人有小人的智慧,君子善于谋国,小人善于谋身。”

    “不能因道德而失智慧,也不能因智慧而失道德。”

    “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此谓之人。”

    陈霁点了点头,接着说道:“祖父以德报怨,是公私分明,分太守谤,是下属之职。”

    “然也。”

    “为臣之道,在公私之分,朝堂之上,没有朋友,只有朋党。”

    “为臣之道,在上下相合,下不能只求自保,上不能一味苛下,患难相济,方能相安。”

    “为官,最忌自欺欺人,自视清高,有德者不以德彰,有才者不以才显。”

    “智者不争虚名而好实权,善为循吏而不自诩清流。”

    “以利相导,以益相驱,此为大道,古人云:天下熙攘,来往因利,此言得矣。”

    “权谋之术,在制衡,不在倾轧,权倾一时者,如梁冀、五侯之辈,惨死不论。此愚者所为。”

    “夫天下也,真天子之属?”

    “这天下没有谁是最高的,有人捧你,是为利,无人能够倚仗你,最终必然将你抛弃。”

    陈霁清楚祖父所指的是什么。

    自陈霁助刘宏掌权以来,多借势而为。

    诛杀权宦,剔除外戚,是借助张奂凯旋而归,这是天时。

    智退鲜卑,以弱胜强,是檀石槐轻敌所致。

    对内施行黄老之道,是倚仗诸位公卿。

    至今,建宁四年的所谓国家太平,也在鲜卑再犯,天灾不断的双重摧折下,暴露了危机。

    表面上的成就盖不住内在的虚弱,此时的东汉仍然处于内外交迫的窘境。

    不待陈霁多想,陈寔便开口打断了陈霁的思绪。

    “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忠奸难断,雌雄莫辨,善恶相继,虚实相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天下是棋局,是一张网,每个人或是棋子,或是网上的结,博弈与交织,才是常态。”

    “世事人情,不敢不懂,不敢不为。”

    陈寔说着起身,带着陈霁走出陈府,向着乡间的田地走去。

    来往的农夫热情恭敬的向他们行礼,他笑着回应,并时常问一些家常。

    今年的收成如何?孩子的病好了没有?新婚燕尔,祝福相守,面面俱到。

    为公务奔走的官吏向他请教,县里的官员前来问道。

    从清晨走到黄昏,上到名士公卿,郡县官吏,下到贩夫走卒,田间佃客,络绎不绝。

    他们问了许多问题,陈霁在一旁仔细的聆听,不敢有丝毫遗落。

    他时不时的望向自己的祖父,真正的儒士或许并不是手捧圣贤书,只会之乎者也的无用之人。

    寻医问诊,开除药方,庄稼闹灾,百姓闹事,陈寔都能处理的恰到好处,柔韧有余。

    夕阳西下,祖孙二人的背影被拉的很长,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

    二人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虹光,你认为我们能做的又有多少?”

    “治大国如烹小鲜,伊尹的治国之道是在庖厨中悟得的。”

    “大隐隐于市,百里奚的治国之道是在黔首之间悟得的。”

    “谋利与人善,管仲的治国之道是在商贾之间悟得的。”

    “你助上掌权,智退鲜卑,上书五论,平叛渤海,这些功绩看似很大,但多为虚名。”

    “伯始来信,你欲为尚书?”

    “是,祖父。”

    “去渤海吧,去民间走一走,朝堂之上,陛下不能总倚仗外臣,朝野之下,你还需多加磨砺。”

    “渤海国除名后,我已与你老师相商,准备举荐你任渤海太守,这就是我们对你和陛下的考验。”

    “你的道太杂,是从书里得来的,从前辈的口中听来的,都不是你自己的。”

    “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不要把中兴挂在嘴边,藏在心底,时刻告诫自己。”

    “不谋一时者不足以谋一世,不理一郡者不足以治一国。”

    “远则将目光看向伊尹、周公,近则将目光看向管仲、霍光,你想做的是辅国良弼,而非王之谋主。”

    “不要忘记晁错与主父偃的教训。”

    陈寔的话深深地触动了陈霁,他扪心自问,自己想做的只是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的谋主么?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他又如何保证自己不会出错。

    到那时,为了江山社稷,他又何足道哉。

    他开始反省自己,似乎自己一直仗着穿越者的身份好为人师。

    他指点刘宏,抛出几句千古名句换取名声,博得士林中的奉承,犯了大忌。

    无论是自己的老师胡广,还是自己的祖父陈寔,他们都在告诫自己,摆脱那些一知半解的道听途说,去真真正正的领悟自己的道,适合东汉的道路。

    如同管仲、李悝、申不害、慎到、商鞅、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他们一样,去寻找自己的救国之道。

    至于未来,权臣也好,孤臣也罢,陈霁,必须要将东汉与自己牢牢的绑定。

    一世命即万世命,陈霁要做的,就是用一世之功谋万世之福。

    他眺望河对岸的青山,仰望那林上云间,三国的英雄人物尚未展露头角,难道就意味着他也要寂寞无为?

    既然重活一世,沿着既定的历史轨迹又有何意义?一个朝代必将灭亡,但大汉在他的手中,必将爆发新的生机。

    三兴大汉,当仁不让。

    “祖父,孙儿明白了,孙儿也会自请出任渤海太守,以渤海为起点,参悟治国之道。”

    陈寔望着自己的长孙,欣慰的一笑,他不止一次与族中的人们提起,此子必兴吾宗,对于陈霁,他始终是满意的。

    但颖川赋予他的使命需要他做的更好。

    “虹光你要记住,无论是朝堂还是郡县,你的背后,站着的都是整个颖川。”

    “这,就是你的底气所在。”

    陈霁突然明白了陈寔此举的用意,他,颍川陈氏的长孙,得到了颍川士族的认可。

    “明日,你便动身前往你将来的舅姑家吧。”

    “荀家的女婿,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当的。”

    说完,陈寔大笑着转身离去,陈霁则是有些害羞的跟上去。

    祖父,老顽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