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仙斗法兴秦传说
繁体版

第010回 逞宝贝剑诛燕将 用魔法石打秦军

    孙燕听闻宝剑来临,心中一紧,立刻勒住战马,仰头望去。只见云气缭绕,霞光四溢,一把宝剑直扑头顶。

    他惊得魂飞魄散,背后班豹却大声催促:“少老爷,怎么不加速前进,一举擒住这贼子,为老爷报仇?为何在此愣神?”

    孙燕颤抖着指向天空:“宝剑……宝剑来了,我命休矣!”

    班豹瞪大眼睛,只见云雾中,一朵斗大的红花托着那明晃晃的宝剑,正向孙燕头顶飞来。

    他急忙大喊:“快跑,离开这里!”

    孙燕点头:“对,邪术只在百步之内有效,我们快逃!”说着,他调转马头,向易州西门疾驰而去。

    班豹紧随其后,连抽三鞭,催马急追。

    那宝剑在空中左旋三圈,右旋三圈,眼见就要落在孙燕头上。然而,孙燕乃是上界自在龙转世,注定有三年零六个月的天子福缘,岂能轻易丧命?就在宝剑触及他头顶的瞬间,他原形毕露,化作一条五爪金龙,用龙爪稳稳托住了宝剑。

    这把宝剑乃是如意之宝,被金龙一托,便斜飞而去。却不料,班豹恰好赶到,倒霉地挨了这一剑。只听一声惨叫,班豹的人头便滚落在地。

    孙燕听到身后的惨叫声,回头一看,不禁泪流满面。这样英勇的好汉,竟就这样死于秦贼之手。

    他不敢耽搁,催马奔至吊桥,高喊开门。

    城上的士兵认出是孙燕,立刻飞报昭王。昭王正与屈产在敌楼上商议守城之策,闻讯后立刻亲自下城迎接。

    一见到昭王,孙燕立刻下马行礼。

    昭王激动地问:“御外甥,取救之事如何?”

    孙燕禀报:“托吾主的洪福,臣上天台山,请来了臣叔孙膑,他已率领人马前来相助,现在西门安营。臣特来报号。”昭王闻听大喜,立即与孙燕、屈产一同回到御敌楼,传旨摆驾回宫。

    随后,昭王命屈产草拟了一道请启,派遣八位大臣手持请启,率领五百御林军,跟随孙燕出南门,绕道前往齐营,恭请孙膑进城。这一切安排妥当后,暂且按下不表。

    在秦国的中军帐内,王翦胜利归来,向元帅章邯报告战功。

    他恭敬地说:“元帅在上,今日孙燕前往临淄求援,成功请来了孙膑,领兵来到易州相助,此刻已在西门扎营。孙燕进城报信时,被我以宝剑斩落家将,他败退回城。特此禀报。”

    章邯听闻此讯,大惊失色,冷汗直流,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王翦见状,疑惑地问:“元帅为何对孙膑的到来如此恐惧?”

    章邯叹道:“你有所不知,孙膑在云梦山学艺时,得到了三卷天书,能预知过去未来,神通广大,道法无边。各国闻之丧胆,你我恐非其敌。不如奏请皇上,收兵回国,以免我军遭殃。”

    王翦听后,朗声笑道:“我秦国顺应天命而兴,注定要一统六国,号令天下。圣天子有百灵相助,孙膑岂能奈何?元帅且放宽心,待末将与他一战,定能分出高下,保证无事。”说罢,他辞别章邯,返回大营。

    与此同时,孙燕奉昭王之命,带着八位大臣和五百军兵,来到齐营扎营。他立刻下马进营,拜见叔父孙膑,呈上昭王的请启。孙膑立即吩咐排开香案,亲自出营迎接。

    八位大臣望见孙膑迎出,便捧着请启直入营门。孙膑恭敬地叩头接启,读后起身与各位大臣见礼。随即传令拔营,绕道前行。

    不久,他们来到易州南门城上,燕军急忙开城门迎接。

    一行人直入金銮殿,昭王一见孙膑,急忙离座,率领众臣迎下丹墀。孙膑抢上几步,跪下叩头。昭王亲手扶起他,同上大殿赐座。孙膑谢恩坐下后,孙燕、李丛率领众将也在阶下叩头参见。

    昭王望去,只见众将身穿五彩斑斓的战袍,个个英武非凡,如狼似虎。

    他好奇地问:“这些将军是从哪里来的?”

    孙膑奏道:“他们是临淄的一干众将。”

    昭王传旨免礼平身,并设素筵为孙膑接风。齐国众将则在偏殿另行款待。

    酒过三巡,菜上五味,昭王感慨道:“我国兵少将寡,今受秦国欺凌,压境兴兵。全仗御外甥扶持。若能擒拿王翦,退得秦兵,孤当厚报。”

    孙膑躬身道:“列国兴衰,关乎天命。一则看主上洪福齐天,二则看臣的本领如何,三则看易州的百姓能否免受涂炭之灾。至于擒拿王翦,又有何难?”言罢,君臣畅饮。

    稍后,孙膑离席叩谢,告辞出朝。他架拐骑牛,在众将的簇拥下,来到燕山府,弃牛离鞍。承奉官不敢怠慢,慌忙通报。

    燕丹公主,高夫人,李夫人,三人正沉浸在悲伤与烦恼之中。突然,承奉上前禀报:“启禀贵人,少爷已经前往临淄求援,并且亲自上山拜访了三老爷,请他出山相助。此刻三老爷已在府门外,特来禀报。”

    燕丹闻言,悲喜交加。高夫人与李夫人急忙扶起公主,步出银安大殿。

    只见孙膑拄着沉香拐,身穿豆青袍,头戴三叉冠,背插黄旗,款步而来。

    燕丹公主看着他,心中一阵酸楚,泪水如泉涌而出。

    孙膑看着生母两鬓斑白,皱纹满面,也是心中大痛。他抢步上前,跪下说道:“不孝之子孙膑,叩见母亲。”

    燕丹公主抱住他,放声大哭:“我儿,你可让我痛死了!究竟是谁得罪了你,让你把养育之恩抛到了九霄云外?”

    高夫人与李夫人看到三爷,也是泪流满面。整个银安殿上,哭声震天,后府之人,无不泪眼婆娑。

    母子二人痛哭多时,高夫人与李夫人出面劝解。

    孙膑止住泪水,前往偏殿参拜灵堂,对着三副灵柩叩拜。

    他心如刀绞,泪如泉涌,大声哭道:“孩儿远离母亲,深山修炼,却没想到父兄在沙场惨死。幸亏侄儿孙燕上山求援,我才能领兵前来。我定要抓住王翦,碎尸万段,以报前仇。愿父兄在天之灵,宽恕孩儿忠孝不能两全之罪。”孙膑哭得肝肠寸断,如痴如醉。

    孙燕走上前来劝道:“三叔不必过于悲伤,以免伤了祖母的心。”

    孙膑闻言拭去泪水,低头沉思。孙燕回头,看到殿东停着一口棺木,心中疑惑。他问道:“祖母,这口棺木里又是哪位?”

    公主泪眼婆娑地回答:“你三叔刚到,我还没来得及细说。既然你问起,即使我有铁胆铜肝,也要伤心啊!”

    李夫人接着说:“你去求援后,那秦贼王翦屡次攻城讨战。你妹心怀忠孝,欲报祖父之恩,不料出战时却丧命于王翦的宝剑之下。”说完,她也放声大哭。

    孙燕闻言,泪流满面,哭道:“贤妹,我去时你尚在殿前相送,谁知如今竟隔着棺木相见。可恨王翦这贼,连害我四位亲人,真是仇深似海,万剐犹轻。”他哭得涕泪涟涟,捶胸顿足。

    燕丹公主安慰道:“我儿不必过于伤感,这也是你妹的命数。”

    孙燕收住了哭声,燕丹公主叹息一声。然后请燕丹公主回殿,重新叩头,再与高夫人、李夫人行礼。礼毕坐下,只见全山众将上殿,朝着贵人叩头参见。

    燕丹公主环顾四周,却不见了班豹的身影。她疑惑地问孙燕:“家将班豹到哪里去了?”

    孙燕叹了口气,道:“这班豹真是个英雄,他跟我连闯秦营,在荆轲山突围而出。一路上,我们同上天台请得三叔相助。回到易州安营后,他又跟随我进城报号。不料却遇上了王翦,两人激战了一场,我侥幸逃脱,但班豹却不幸遭了王翦的毒手。真是可惜,这样一位忠勇之人,竟落得如此下场。”

    燕丹公主听完,不禁叹了口气。这时,天色已晚,银烛高烧。她吩咐摆上酒宴,要为孙燕拂去尘埃。孙膑却摆摆手,笑道:“母亲不必麻烦,方才在朝中已经领过筵宴了。”

    公主闻言,便命人泡好茶来,母子二人坐下,开始叙话。他们谈论着家常,欢声笑语不断。

    一夜过去,到了次日清晨,孙膑起床梳洗完毕,便到母亲处请安。

    他恭敬地说道:“母亲,孩儿今日要上朝料理国家大事。”

    公主慈爱地点点头,叮嘱道:“极好,你但凡事要小心。”

    孙膑答道:“孩儿晓得。”

    于是,孙膑拜别母亲和两位嫂嫂,率领十二位门徒上朝叩见昭王。他奏明要出城会敌,昭王慰劳了一番,孙膑便领着众将出朝,统领一万精兵直出易州西门。

    三声炮响之后,他们在城外安下营寨,竖起青纱大帐。孙膑坐在中央,众将参见后分列左右,开始发放军情。这一切暂且不提。

    -----------------

    秦军主将章邯因孙膑在西门扎营而忧心忡忡。

    此时,王翦挺身而出,向章邯请战道:“元帅,无需过于担忧孙膑。末将愿亲自出马,前往易州营门挑战,一探虚实。”

    章邯皱眉道:“将军,孙膑法术高强,能驱神役鬼,撒豆成兵。前有庞涓在马陵道被他乱箭射死,七国分尸;乐毅这等英雄也难逃其手。你虽英勇,但怎能是他的对手?”

    王翦闻言,顿时气得七窍生烟,豪情万丈地怒喝道:“末将虽不才,但定要会会这孙膑。元帅若要活的,我便顺手牵羊,将他赶进营盘;若要死的,我便走去割下他的首级!”言罢,愤愤然下帐,带领部下,提枪上马,直奔燕营。

    王翦勒马观望,只见燕营鹿角重重,深沟高垒,虽兵不多,却井然有序。他不禁赞叹不已,随即吩咐旗牌官上前讨战。

    旗牌得令,飞至营门,高声挑战:“巡官听着,速报你家南郡王知晓,叫他早早出营,伸颈受戮!”

    消息迅速传至中军,孙膑闻听此言,心中恼怒:“这王翦欺人太甚!我刚到此地,他便迫不及待地前来讨战。”他低头沉思,左右为难。

    孙燕见状,见孙膑沉默不语,既不派将,也不发兵,忍不住搓手顿足,焦急不安。

    此时,又有蓝旗来报:“王翦在营外声声骂战,叫杀连天,请南郡王定夺。”

    孙膑挥手让蓝旗退去,随即召集孙燕、李丛及全山众将听令。众将满心欢喜,以为要派他们上阵杀敌,纷纷上前参见。孙膑却道:“尔等各回本营,无令不许擅自到青纱大帐,违令者军法斩首。”众将听后心中疑惑,但只得遵令各回本队。

    孙膑眼见众将纷纷散去,他悠然起身,步入后营,开始施展他的法术。他脚踏罡步,手持杏黄旗,指向南方,只见值日功曹躬身而来,恭敬地问道:“相召小神,有何吩咐?”

    孙膑拱手笑道:“无事不敢打扰尊神。且附耳过来,我有要事相托,务必速速办理。”功曹领命,不敢有丝毫怠慢,不久便从深山古墓中取来了一尊石人。

    孙膑运用法力,指向石人,掐指一算,喝道:“疾!”

    瞬间,石人化作一员威风凛凛的大将,翻身上马,疾驰出营。

    此时,王翦正在营前等待对手,忽见营门大开,一员白袍银枪的年轻大将飞驰而来。他定睛一看,正是孙燕。

    王翦心中暗想:“这小伙子虽然年轻,但骁勇善战。他曾在荆轲山大破秦兵,让大将们胆寒。今日他单枪匹马前来挑战,若是我能战胜他自然是好,但若是战不过他,我若用宝剑取他性命,岂不让孙家断了后嗣?”

    主意已定,王翦催马上前,枪指孙燕:“穿白的孙燕,且慢来,我等你多时了!”

    孙燕抬头一看,并不答话,举枪便刺。两人枪来矛往,战得难解难分。经过五六十回合的激战,王翦心中暗赞孙燕今日不似从前那般勇猛,便想生擒他。

    正当此时,孙燕一枪刺向王翦的心窝。王翦身手敏捷,圈马躲过。趁着人马相近之际,他伸手拧住孙燕的勒甲绦,将他活擒过马。

    王翦心中大喜,鸣金收兵,回营报功。义子王贲上前接应,将孙燕绑了起来,押至中军大帐。

    章邯元帅满心欢喜,细细打量孙燕,只见他唇红齿白,真乃少年英雄之姿。

    他不禁大喝一声:“孙燕小儿,如今你已落入我手,竟敢站立不屈?”然而孙燕仿佛未闻其声,毫无反应。章邯顿时大怒:“你这网中之鱼,何以如此蔑视本帅?”下令道:“给我拖下去,重打四十大板!”

    士兵们应声而动,将孙燕推到阶下,按倒在地。军校举起棍棒,正欲行刑,突然间只听得咔嚓一声,棍棒断为两截,军校双手酸麻,而孙燕仍是一动不动。

    军校吃惊道:“此人真乃硬汉也!”

    另一名年轻军校不服,上前尝试,结果同样折断棍棒,惊愕之下,众人低头一看,才发现孙燕竟是个石人!

    章邯闻讯,急忙起身查看,果见一个石人屹立在地,不禁惊疑不定。

    王翦见状,气得暴跳如雷:“气死我了!明明是个孙燕,怎么一进营盘就变成了石人?传我家将上来,不论是孙燕还是石人,给我打个稀烂,以泄我心头之恨!”

    家将们不敢怠慢,纷纷提起铁尺斧锤,将石人打得粉碎。

    孙膑早已预料到这一切,口中念念有词,突然喝道:“疾!”将杏黄旗指向西北乾天。

    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直扑秦营。帐前的碎石人腾空而起,满营乱打,内外夹攻,打得秦军哭爹喊娘,无处可藏。

    章邯与子陵见势不妙,急忙奔回金顶宝帐,向始皇禀报。

    赵高、甘罗率领御林军保护始皇逃离营帐,奔出五里之外才得以安全。

    孙膑见状,倒念真言送风伯归位,风停石止。随后整顿营寨,始皇返回金顶大帐升座。

    他命令章邯查点大兵伤亡情况,结果令人震惊:打死将领二万余人,受伤者不计其数,马匹倒毙数千匹,整个大营被吹得七零八落。始皇面色凝重,这场战败对他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始皇勃然大怒,下令道:“把王翦给我拿下!”校尉得令,立刻将王翦五花大绑,押至帐前跪下。始皇一见,拍案而起,怒道:“王翦,你竟敢夸大其词,声称能削平六国,如今在燕邦却被一个女子连续击败两次。一战未成,又中了孙膑的诡计,损失人马数万。你这等败军之将,有何用处?”下令刀斧手,将王翦押出辕门,斩首示众。

    军师金子陵急忙跪下求情道:“吾主息怒,虎狼之威虽猛,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请饶王翦一命,让他戴罪立功。若他再失手,两罪并罚,恳请吾主开恩。”始皇沉吟片刻,准奏放回王翦。

    王翦整顿衣冠,上帐叩谢不杀之恩。

    始皇冷冷道:“孤看在你军师的情面上,饶你不死。若你能捉拿孙膑,万事皆休,否则必定问罪。”

    王翦谢恩后起身,恶狠狠地跑下大帐,顶盔束甲,提枪上马,与王贲带领部下,同出营门。

    他们如电转星飞般奔至燕营,指着营门喝道:“快叫孙膑出来受死!”

    蓝旗飞报中军,孙膑闻报后,传令聚将。众将闻鼓声如雷,各各披挂整齐,齐上大帐。

    参见已毕,孙膑道:“今秦贼讨战,我若不出,恐显无能。备马!”言罢,扳鞍上牛,带领众将,三声大炮齐鸣,冲出营门。

    王翦勒马提枪,只见炮声震天,两杆大旗在风中招展。

    左边旗上写着:“云梦水帘曾学艺。”

    右边旗上写着:“了一真人孙伯龄。”

    旗后一队将官,刀枪如雪,盔甲闪亮,簇拥着一位仙风道骨的道者。

    王翦冷笑:“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本以为他有何异人之处,原来也不过如此。”

    王翦催马迎上前去,用枪一指道:“孙膑,你来得正好,我王翦在此等候多时了。”

    孙膑闻言,收住青牛,众将一字排开。

    他拱手答道:“来的莫非是王翦将军?”

    王翦傲然道:“正是。我素闻你在高山修炼,乃高明道德之士。本应劝燕昭王顺应天意,归降我朝,以保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奈何你兴妖作怪,伤我人马数万。今又在我阵前耀武扬威,意欲何为?”

    孙膑大笑道:“贫道此来,原为家门之事。你心肠狠毒,行事太过,岂不知人事胜天,何必妄谈天命。王翦,你若识时务,快下马受缚,解到燕昭王处献功。”

    王翦大怒,挥刀来斩孙膑。孙膑举拐相迎,二人战至数十合,胜负未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