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那些事
繁体版

韩愈、刘禹锡、柳宗元成为同事

    贞元十四年(798年)九月,淮西(今安徽省江淮地区)节度使吴少诚悍然出兵劫掠了淮南镇的寿州(今安徽寿县)、霍山(今安徽霍山县)两地,斩杀守将谢洋,并将其方圆五十余里地据为己有。

    贞元十五年(799年)三月,吴少诚又发兵攻击隶属于山南东道的唐州(今河南沁阳县),斩杀监军宦官邵国朝、守将张嘉瑜,掳掠百姓千余人而去。

    同年八月,陈许(治所许州,今河南许昌市)节度使曲环卒,吴少诚又趁机纵兵大掠陈许镇的临颍(今河南临颍县)、陈州(今河南淮阳县)。

    德宗一看这不活脱脱第二个李希烈吗,这是要造反啊。

    连忙任命陈州刺史上官涚为陈许留后,命他不惜一切代价遏住吴少诚的势头。

    上官涚随即派将领王令忠率三千人阻击吴少诚,不料反而中了埋伏,三千将士全部被俘。

    九月,吴少诚乘胜进围许州。

    所幸许州城还有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刘昌裔。

    数日后,刘昌裔终于大破彰义军。吴少诚攻不下许州,只好转攻西华(今河南西华县),却又被当地守将孟元阳击退。

    趁你病要你命,得知吴少诚兵锋受挫的德宗连忙下诏削除了他的所有官爵,同时命附近各道共同出兵,合力围剿吴少诚。

    各藩镇奉诏出兵后,一开始也打了几场胜仗。

    然而,这群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各有各的小算盘,谁也不肯吃亏,各自为战,进退无据。

    十二月下旬,吴少诚在小溵水(今河南郾城县北)一带大破联军。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正月,恒冀、易定、陈许、河阳四镇再度联兵进攻吴少诚,却全部被其击败,只好一一退回本镇。

    此后数月,吴少诚一路势如破竹,打得各路联军找不着北。

    关键时刻是西川节度使韦皋站了出来,他给德宗呈上了一道奏疏,给朝廷提出了应对目前局面的上、中、下三策。

    吴少诚得知消息后,觉得与韦皋或者浑碱对战并无胜算,所以打算握手言和,这也正和德宗心意。

    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吴少诚通过个人渠道将一封求和信和一批财宝送给了一个监军宦官,请他向朝廷转达罢兵之意。

    德宗见信,则下诏赦免了吴少诚及其彰义将士的罪行,恢复了他们的所有官职和爵位。

    这场来势汹汹的叛乱就此结束!

    同年,韦皋的剑南军屡次击败吐蕃的军队。

    801年,韦皋奉命深入吐蕃境内,最后立下赫赫功名。

    这一年,韩愈通过吏部铨选后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在京城当起了讲师。

    大学讲师在现在看来是个体面的工作,可在当时却让人看不起。

    当时的社会对于教育和师道并不重视,甚至以“好为人师”为耻辱。

    韩愈却与众不同,他不仅乐于为师,而且广收门徒,甚至还写了一篇《师说》,歌颂教师这个职业的光荣。

    其中的许多名句至今仍是教师这个行业最好的注解,比如: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这一年,柳宗元调任蓝田县尉。

    这一年韦夏卿出任京兆尹。

    他就是那个后来将女儿韦丛嫁给柳宗元好友元稹之人。

    而韦丛可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女主角。

    韦夏卿当时看上了柳宗元的才华,当即就把他留在了京兆尹当幕府。

    贞元十八年(802年),此前丁忧结束后被淮南节度使招为幕僚的刘禹锡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

    803年,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再登书判拔粹科,与他同登科的还有小7岁的元稹。

    后来便是前文所说,韦夏卿择婿元稹,元稹毅然接受,没多久便与韦丛结婚,也很快当上了校书郎。

    803年,三年四门博士期满,韩愈通过京兆尹李实的关系当选为监察御史,这个岗位虽然职级不高,但却能参与朝廷大事,前途无可限量。

    803年,柳宗元顺利升迁见习监察御史,开始能见到皇帝参加议政。

    就此韩愈、刘禹锡、柳宗元同在御史台工作,少不了要打交道。

    也是在那时柳宗元结识了太子侍读王叔文,与刘禹锡的经历如出一辙。

    由于与王叔文政见相同很快又升礼部员外郎,那是其父奋斗一辈子都没有爬到的位置。

    796年,三年丧期服满,柳宗元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当起了图书馆管理员。

    同年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为连理枝,只是杨氏身患顽疾,婚后三年便病逝。

    798年柳宗元通过博学鸿词科,担任集贤殿正字,虽然是一个九品官但离皇帝近啊,还怕升不了官吗。

    这段时间柳宗元阅读了大量皇家藏书又认识了不少同僚,和刘禹锡、韩愈都有所来往。

    从这看来柳宗元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似乎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三人的政治理念却并不相同。

    当时,刘禹锡、柳宗元和王叔文一党谋划改革,整治当时宦官专政、藩镇割据的局面,维护中央集权。

    韩愈对激进的改革却不苟同,而且他十分厌恶王叔文一党,虽然欣赏刘柳的才华,却担心他们被奸人利用。

    803年,京城大旱,民不聊生,朝廷决定免除这一年的租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然而京兆尹李实却说:“虽然有点旱情,但是庄稼收成好得很,百姓安居乐业,交点租税不影响生活。”

    于是长安百姓在这饥荒之年,为了交税,不得不拆屋卖瓦,贩卖妻儿,忍饥挨饿。

    韩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顾不上自己还在试用期,也没空顾忌李实的权势和对自己的提拔,果断实名写了一封举报信。

    陈述京城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以及某位高官谎报灾情,鱼肉百姓的事实。

    并建议朝廷停征租税,来年收成好了再收取,让百姓恢复生产。

    信提交上去后,皇帝表示赞许,百官为韩愈的勇气点赞,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李实没有收到惩罚,韩愈却被贬广东阳山。

    韩愈被贬,再无人劝阻柳宗元和刘禹锡与王叔文、王伾等人的政治密谋。

    说起王叔文和王伾来,这两个人都是真正的草根。

    他们都来自大唐的东南边陲,出身寒门,资历浅薄,既无世族背景,也无政治根基。

    尤其让满朝文武鄙夷不屑的是,这两人都不是进士出身。当年他们之所以能进入朝中,并且留在太子李诵身边,皆因二人均有一技之长。

    王叔文“善弈”,是围棋高手;王伾“善书”,是书法高手;二人均以“翰林待诏”的身份进入东宫侍奉太子,王叔文以棋待诏,王伾以书待诏。

    也许是出身寒门,所以深知百姓疾苦以及德宗的乱政。

    两人身怀远大抱负,意图推行新政,重振朝纲,这与刘柳两人的梦想不谋而合。

    只是他们的梦想真的会实现吗?

    804年(贞元二十年)九月的一天,一个令人不安的突发事件让德宗梦中惊醒——太子李诵中风了。

    太子不但半身不遂,而且一下子丧失了语言能力。

    这一年,德宗李适六十三岁,显然已经时日无多。

    皇帝老了,储君残了。这样的局面顿时让满朝文武忧心忡忡,而皇城的内部一场剧变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