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歌
繁体版

第10章:濯龙问对明利弊,帝王心术重权衡

    建宁元年,十月,距政变结束已经过去一月有余,洛阳城重归宁静,百姓井然有序的恢复了和从前一样的生活,规律且忙碌的为生计奔走。

    朝廷这边,自从胡广接任太傅以后,在整个政变中都没有露面的司空刘宠接替了他司徒的职务,而在陈霁的建议下,司空的职务由太仆闻人袭来继任。

    濯龙宫,汉桓帝曾在此供奉黄老。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悬,月光透过露珠愈发的晶莹剔透,寒鹊惊醒,陈霁与刘宏漫步园中。

    刘宏驻足在濯龙湖旁,看着清澈如镜的湖面,开口对陈霁问道:“虹弟,如今朝廷初定,但尚书台上下却是被当日的王甫屠杀殆尽,仅有几人侥幸逃脱,你觉得眼下朕应该让谁来担任尚书令并负责重组尚书台的事务?”

    这也是陈霁近日在思索的问题,诚然,尚书台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皇帝所做出的决策能够贯彻到中央及地方的政府日常工作中去。本质上是服务并集中加强皇权的一个媒介。如今刘宏虽然已经重掌皇权,但想让日后自己的决策被贯彻下去,尚书台重组的事宜必须被提上日程。想到这,陈霁也是给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

    “具体人选还需商议,但这个人一定是要出自宗室。”

    刘宏眼前一亮,陈霁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不过他还是想听听陈霁的想法,毕竟他也想看看陈霁的心目中,哪位宗室子弟足以胜任尚书令的重任。

    “虹弟可否说的详细一些。”

    “自太后居于云台,窦武被禁于府中,外戚的势力被悉数铲除,而宦官也因为失去了曹节和王甫两人,正在由张让和赵忠重新筛选人手。至于长乐尚书郑飒和朱瑀一众已经全部伏诛,念及他们二人乃是太后身边的近侍,并没有宣扬,但是这难免会让一些不必要的人起疑,所以侯览就先暂且安排到长乐宫任职。”

    “可是这样一来,内廷的运转就出现了问题,内廷事务本就依赖外戚与宦官,如今这两方势力尽皆衰落,陛下又需要一个可以信任的势力保证内廷的正常运转,因此宗室,自然成为了最好且唯一的选择。”

    刘宏认同的点了点头,选择宗室子弟来填补尚书台的想法就先这样定下来,眼下还需商议的便是人选问题。宗室子弟亦有亲疏,才识高低之分,对于尚书令这一枢机重臣,一定要谨慎选择。

    “虹弟认为宗室之中,何人可堪大任?”

    “南阳太守刘焉可为尚书令,山阳太守刘方可为尚书仆射,郎中刘虞可为尚书左丞,‘八俊’刘表可为尚书。”

    陈霁每念出一个人名,刘宏就越发欣喜,他甚至都不知道宗室尚有如此多的贤才,他立即向陈霁询问道:“这些人是何出身?”

    “刘焉与刘表俱为鲁恭王之后,前者曾先后做过洛阳令和冀州刺史,任上多有政绩,后者则是在太学中颇有清名,被士林列为‘八俊’之一,刘方则是司徒刘宠之弟,乃齐悼惠王之后,在其郡内也颇有贤名,刘虞为东海恭王之后,父亲刘舒曾做过丹阳太守,这几个人中,与陛下您关系最近。”

    听着陈霁的介绍,刘宏连连点头,尤其是听到刘虞是东海恭王之后时,不禁多多留意了几分。

    “不错,就这么定下吧。这个刘焉,朕有印象,他在冀州就任时,朕还在河间,的确有治理之能,至于其他人,依虹弟所言,也都是可用之人。这个刘虞与朕同为光武嫡亲,品行如何?”

    在这些人中,陈霁也有自己的思考,尤其是与刘宏一样,他也着重关注刘焉与刘虞两人,因此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刘虞此人品性纯良,自身清静俭约,对家人却很舍得用度。陛下可较为放心,至于刘焉,此人素有大志,陛下需自行试探。”

    刘宏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思考着陈霁所说的话。

    “也罢,就先按照虹弟先前所说安排,如若不成,你我再做打算。”

    陈霁点了点头,如今也只能暂且如此了。

    刘宏却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开口对陈霁说道:“但是尚书台还有些空缺,总不能全部安排宗室子弟,还是要安插一些士人。”

    陈霁了然,刘宏这是对士人和宗室都有所提防,所以想要制衡,随即陈霁想到了与他一同奉诏入京的荀攸,钟繇以及被留在太学中的贾诩,随即开口对刘宏道:“陛下若是想要招揽几位信得过的士子,臣弟倒是有几个人选。”

    刘宏一听,瞬间来了喜色,急道:“速速讲来,虹弟举荐的人才,必然惊才艳艳。”

    陈霁有些不好意思,随即也是直接说道:“正是此次与我一同被陛下诏入太学的待诏荀攸,钟繇以及宫中的一位郎官,贾诩。”

    刘宏一听有宫中的人,一时也生了兴趣,连忙向陈霁打听道:“哦?不想竟然还有宫中的人,他现在何处?”

    “他被宦官所逼,本来是要弃官归乡,却被我半路给拐了回来,否则,陛下将失去一个大才啊。”说完,陈霁便向刘宏讲述起关于贾诩的事情。随即刘宏也是愤恨曹节和王甫两人的行为。

    “曹节等人当真该死,竟然险些让朕与这等大才失之交臂,多亏虹弟你将他挽留,否则朕怕是要留有遗憾了,事到如今,朕就将他们三人一并安排在尚书台,虹弟认为如何?”

    “臣弟认为略有不妥,钟繇可入尚书,至于荀攸、贾诩二人,长于谋略,明于智策,不适合尚书台的工作,陛下可将他们二人留在左右,以供决策之用。”

    “好,既然如此,朕便听虹弟的建议,命钟繇任尚书右丞,荀攸和贾诩为郎中,可随意在禁中走动,如何?”

    “臣弟替他们三人谢过陛下。”

    夜里凉风渐起,二人也都感到了一丝冷意,也就无心游园,随即一同迈进了供奉黄老的祠堂。刘宏看着祠堂内悬挂的黄帝与老子的画像,对着陈霁说道:“虹弟以为黄老之学如何?”

    陈霁也顺着刘宏的目光看去,随即回答道:“乃是眼下之道。”

    东汉的黄老之学与西汉的黄老之学的侧重点不同,与我们熟知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同,东汉的黄老学派将着重点放在了修身养性上。而此时陈霁所说的眼下之道,则是指西汉的与民休息。

    “眼下西北战事未定,北方鲜卑,扶余等异族时来侵扰,辽西丘力居,难楼等乌桓大人又尽皆自立为王,边疆虽然动荡,但好在尚未有大战爆发,而我朝内部,亦是天灾不断,民生凋敝,本该是休养生息之时,但是……”

    “虹弟尽可说来。”

    “陛下初登至尊,如今虽大权在握,可却缺少为陛下做事的能臣,更缺少施行黄老之道的环境。能臣之事尚且好说,陛下可再次下诏各州郡举荐能吏,礼贤下士,竭力拉拢,可是这施行黄老之道的环境,边疆就必须稳定下来,纵然不能彻底安定,最起码也要等到段颎段老将军平定东羌,国库稍有缓和,再大力推行。至于现在,陛下只要维持好现状便好。”

    说完,陈霁的脸上明显带着心事,刘宏自然也能察觉出来,他开口关心道:“虹弟近日可是有烦心事?”

    陈霁勉强一笑,摇了摇头,轻声回道:“无事,只是想到了前太傅陈蕃的问题。”

    听到陈蕃这个名字,刘宏也是心底一沉,陈蕃这个人太过刚硬,陈霁与刘宏多次想要启用他,可碍于种种原因,只能将这个想法搁置。

    “虹弟认为如果重新启用陈蕃,当让他就任何职?”

    陈霁思索片刻,随即自己也拿不准的说道:“并州刺史。”

    这个答案让刘宏有些惊讶,甚至于一时哑口,有些说不出话来,他甚至觉得陈霁是不是今晚太累了,怎么开始说胡话了,这并州对于士人而言可算不得什么好去处,北抵鲜卑,西邻匈奴,战事不断,若是赶上异族暴动,举兵来犯,随时都有可能身首异处。

    “虹弟,你不会是太累了,昏了头了吧,你确定是并州不是其他的什么州么?”

    也难怪刘宏会这样想,让陈蕃这个士人领袖去冒这个险,若是无事还好,要是出了什么事,只怕那些士人学子会立马在京城闹个天翻地覆。倒不是说士人领袖就去不得并州,主要还是没有理由,对于前太傅陈蕃,他本身并无太大的过错,若是无缘无故将他调到并州出任刺史,恐怕难以服众。

    对此,陈霁也有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