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天朝
繁体版

第九十六章:前汉流臣与贵霜王国在黄天六十五年至六十六年间扶南政策之关系

    (感谢书友冰封领主的票票~)

    作者:交通大学史学助教,陈寿,字承祚

    摘要:本文结合太平道国五军都督府军事历史博物馆中于第二次大远征期间缴获的贵霜宫廷史料和司马绍统(名彪)先生捐献的司马家史料,系统分析前汉流臣在贵霜王朝于黄天六十五年至黄天六十六年间扶南政策上面的影响。本文认为,前汉流臣和贵霜王朝本土大臣之间的博弈,是贵霜王朝在扶南问题上摇摆不定的重要因素。

    特别鸣谢司马绍统先生,他的祖父是伪太傅司马懿六弟司马惠达(讳进)中郎,他的史料对于我们研究前汉流臣在贵霜的心理状态有着极高的价值。

    在新时代,司马绍统先生洗心革面,与原出身断绝关系,努力做一个新人,他在史学方面造诣极高,是史学的良才。

    正文:阿尔达希尔一世的征服,不但将波斯和天竺两大文明系的边界线由兴都库什山脉推进到天竺河一带,还沉重地打击了传统的贵霜武士阶层,客观上为前汉流臣在贵霜占据高位提供了助力。

    众所周知,在天竺这片土地上,天竺人并不特别反对外来的主子。

    就连所谓传统的婆罗门上三族,也不过是先前的雅利安征服者,如今摇身一变,居然成了天竺的自古以来。

    按理来说,前汉流臣的融入并不会特别困难。

    但是前汉流臣毕竟还是炎黄子孙,自不愿意入夷则夷,自降身份进入那四等人的秩序,故而天竺旧人自视之为异端,由此,也就融合得不太顺利。

    当初到达天竺的前汉流臣有三类,一类是世家,像是颍川司马、琅琊王氏等等,皆是如此;第二类是西域诸国自视为汉臣,不愿归顺太平道国的------或许是因为先前归顺王莽的时候不太愉快,所以只任汉之旗号?第三类是匈奴王庭,匈奴王庭自言刘汉之侄,当继法统,于是改姓刘氏,追随者前汉流臣去了天竺------但这也是托辞,在那鲜卑乌桓被消灭之后,匈奴王庭见天威不可敌,又惧斩草除根,索性自个儿潜逃了------说来也是好笑,北海之苗裔不知凡几,交融亦不知凡几,皆为炎黄子孙,何来斩草除根之理?纵是那鲜卑乌桓,也不过是内迁融合,何来灭族之说?

    由此观之,匈奴王庭只是投机罢了,甚至,他们都不配被称为匈奴王庭。

    我在中学五年级同年会竞选中,曾见一刘氏的并州豪商之子参选,足可见我太平道国对炎黄子孙一视同仁。

    却说着前汉流臣到了天竺,一时之间不受重视,蛰居南天竺诸国,以图良机。

    待到阿尔达希尔于天竺河畔歼灭十二万天竺兵,又于兴都库什山岭中伏击我天朝三个师,一时之间天下几无可敌之人。这时,有着火器战术的前汉流臣方才得到重视------须知,有火器和有火器战术实乃天壤之别。

    (这里牵扯到一个复杂的问题,北印度洋公约组织于黄天三十二年建立,为的是抵御太平同盟,但此时安息未灭,阿尔达希尔只是安息波西斯总督之外孙,其时巴兹伦基德人的头人则是其兄沙普尔,因此这时候是不存在贵霜的------但是阿尔达希尔却巧妙地利用各种骗术,误导了当时的北约其他成员国,使他们认为萨珊也就是安息的替代者,安息已经冢中枯骨。故而在发现被欺骗了之后贵霜才会如此愤怒------此处有两个疑点,一是为什么贵霜会被骗?难道满朝大臣没一个懂的?二是当初的北约如何阻挡了太平同盟的扩张?两巨头安息和贵霜明明都处于王朝末期,一副垂垂老矣之相。怪哉怪哉。)

    (编者注: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此列出学界主流的一种观点。当时北约创立的时候安息确实还在,而阿尔达希尔实际上是代表反安息的地方诸侯之首来贵霜签订盟约------如果硬要说有欺骗,其实只是阿尔达希尔让贵霜朝廷误以为自己是其兄的继承人,以及夸大了巴兹伦基德人等地方诸侯面对安息帝国的优势。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交通问题和治理成本问题是主要的因素。太平同盟不是被阻挡住了,而是根本就没想着全力扩张,所以随缘式地走到哪统治到哪,遇到阻力之后就停止了。)

    此后,前汉流臣基本把控住了贵霜的军事系统,以及南天竺诸国的经济、军事、外交系统,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天竺南北为许多城市颁发了准许其从地方领主的统治中特许状,打造了贯穿全国的商业网络。

    对于被清算的恐惧和在东南亚的商业竞争,使得天竺各国对于太平同盟一直保持鹰派的立场。

    相比之下,萨珊显得比较鸽派,以免刺激太平同盟对于当初兴都库什山脉的受挫做出全面报复。

    但是,在王都革·命的时候,司马懿率领的舰队在面对太平道国的天竺海分舰队时,却选择了退让------因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打仗,鹰派的姿态是为了提高对方同样选择鹰派姿态的成本。

    根据司马绍统先生的笔记,当时,司马懿做出的判断是:黄天六十五年的太平道国正处于武将找不到战功的一段和平期,因此,在见证了文官系统在真腊事件的得利和扶南可能的得利之后,天竺海舰队很有可能会故意擦枪走火,引发对北约的全面战争。

    这种观念的正确性得到了后来发生的事件的支持。

    因此,前汉流臣在扶南“上校政府”期间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因为他们害怕就此开战,同时,他们也开始了战备工作。

    但到了“上校政府”下台,克努哈希上位之后,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有了克努哈希作为遮羞布,贵霜王国再次开始行动。他们摸准了太平道国不希望直接吞并扶南(因为不划算),而是扶植傀儡政·权的心理,决定通过增加傀儡政·权运行的阻力来增加太平道国在扶南的投入,为之后的决战争取时间。

    这也就导致了克努哈希在“第一次扶南内·战”中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