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部
繁体版

1008万年部辛未篇:西北

    一

    公元前453,岁在戊子。东周,晋阳城。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当赵襄子喊出这句话的时候,身后的赵军纷纷冲出晋阳城,和韩魏两军联手,一夜歼灭智伯瑶。

    晋国,自从卿大夫执政,就开始尝试部分实行郡县制,特别是在边境地区。赵氏封地大多靠近北部边境,跟游牧民族接壤,所以郡县制实行的也比较普遍。

    郡县制,跟分封还是有区别的,郡县制,赋予的是管理权,不是所有权。分封可以世袭,郡县却随时可以收回。虽然,但还是很吸引人的是不是。

    不管如何,郡县制、大亩制,确实促进了赵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发展,也使得他们最终能在六卿争斗中脱颖而出,笑到最后。

    所以战国诸雄,纷纷开展变法,郡县制就成了一个主要抓手。行郡县制之名,革分封制之命其实。就是把世袭分封的土地,并其所依附的人口,想方设法分割出来。以郡县制的名字,把土地收归国家的同时,又可以激发人民的活力。说到底,就是一种土地改革,改革越是彻底,成效就越是显著。于是开启了一段精彩绝伦的古今变革之会。

    商鞅在秦国的改革,就最为彻底。所以越是彻底,贵族势力就越是反对,毕竟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世袭贵族的利益受到损害,功臣能民的利益就得到促进,活力就不断被激发。秦军,就成了“虎狼之师”,白起,也成了“人屠”。

    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公元前260,岁在辛丑。武安君起秘密潜出关中,夜抵前线,指挥包围了长平赵军。坑杀四十余万太行子弟,人屠称号从此威震六国。

    公元前225,岁在丙子。秦将王贲水淹大梁,魏国灭。公元前224,岁在丁丑。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出武关,下盆地,沿江追击,三月灭楚。

    公元前221年,岁在庚辰。秦灭齐,始皇建立秦帝国,定都咸阳,实行中央集权制。集权依托的正是郡县制,划天下为三十六郡,乾纲独断。政治经济伦理上,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交通上,修直道,沟通天下。军事上,修长城,抵御外患。收天下之兵,化为十二铜人,置于咸阳,示天下以祛战。

    公元前209,岁在壬辰。大秦,江东吴中。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大泽乡起义的热风,吹过江东,吹到吴中,吹烫了项羽“彼可取而代之”的年少之心。

    此后,短短数年,项羽以八百吴中子弟为主力军。北渡黄河,破釜沉舟,鏖战巨鹿,坑二十万秦军,威震天下。宴鸿门,入函谷,烧阿房,毁秦室,绝八百年秦祀。项羽于是挟“西楚霸王”之威,十八分天下。始有“衣锦还乡”之志,却终究是“虞兮虞兮奈若何”。终究是败在“大丈夫当如此”的刘季手下,败于自己的目光短浅。

    刘季虽然只是个小公务员出身,无霸王之威,却有长者之名。无百战之力,却有一统天下之心。不像项羽一心只想当春秋霸王,刘季一心想当的是帝国皇帝。其实是刘季心怀天下的宽阔之心打败了项羽“楚人沐猴而冠”般狭隘之心,世人皆不知也。刘季打败项羽的,还有关中秦岭龙兴之运……

    公元前209,岁在乙未。汉王刘邦度陈仓,定三秦,出关中,吊义帝,讨项羽。韩信战河北,刘邦战河南,萧何主政其后,张子房运筹其中,陈平通曲其间,从此楚河皆汉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202,岁在己亥。高祖建立大汉,定都长安。继始皇伟业,实行分封郡县并行之帝国中央集权制。高祖只是执中,只是进三步退两步,治天下以黄老无为。

    至武帝始,承百年基业,奋拓边之志,雪和亲之耻。起卫青霍去病于奴役之中,费文景之贮,纳盐铁之税,征百姓之赋,举全国之力。出雁门,饮马河套,封狼居胥山,“胡人不敢弯弓报怨。”出玉门,凿空西域,置都护府,万里流沙尽囊中。

    三

    司马迁道,“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确实,中国地势,只是西北高东南低,水系,只是自西往东。故西北,总占风水之先。东南,总占风气之先。

    公元1949,岁在己丑。民国,南京城。

    一队衣衫褴褛的士兵冲上南京总统府楼顶,一把扯下青天白日旗帜,插上红旗。此后这色红旗,插遍神州大地。

    这支队伍,正是来自西北,占风水之先。而被他们赶跑的那支队伍,正是起事于东南,占风气之先。

    公元1912,岁在壬子,元月元日甲子朔。民国,南京。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先生宣布民国政府定都南京,随后又在广州成立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命军。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广州,启动北伐,随即迅速占领了长江以南地区。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占领华北,一统中华,大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势。然而,终究也只是占东南风气之先,最后统一全中国的还是那支来自西北的红色队伍。

    世人皆谓蒋中正败于项羽般妇人之仁,其实蒋中正并非仁慈,失败只是狭隘。只是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所致,只是愚者好自用所致。中正中正,只知执中,不懂执正。只知执中,左右逢源。不懂执正,天下为公。天下者,公器也!