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歌
繁体版

第34章:孝是生前敬与顺,何须身后假意悲

    看着这样的陈霁,刘宏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劝导。

    胡广年事已高,如今已是八十二岁的高龄,如今这般却也无计可施。

    今日两人都看到了强撑着身体的胡广为陈霁上书的样子。

    这让他们如何不为之动容。

    可又该说些什么?

    良久。

    刘宏望着远方的夕阳,袅袅的云烟被熏的昏黑。

    他有些沉重的对着陈霁说道:“胡公上书,劝谏朕应以国事为重,不允你为其守孝,如若不从,当以不敬论之。”

    当自己说出这句话时,刘宏不禁红了眼眶。

    自陈霁拜师至今,每一次决策看似顺利的施行,背后都少不了这位老者为之忙前忙后。

    他从不愿置身是非,却每每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据理力争。

    当日仇仲举兵包围渤海王墓,绣衣之所以能够带领援军及时赶到,也是胡广亲自修书递给三州刺史、各郡太守出兵干预。

    陈霁立鸿都门学,胡广又是亲自修书颍川,希望他们打消对陈霁最后的顾虑,支持他作为颍川的新一代话事人。

    舆论渐起,也是胡广让旧日的门生故吏陈蕃、杜密、王畅等人出面镇压。

    陈霁每一次算无遗策的背后,都有这位老人在为他扫除隐患。

    他不开口,无怨无悔,甘愿为自己的弟子释放自己最后的余热。

    正如他所说,他胡广也曾是怀有一颗赤心献予大汉,最终在世事的锤炼下终究黯淡。

    于是有了自小立志“扫除天下”,强于犯上的三君陈蕃,留下“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

    又有“天下楷模”李膺李元礼,严于摄下,洁身守礼,威震中州。

    旷世逸才的蔡邕一手飞白体顾盼生姿,勾勒出东汉最后的一抹盛世景象。

    名为天下俊秀的王畅用清廉笃实的一生诠释了忠厚之士的真谛,他的孙子“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续写前代的风华。

    还有,很多人,他们作为东汉的士人在日暮之下步履蹒跚,坚守在自己的道路上。

    履仕六朝的老人要就此停步了,他为世人留下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后一舞。

    弟子,陈霁。

    陈霁的脸上没有明显的表情,他的眼神有些黯淡,嘴唇微颤。

    有些事,他知道,胡广知道,但彼此都心照不宣。

    这是属于师徒间的默契。

    陈霁回颍川的这段时间,胡广拖着病重的身体,踏入了昔日故友的府中。

    从前不肯麻烦弟子的他,第一次召集了陈霁的所有师兄。

    陈霁的目光望向眼前,而胡广,永远在他身后。

    “兄长,弟先告退。”

    陈霁沮丧的走下德阳高台的台阶,每一步都极为沉重。

    夕阳拉长了他的背影,天上远去的孤鸿用悲鸣映衬着他的内心。

    “渤海路远,弟多多保重。”

    刘宏起身望着远去的陈霁,一直目送他走出德阳门。

    夜,悄然而至,丁香花飘零低吟,素雅的清香淡而沁人。

    太傅府里,胡广的卧榻前陈霁端着药去侍奉,烛光映红了他的眼眶。

    陈霁对于胡广上书不许自己为其守孝的苦衷自然清楚,可他心中,始终过意不去。

    “师傅,您……”

    胡广清楚自己的弟子想着什么,他用已经有些干瘪的双手拍了拍陈霁的手,语气带着虚弱。

    “虹光,孝,是生前事,而非身后事,国大于家,义大于礼,孰轻孰重,人总要有所取舍。”

    随即胡广像是精神了一些,撑起身体,嘱咐一旁的儿子胡整取来棋盘,要与陈霁对弈。

    陈霁不好拂了胡广的意,只能执棋与胡广勉强的下着。

    胡广的眉关紧皱,多次出声提醒陈霁要沉下心来。

    “君子处事不惊,纵浪大化之中,不忧不惧,你今日畏首畏尾,屡屡碰壁,还不知错?”

    棋局很快就结束了,却在胡广的要求下继续。

    胡广的儿子们与陈霁都想出声制止,但他们又都知道,这是老人家最后的回光返照。

    一切,按照老人家的意思照办。

    “今日在棋盘上,你可以一败涂地,来日在朝堂,在仕途,这些错,这些失败,就都是你的履历。”

    “败中寻可乘之机而胜,胜而如何立于不败之地,有些言语说是东西靠悟,可无非就是要你处处留心,处处留神。”

    “越是简单的工作越是尽全力去做,尽善尽美,处理繁杂冗长的事务才能越发的得心应手。”

    “老夫一死就让你方寸大乱,那来日泰山山崩于前,你又如何做到面不改色?”

    “不能因私而废公,不能因情而失智,老夫履仕六朝,没什么可称道的,不过一生躬行谨慎之道,从不有失。”

    “老夫天资愚钝,不敢言人情达练,世事洞明,奉中庸之道,多方擅柔,使朝堂之上,不生无妄之灾,不惹无端之祸。”

    “建宁四朝,休养生息,地方上交来的奏折难免有伪饰之处,我朝积弊已久,欲恢复元气,非一朝一夕可成。”

    “瘟疫、洪水、旱灾、山崩等天灾连年不断,到了渤海,你又如何应对?”

    “该想的事情想好,该做的事情做好,百姓需要的是称职的太守,不是守孝的弟子。”

    “胡广是谁,千年后又有几人得知?你若真有孝心,就把为师记在心里。”

    “为师没有什么遗憾了,在人生的暮年能够收下你这个徒弟,见到中兴的希望,我胡广,不知比当年的同僚幸运多少。”

    “七十三,八十四,这是圣人也躲不过的劫难,至于老夫,索性也就不度了。”

    师傅嘱托的话很多,渐渐的,夜深了,棋盘撤去,胡广平静的躺在床上,平静的迎接自己人生结束。

    陈霁紧紧的握住胡广的双手。

    “若是根儿还活着,也当有虹光这般大了。”

    胡广的眼神慈爱的看着陈霁,这个弟子,对于自己又何尝不是自己的亲子,骨肉。

    他缓缓的闭上了双眼,陈霁的耳边传来了均匀的呼吸声,是睡了吧。

    陈霁看着睡去的胡广,不敢抽出自己的双手,就这样凝望着他。

    “三日,弟子为您守孝三日,动身前往渤海。”

    塌上,胡广的眼角的泪水顺着发丝垂落。

    陈霁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无声的哭泣。

    “三日后,渤海,且行且重。”

    这一夜,漫长而煎熬,短暂而心伤,陈霁感受着胡广渐渐冰凉的手掌,感受着深深地无力与绝望。

    公元172年,大汉熹平元年,四月十七。

    履仕六朝,历任尚书郎、尚书仆射、汝南太守、大司农、司空、司徒、太尉、太傅的东汉重臣,安乐侯胡广,长辞于世。

    享年八十二岁,追赠“文恭侯”。

    刘宏以东汉自光武帝以来最隆重的追赠与葬礼规格将其下葬,为光武中兴以来的人臣之最。

    以此来告慰这位为大汉奉献一生的老人。

    文化上,史称其为“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

    学术上,他作《百官箴》四十八篇,成为了如今研究汉朝官制的重要资料。

    人才选举上,他主张“选举人才,无拘定制”。

    政治上,历事六朝,为官三十余年。

    史称“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

    因其奉行中庸之道,历史上多有争议。

    下葬的典礼上,太后与刘宏亲至,陈霁与三公扶棺,文武百官夹道护送,百姓为之带孝。

    门生故吏数以万计者,哭泣不止,哀鸿为之落泪。

    为追念其功绩旧德,刘宏下诏,命蔡邕撰写《胡广黄琼颂》,悬于殿中。

    又命当世最为出色画家的之一,并州刺史赵岐,为其与黄琼绘制画像,供于南台。

    又由皇帝与太后赐字,翰林蔡邕与并州刺史赵岐提笔,太尉陈蕃与议郎陈霁研墨,司徒刘宠与司空闻人袭手执镇尺。

    为二人上表——刚柔并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