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歌
繁体版

第63章:期许天工缔盛世,条条大路通鸿都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鸿都门学,群贤毕至,高朋满座,盛议天工之事。

    逢北海郑玄与荀爽会于鸿都,士人奔走相告,数以万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谓之天工成立之初衷。”

    “天工者,夺天之造化,汲地之灵气。”

    “天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工者,取所长而续所短,天工之道,谓之均衡天地。”

    不多时,本次盛宴的主角,司空闻人袭与陈霁到场了,对于二人的到场,鸿都学子给予了最高的尊重。

    鸿都博士们端正的站在鸿都门下的两侧,那个刻着鸿都四句的石头如今又是换了新衣,唯一不变的,便是矗立在鸿都的门前,铭刻在鸿都学子的心中。

    北海郑玄对于陈霁也是闻名已久,对于这位年少出名的少年英才,他听说了太多关于他的名号。

    从最初在颍川的“白手青云志,霁月光风陈臣。”,“麟角之首,国士之冠”到在渤海时的“东州太守”与“甘棠太守”,再到后来,扫平寰宇,平定海内后的“掌握璇玑,胸罗星斗,权衡日月,独照乾坤”的彪炳之名。

    郑玄没有多说,他与荀爽一同端坐在鸿都门学的高台之上,聆听着陈霁与闻人袭关于天工以及漕运、屯田的事宜。

    “国之命脉,尤以道通,水陆并进,兴漕运,振经济。”

    “霁曾以渤海为始,以冀州为核,北通幽州以北,东达青州以东,兼济司隶之中。”

    “我们今日在此商讨,就是要明确西北与北境的事宜。”

    “北边,凉、并、幽三州之地,赖司空之功,以兵屯而进,蚕食漠南之腹,野望漠北之地,是国防备之重镇。”

    “西域东归,丝路重启,经济可供输凉、并,而直通司隶之利,尚需开漕运,辟驰道,以通得脉络。”

    “是以京畿为中,凉、冀为翅,西域与幽州为两翼,以并夹之势,鲸吞鲜卑、匈奴。”

    “而屯田之事,利国利民,军屯开垦,使荒芜、废弃之田,得以复垦,而后交于百姓之手,使军能自足,民能得便。”

    陈霁不断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期间涉及漕运、驰道、屯田、国防、经济、政治等涵盖朝野上下,庙堂江湖之事。

    引得了鸿都学子们的阵阵喝彩,陈霁所说,他们或许也能说出一两点,甚至不下于他的表达,可如此思虑周全,涉及完整的谈吐,却是他们无法做到的。

    端坐在高台之上的郑玄与荀爽不禁为之颔首,台下,翰林学士们姗姗来迟,他们一袭青衫,书剑在册,翩翩而来,仔细的聆听陈霁的阐述。

    卢植的身后,一位与陈霁年纪相仿的少年眼神绽放出精光,他平时最喜侠气,好游于江湖之上,但也素来对陈霁这般国士崇敬有加,爱慕不已。

    “大丈夫当如是。”

    “若有朝一日,我刘备也能像他一样在台下名士如云的地方侃侃而谈,则人生无憾矣。”

    而说起这次盛宴的另一位主角,司空闻人袭,则在陈霁的铺垫过后,将议论的焦点抛了出来。

    “虹光所言,也是我对待诸多建设之事的看法,不瞒诸君,此番返回京师,正是遇到了困难。”

    “而找寻虹光前来,正是因为他曾说过,关于天工府的构想。”

    “诸君,我也不做隐瞒,天工马钧,正是我的弟子,但他能够成为天工,却并非是我的功劳。”

    “德衡,将你的成果向诸公展现一下吧。”

    在闻人袭的指引下,众人的目光向着同一个方向看去,马钧身上穿着简朴的麻衣,头发被儒巾简单的扎了起来,他有些口吃,好在他的搭档,阎辜与他配合出了默契,代他表达他的意思。

    鸿都门学的高台之下,众人早就对那幕布之下遮盖的事物动了好奇之心,只是他的主人没有发话,众人也不好做什么。

    马钧匆匆的走到自己的发明之前,掀开幕布,入眼的是在鸿都门学内的小水渠中翻滚的龙骨水车,经过了改良后,他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增强,除此之外,还克服了地形对其的诸多限制。

    其次,便是人们很熟悉的梭织机,可是在马钧坐在上面开始操作后,众人都被三锭纺纱的奇异所惊艳到了,在陈霁的启发下,马钧将他提前实现。

    然后,就是连弩、耧车等一系列让人叹为观止的进步,曲辕犁作为唐以前穿越者钟爱的技术当然也得到了陈霁的重视,如今在屯田地区,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推广。

    闻人袭满意的看着在场众人的表情与反应,开口道:“诸位,还望给予德衡足够的信任,今日是为了商讨国事,但也是为了打消大家对德衡的一些顾虑。”

    “天工府,我私以为是大汉的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时刻。”

    接下来的时间,被闻人袭交给了陈霁。

    “百业待天骄,四海需英豪,修得文武艺,报君凯歌还。”

    “诸位,从德衡开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大汉以农为本不容动摇,但是工也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眼下的局势下,工匠们应该得到重视。”

    “我在渤海时,主张任人唯贤,各司其职,也就是在这样的支持下,诸君看到了渤海的发展,渤海可以,大汉自然可以。”

    “我要再次说的,是大汉以农为本的根基,容不得动摇,因此,陈霁今日所言,是以工利农。”

    事实上,陈霁所要说的已经多有压制,他所要说的何止是工,更有商,任何事业的开创,没有真金白银,那不过都是空中楼阁罢了。

    改变原有的社会意识那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尚未经历大动荡的社会,很难接受一种新的意识。

    东汉在经历了天灾不断,疫情肆虐之后,对待生命与人生哲学的看法或许发生了改变,并在魏晋时期以玄学的形态出现,但在对传统士农工商的四民体系,却是不能轻易被撼动的。

    这就是陈霁道阻且长的原因,得益于后世的知识,将基础的科学提出并传播或许不难,但想让这种科学的思想融入社会的形态并逐渐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部分。

    陈霁要做的还有很多,天工府只是开始,陈霁真正要趁着这次商议要做的,漕运、屯田自然是重中之重,可他真正的深意,是想在东汉的百姓心中,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他并不求立即发芽,他只求这颗种子能够稳固,深深地埋在人们的心中。

    马钧对自己发明的介绍还在继续,而此次盛宴的有一个重要人物,也已迈出了向着鸿都门学走来的步伐。

    “夫士农工商之四民,自公始百年,渐以平论,使民以自役。”

    ————《东汉杂记·三教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