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歌
繁体版

第59章:走马西南欲穷边,辞家见月两回圆

    三日后,解奴辜与封君达不辱使命,与陈霁里应外合,挑起了西南夷与巴人部族的内乱,二族的首领在混乱中被杀,陈霁趁机攻入他们在山中的营寨,历经半个月的清剿招抚,益州平定。

    春雨绵绵,草润花馨,西南夷与巴人的新首领带着一队人马缓缓的向成都赶来,面带愁容。

    成都,益州刺史庞芝与陈霁邀请西南夷与巴人的新首领参加象征汉夷交好的宴会。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武定边郡德为辅,汉夷亦可成一家。”

    “二位首领,今日霁与刺史大摆宴席,就是为了与二位商讨日后益州的稳定事宜。”

    “霁以为,自巴蜀归中原,汉人也好,巴人也好,没什么区别,都是我大汉的子民。”

    说完,陈霁笑着举起一杯酒,向二人一敬,见此,西南夷与巴人的首领连连应和。

    “将军所言与我等想法一致,我等虽为蛮夷,亦是汉民,只希望能够得到平等的对待。”

    二人心中是否如此想的,陈霁无从得知,现实如此,他们不是汉朝的对手,亦没有足够的实力割据。

    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臣服或是成为历史的尘埃。

    但二人也是由衷的向陈霁诉苦,若非是受到压迫,他们又何须暴起而反叛,说到底,还是公平的问题。

    陈霁对此深以为然,如何处理与夷族的关系,如何应对与周边外夷的关系。

    对于汉朝而言都是重中之重,既然在西域可以恩威并施,在内地,自然更要如此。

    巴蜀与汉中之地,作为日后陈霁的战略中的供养地,由不得他不重视。

    由于益州太守雍陟被杀,太守一职空缺,陈霁便决定举荐从太学拜入鸿都门学的张昭来赴任。

    在经过了一番权衡过后,刘宏通过了这一人事调动,命张昭即刻赴命,同时,刘宏也下诏陈霁在张昭到任后,班师回朝。

    对于张昭的能力,陈霁是相信的,再加上李颙、景毅二人从旁辅佐,益州之事,也可暂且安心。

    “二位大可放心,霁向二位保证,自此以后,对汉夷一视同仁,若有官吏不从,破坏了我们之间结下的情谊,那么霁会依照汉朝的法律制裁他。”

    “若有疑难,可向新到任的太守诉说,合理的自然会被采纳,至于不合理的,还希望二位三思行事。”

    二位首领闻言连连点头,这正是他们此来的目的。

    不过陈霁话里的意思他们也能听得出来,汉朝的官吏犯错,理应由他们汉朝来依法处置,于情于理,轮不到他们起兵讨伐。

    二人对此也心知肚明,他们也不敢有何疑议,刀斧加身,安敢说一不字。

    “霁以为,西南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华夏之土,而巴人久居于此,自然也是我华夏之民,皆兄弟也。”

    “我们今天就在此为誓,由庞刺史做一见证,日后但有对益州不利者,皇天不佑。”

    陈霁说完,与二族的首领拔剑为誓,搭在一起,是为违背誓言者,当以此剑斩之。

    酒过三巡,两位首领也是纷纷回到了自己的部族,负责安排后续对族人的安置。

    若非二人带头归顺,只怕部族早就不保了,逃离了宴席,他们只觉得是劫后余生,逃出生天了。

    宴席的主角离场,陈霁与庞芝也是分别。

    月色下,营寨中灯火通明,将士们收拾着行装,准备与陈霁班师回朝。

    在外征战,如今也是过了两个年头,多次死里逢生,战乱已定,难免升起思乡之感。

    陈霁也是一样,在陈霁平定四方的过程中,陈霁的父亲陈谌被闻人袭征辟为司空府的长史,大伯陈纪担任刘宠的司徒府长史。

    颍川陈氏,逐渐走入朝堂的中心,除此之外,段颎离任司隶校尉后,也由颍川郭氏的郭禧继任。

    益州换了局势,西南夷与把巴人的起义顺利平定,解奴辜和封君达还为陈霁送上了一份大礼。

    “陶谦因功从幽州刺史调任徐州刺史,幽州刺史由赵苞继任,扬州刺史臧旻被调往北边转护鲜卑中郎将,扬州刺史的官职,也就空了出来。”

    此时的陈霁敲打着自己面前的桌案,对于扬州刺史的归属,陈霁还没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思绪杂乱,陈霁索性就先将此事放下,再次翻出荀采寄给他的书信,不禁莞尔。

    陈霁的心情美好,无奈解奴辜不解风情,陈霁在脑海中想象着曼妙,他却带进来了三个虎背熊腰的大汉。

    “巴蒙、巴哈、巴达,拜见大人。”

    三名身材魁梧、长相也几乎一致的汉子半跪在陈霁的面前,据解奴辜所说,他们三兄弟是如今巴人之中最为骁勇善战的勇士。

    尤其善于枪盾结合的战术,陈霁一阵意动,就将他们三人收入麾下,单独分出一个部队,招募一些巴人与汉人共同组建,并修习巴人的战术。

    陈霁为这个部队取名为“巴蛇”。

    对于影响陈霁心情的解奴辜,则被陈霁“流放”到北境,去监视鲜卑动态。

    至于朝堂和禁中,陈霁也相应的增派人手。

    他心里总有预感,刘宏似乎在瞒着他布一个很大的局。

    陈霁走到帐外,看着天上高悬的孤月。

    “是时候该回去了。”

    两个月后,张昭风尘仆仆的上任,下车伊始,便拉着陈霁问起西南的事宜。

    又是花了三四天的时间,张昭在陈霁的帮助下完成了对自己辖下的布局,对于西南夷和巴人,张昭准备给他们找些事情干。

    “踵迹增筑”的“山河堰”,张昭让原本无田可种却又身强体壮的巴人负责在农田水利上的修缮与增建,并由府库为他们付予酬劳。

    除此之外,他还允许西南夷与巴人作为“代田者”为蜀地中百姓所雇佣,而原本蜀地的百姓与余下的青壮劳动力则被张昭派去开垦荒田。

    至于一些冥顽不化的夷族则被张昭利用兵屯来蚕食,进而最终将他们吞并。

    除了对夷族的安排,张昭主抓廉政与礼法之治,对于不肯服从的夷族与犯上作乱以严刑峻法镇压,对于归化汉治且表现良好者,赐土地,并给予其入郡学的名额。

    郡学,是在陈霁的建议下由刘宏下诏由郡县“有道”之人办置的官私双重性质的学府,由地方政府负责开支,办理良好者享受朝廷的特殊拨款。

    因此,以北海郑玄、颍川王烈、鹿门山庞德公、水镜先生、九江书院等著名的地方郡学逐渐兴起。

    总之,处理完蜀地的事宜,陈霁总算可以放心的奔赴他心心念念的洛阳了。

    归家心切之余,也不人惆怅,在外征战是白刃不相饶,回归朝堂,那便是暗箭更难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