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我的舅舅是皇帝
繁体版

第68章:将军,保重

    “归义王如此识大体,本将也就欣慰了。”

    “不过要是说起来还真有一事,如今需要归义王的配合。”

    “将军请说。”

    “如今归义王和众多部下已归顺我大汉,自然便是我大汉的子民。当然,毕竟草原上的风俗和中原不同,本将不会将中原官府的那一套,原封不动的搬到朔方来,草原的习俗仍可照准,只要不违反大汉律法即可。”

    说着,曹襄缓缓伸出来一个手指,道:“不过有一点是本将一定要办的,那就是归义王下属的这些草原人,必须要有户籍在官府登记造册。当然,10万多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全部造册的,所以本将打算第一批只将原本匈奴人的大小首领造册,这一点还请归义王和大家说明一声,配合一下。”

    呼延劫听到这些,原本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将军所言即是,将军大可放心,小王回去便派人知晓部众,一定配合将军的工作。”呼延劫拍着胸脯保证道。

    “本将自然是相信归义王的,而且除了这些大小首领以外,其他人也会在往后的日子里逐步登记造册。所以归义王最好和下面的人说一声,让大家提前为一些没名字的人取好名字,也方便以后的工作。”

    “应该的应该的。”呼延劫连连点头。

    本以为是曹襄要对自己手中的权力动手,没想到只是登记造册。

    何况听说中原人确实有这么一项习俗,曹襄并非是刻意在诓骗自己。

    问题不大。

    就在呼延劫暗自安心的时候,从外面走进来一名汉军将士。

    “启禀将军,屯水校尉等人在外求见。”

    “传。”

    “喏。”

    汉军将士应声退下,不多时,呼延劫就看到张次公领着两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将军,这是关于云中和河套两战的复盘内容记录,还请将军过目。”

    “拿过来吧。”

    张次公和曹襄两个人宛如平常一般的轻描淡写的对话,却在呼延劫的内心当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自己刚刚没听错吧?复盘记录!?

    云中和河套两战都赢成那个样子了,要说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把军臣单于抓到弄死。

    除此之外,已经可以说是几乎完美了。

    毕竟汉军这边只有区区1万骑而已。

    依靠劣势兵力,打出如此大的战果,这难道还不满足吗?还需要复盘些什么鬼东西吗?

    呼延劫连忙低下头去,努力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但耳朵却紧张的快要竖起来,仔细听着曹襄那边的动静。

    曹襄看东西的速度不慢,呼延劫并没有等的太久,就听到了曹襄的声音响起。

    “写的还可以。关于你们的提议。我会派人去做。”

    听到这里。张次公身后的李沮,脸色一喜。

    他们在提案上所提到的建议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希望增配给战马所用的甲胄。

    曹襄如果同意的话,那对于他们这些骑兵将领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只不过曹襄话锋一转,道:“不过你们所谈的都是大的战术方向,从战术方向进行复盘分析是你们所擅长的地方,这无可厚非。”

    “但是战术调整是需要人来执行的。光你们做复盘分析并不够,我跟你们强调过,一定要让每一个将士都参与进来,都对自己在战场上的表现表达出自己的评价和意见,对自己身边占有的阵亡表达出反思来。”

    “对比匈奴人,我们拥有着兵甲器械的精良优势,拥有着战马体力充沛的优势,甚至拥有着纪律严明的优势。但即便我们拥有着这么多的优势,在这两场战争当中,仍有两千多名同袍战死在沙场之上。我们要对每一个将士负责,对每一个士兵的生命负责,我们要去想办法在下一场战争当中减少我们将士的损失。”

    “这些东西你们回去想一想,至于你们所写上来的这些东西,到时候我会让人誊抄多份张贴在军营中,并且会找时间让人给将士们读出来,而你们到时候要跟在一旁,在有将士们表达疑惑的时候,负责讲解其中的缘故。”

    “打了胜仗加官进爵,心中高兴很正常,我可以理解。但该有的规矩,该有的纪律,绝不能丢下。”

    “喏!”

    呼延劫听着曹襄对属下的训斥,整颗心都随着语调的抑扬顿挫而砰砰直跳。

    他知道汉军很强,如果汉军不强的话,也不可能以劣势兵力打的他们丢盔弃甲。

    如果说河套一战,汉军还占了偷袭的便宜,那云中之战可是正儿八经的主力对拼,骑兵决战。

    汉军同样是占着数量方面的劣势,但仍然能够打的匈奴人节节败退。

    甚至在打完这一场仗之后,还能有余力组织一场针对河套地区的长途奔袭。

    呼延劫并非是全然不知兵之人,他知道想要做到这一切其中的难度有多大,这也是为什么他从未因为汉军的兵数劣势,而高估自己,轻视汉军的最大原因。

    有些东西,并不是靠数量的多寡就能够决定的。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想过,曹襄对手下的将士竟然会要求这么严格。

    从战术层面进行复盘工作还不够,还要让每一个将士都参与到复盘工作当中来。

    呼延劫简直不敢想象,如果这些举措真的能够落实到军队当中,那就相当于每一个普通的将士都有着如将领一般的思路和头脑。

    要是将这些人放到战场之上,将是一种何等可怕的力量。

    他这时候才忽然有些理解了,为什么云中之战时匈奴人会败得如此之惨。

    两边的兵员素质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下去好好安排一下,而且最近虽然打了胜仗,但军营的防备不能放松。决不允许有任何异样之人靠近。”

    “喏。”

    张次公虽然应声,但却并没有要移动的意思。

    将手中的纸张放下,曹襄抬头一看就看到张次公仍然杵在那里,语气有些疑惑地问道:“怎么?还有事情?”

    张次公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偏头看向了一旁的呼延劫。

    虽然是匈奴人,但呼延劫对中原的习俗显然是相当了解,在收到这一眼神示意之后,连忙起身告辞。

    “将军,在下还得先回去准备一下,把朝廷的政策和下面的这些首领知会一声。就不过多叨扰了。”

    “那归义王先请。”

    曹襄点头,没有多做挽留。

    直到呼延劫离开,张次公方才道:“将军,属下最近几日一直对一事不解,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如今特想求将军解惑。”

    “说来听听。”曹襄不由地放下了双手,正襟危坐,对张次公的提问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

    “不知将军以为,我等从军到底是因何缘故?”

    张次公睁着一双还带着红血丝的眼睛看向曹襄。

    “自是为了天下百姓。”

    “为何?”

    “因为你们从军之前便是百姓。”

    曹襄和张次公的一问一答速度极快,“你们以百姓白身从军,从军以后吃的仍是天下芸芸众生辛勤耕作所得的粮食,是百姓织衣,给了大家可以遮身的衣物,是百姓在田地间辛勤耕作,给了大家吃饱避免忍受饥饿的粮食。”

    “你们吃的穿的,都是天下百姓所产,难道不该以保护天下苍生为己任吗?”

    张次公这一次则是没有继续反问,而是露出了茫然和困惑的表情。

    曹襄又道:“圣人便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何这天下要民为贵?因为正是有了天下百姓的辛勤劳作,才有了粮食有了衣物有了丰富的物产。”

    “朝中百官,有几人下场耕过地,种过田?他们既然不事生产,为何能好端端地活在世上?因为有千千万万的百姓以自身的劳作供养他们。”

    “百姓是这些官员的衣食父母,官员们既然吃了这些百姓的粮食,就应该为民分忧,这是他们可以不事生产所应该付出的义务。”

    “军人和百官在这一点上并无太多不同。”

    ……

    张次公仍是盯着一双迷茫的眼神走出去的,但相比于最开始的时候,张次公的眼神已经明显多了几分神色,整个人的精气神,也不再如最开始那般颓丧。

    可能对其中具体的弯弯绕绕还没搞明白,但大体上,张次公已经明白了自己应该为什么从军的理由了。

    “我原以为公子留在朔方是不得已而为之。”董仲舒不知何时走了上来,站在曹襄的身旁,颇为感叹地道:“如今听公子一番话才知晓,以公子之心,留在朔方或许才是最安全的。”

    董仲舒这话隐约透露着大不敬的意思,作为本就不被刘彻所喜的他,如果再贸然说些大逆不道的话,一旦传到刘彻耳朵里,董仲舒的处境必然会变得更糟。

    但他现在明显并不在乎。

    相比于他说的这些东西,曹襄跟张次公说的那些话才更加大逆不道好吧。

    即便是董仲舒自己,当初也是将一切权力归加于皇帝身上,然后通过上天来限制皇权,迫使皇帝履行作为皇帝的义务。

    但曹襄竟然直接声称,这天下最大的权力来自于千千万万的平民百姓。

    尤其是在历朝历代都最为皇帝所倚重的军队,但凡是个有理智的君主,都会想方设法将军权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可曹襄直接告诉军队中的将领,你们从军所效忠的人应该是百姓,而非皇帝。

    这话要是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帝能忍?

    对于曹襄的胆子,董仲舒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就算你立下了不世之功,就算你是皇帝的亲外甥,就算你背后有平阳侯和平阳公主撑腰。

    可比之武安侯如何呢?

    “哈,有这么夸张?”

    看着曹襄还一脸无所谓的态度,董仲舒难得在曹襄面前正容一次,语气异常严肃地道:“公子,这话今日说出去了,必须到此为止!”

    “此话天知地知,公子知,我知,张次公他们知道就已经足够了,万不能将这些话传到军营当中去。”

    “否则一旦被旁人获知,危害大矣!”

    “先生放心,我知道分寸。”

    看到董仲舒这么正式,曹襄也不再开玩笑。

    自己说的话有多大逆不道,曹襄自己当然清楚。不过清楚并不等于要改。

    至于军营,自己没必要大张旗鼓去宣传这些思想。

    张次公这些作为从底层摸爬打滚上来的将校,等他们搞明白,找到自己未来人生的方向,自然会通过言传身教,将这份思想传递到下面每一个人的身上。

    这可比强行宣传一百次更有效果。

    而且也更稳妥。

    “不过匈奴那边的事,还需要先生带人操劳一番。”

    “而且其中一些人的身份,需要着重标记出来,”

    ……

    带人统计匈奴户籍的事,被曹襄安排给了董仲舒来做,好在有云中太守聂元同这边的鼎力支持,人手方面通过抽调一批书吏,还能勉强转的开。

    呼延劫对此表现的极为支持。

    要说对曹襄来讲,唯一的坏消息,便是在大军行至朔方后,李当户终于带人分道扬镳。

    曹襄这边的人手并未增调,兵员本就稀疏,李当户又带了一部分精于骑射的汉军被朝廷调走,对于曹襄的侦查工作而言,确实增添了不少的担子。

    “这些,真的给我?”

    看着曹襄送过来的书纸,李当户头一次对眼前的人产生了异样的感觉。

    自己之前对曹襄屡次不恭,虽然没有在战场上违令行事,但那些背后里的小九九,李当户自己还是清楚的。

    可曹襄不仅不计较,甚至在自己离开时,还主动将关于应对匈奴作战方法的方略,以及这两场战事的复盘记录,都让人誊抄了一份交给自己。

    和自己的算计相比,曹襄的身形顿时被拔高到与天齐平,反倒是将自己映衬的如同小人。

    “都是大汉儿郎,能少死些人,让更多的父母免受丧子之痛,总归是一件好事。”

    曹襄并没有说什么恩怨不计的话,但反倒是这一番为生民出发的肺腑之言,让李当户更加有些无地自容。

    良久,李当户缓缓坠下身子,单膝跪地,朝着曹襄抱拳道:“将军,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